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进行胎儿主动脉部分弓异常情况下超声检测方法的效果进行了研究,同时对胎儿出现主动脉弓异常情况下的记性特点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研究。方法在本次对胎儿病症的探究之中,共选择本院自2015年度11月份起始,截止到2016年度11月份为止,在本院之中使用超声技术进行诊断的产妇共计500例,在使用超声波检查技术检测阶段,并在临床检查之中发现14例胎儿出现了主动脉结构弓异常的情况,其中13例胎儿在经过后期进一步的全面分析检查之后被确诊为主动脉弓异常,在探究阶段主要以这13例胎儿为主要的探究对象,在全面收集各种信息的基础上完成相应的探究工作。结果在对这13例胎儿进行进一步研究的阶段之中,发现这13例胎儿中有1例出现了主动脉弓离断,6例出现了主动脉弓狭窄,在胎儿体内的三血管结构之中,这两种类型畸形情况都会导致在主动脉的结构之中出现内径较为狭小、主动脉结构之中血管比例数值的异常。同时,在这13例胎儿之中出现了1例双主动脉类型弓异常,以及5例出现了主动脉结构弓异常、右位主动脉部分弓异,在胎儿体内的三血管结构之中,这两种类型畸形情况都会使得主动脉结构和动脉道观之间的距离变大。另外,当胎儿主动脉结构之中出现了弓异常之后也会在一定程度引发胎儿出现其他心内畸形。结论在对胎儿主动脉部分弓异常情况进行检验的阶段之中,使用超声类型的检查技术能保证较高的准确率,同时这种技术对于孕妇以及胎儿的没有健康方面的影响,可以在对胎儿临床诊断的阶段中进行推广。而当胎儿出现主动脉部分弓异常情况的时候,并存着不同类型的畸形情况。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胎儿主动脉弓异常的超声诊断和畸形特征分析,总结诊断经验。方法: 2013 年 1 月~ 2016 年 5 月,进行胎儿心脏超声检查的 5976 例,胎儿 6035 例。进行超声检查后,常规孕检,按照医学论理性原则,预测可能发展趋势,争取孕妇及其家属同意,选择继续妊娠或引产,进行随访、验证。结果:主动脉弓异常检出率 0.4% ( 24/5976 ),终止妊娠 21 例,继续妊娠 3 例。终止妊娠 5 例进行解剖,得到证实,符合率 100% ,继续妊娠 3 例,均成功妊娠,产后进行心脏超声、血管成像检查证实符合孕检结果,符合率 100% 。主动脉弓右侧与分支畸形占 62.5% ,主动脉弓狭窄 = 占 12.5% ,主动脉弓离断占 7.5% ,漏诊率 0.4% ( 2/576 )。主动脉弓合并其他心脏畸形 83.33% ( 20/24 ),检出时间 22 ~ 32 周,中位时间 28 周。结论:胎儿主动脉弓异常的超声诊断难度较大,特别是单纯的主动脉狭窄,容易漏诊;主动脉异常容易合并其他畸形。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胎儿主动脉弓异常的超声诊断和畸形特征。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月到医院进行产前常规彩超检查并诊断为胎儿主动脉弓异常的孕妇58例,总结超声诊断结果,并与胎儿引产后病理解剖结果进行对照,观察胎儿主动脉弓异常的超声诊断准确率及畸形特征。结果胎儿主动脉弓异常超声诊断中,主动脉弓离断诊断准确率为61.54%,主动脉弓狭窄诊断准确率为86.67%,右主动脉弓及分支异常诊断准确率为80.00,总诊断准确率为77.59。结论在胎儿主动脉弓异常的检查当中,采用超声诊断的方法能够取得较为理想的诊断准确率,对于疾病的早期发现和确诊有着较高的临床价值。
简介:目的通过对主动脉弓CT血管造影(CTA)资料的回顾性研究,了解正常主动脉弓的解剖形态学特点,为腔内治疗技术及人工血管和新型支架的设计建立解剖形态学基础.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2年10月符合入组标准的正常型主动脉弓CTA资料共217例,使用GE公司AW4.5工作站测量升主、弓上分支的直径及分支之间的距离,运用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冠状动脉开口上2cm处主动脉直径为(34.56±4.72)mm,分支动脉开口直径:无名动脉为(12.50±1.95)mm、左颈总动脉为(8.28±1.51)mm、左锁骨下动脉为(10.41±2.20)mm.主动脉弓横断面上无名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连线与矢状面的成角为(50.30±13.79)°.无名动脉与颈总动脉距离为(4.39±2.49)mm,左颈总动脉与左锁骨下动脉距离为(6.43±3.98)mm.不同年龄组主动脉直径差异显著,61岁以上年龄组主动脉直径明显大于18~40岁和41~60岁年龄组.结论①在进行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时,选择支架应充分考虑61岁以上患者主动脉直径有明显增大趋势.②由于近端锚定区距离过小,涉及左锁骨下动脉的主动脉病变大部分是不可能通过简单地扩展胸主动脉腔内支架来成功处理.
简介:目的分析胎儿右位主动脉弓产前超声的相关异常、遗传物质改变及其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2016年在本院产前超声诊断的右位主动脉弓并采用AffymetrixCytoScanHD行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hromosomalmicroarrayanalysis,CMA)病例。结果研究期间产前超声共诊断右位主动脉弓病例92例,6例失访,26例未行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最常合并的产前超声异常是法洛四联症。60例染色体核型已知病例中,1例46,X,Yqh+,der(13)t(8;13)(q22.3;q33.2),1例47,XYY,余58例染色体核型正常。本研究中,临床意义未明拷贝数变异和致病性拷贝数变异在胎儿右位主动脉弓的检出率分别是5.2%和5.2%。所有的致病性拷贝数变异均是22q11.2微缺失。右位主动脉弓合并异常组和单纯性右位主动脉弓组其合并染色体异常、分娩孕周和出生后存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例合并左锁骨下动脉迷走因出现呼吸系统症状需行手术治疗。结论胎儿右位主动脉弓合并22q11.2微缺失风险约是5%,产前超声检测发现右位主动脉弓,建议CMA检测排除染色体异常。
简介:先天性主动脉弓发育不良是罕见的先天性心血管疾病,可累及弓横部近段、弓横部远段、峡部。该文报道了一例以颈部异常搏动包块、右上肢高血压为主要表现,疑似大动脉炎的先天性主动脉发育不良的罕见病例,有助于完善对主动脉狭窄病因的鉴别及认识。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治疗主动脉瓣狭窄的术后护理体会。方法选择我院2015.1-2017.1收治的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治疗主动脉瓣狭窄的患者1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8例。研究组采用针对性护理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模式下临床疗效。结果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χ2=32.272,P<0.05)。结论对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患者提供针对性护理干预模式,可提高临床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StanfordA型夹层治疗中预防应用主动脉根部-右心房分流技术的临床疗效和技术要点,指导临床应用。方法收集自2012年1月2017年6月我院StanfordA型夹层外科治疗病例41例,其中术中预防应用主动脉根部-右心房分流病例36例,未预防性应用5例,统计患者的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停循环时间、术中失血量、总用血量、术后引流量、ICU停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有无二次转机止血、二次开胸止血、近端夹层复发、主动脉根部假性动脉瘤形成等并发症,并对比分析。结果预防性应用主动脉根部-右心房分流组与未预防行应用组在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停循环时间方面无明显差异,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总用血量、术后引流量、ICU停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二次转机止血率、二次开胸止血率等方面预防性应用组均优于未应用组,中期随访两组均无近端夹层复发、主动脉根部假性动脉瘤形成并发症发生。结论预防性应用主动脉根部-右心房分流技术操作简单,可有效地减少升主动脉近端吻合口出血及其并发症的发生率,在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的手术治疗中有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护理的相关措施及其护理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7月—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42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综合护理干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2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护理前后的体征变化及其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患者的血压和心率指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更接近于正常水平,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在生理、心理、社会以及物质生活等方面的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加强对其的护理干预,提高其预后效果,促进其良好恢复。
简介:摘要: 主动脉夹层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急症,特点是发病突然,死亡率极高,典型表现为撕裂样胸痛或腹痛,伴频死、窒息或休克等。 对于自述无高血压病史的年轻患者,出现急性后背部剧烈疼痛时进行心脏及大血管彩超检查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探讨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护理研究。方法选择于2015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72例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需要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的基础上采用围术期全程护理干预,观察对比干预后的疼痛评分、降压效果、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疼痛评分,收缩压下降的幅度和舒张压下降的幅度都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并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围术期进行护理干预,可以降低患者的疼痛,促进高血压的恢复,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护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目的:分析改良法测量主动脉瓣环内径与人工主动脉瓣大小的相关性,比较改良法与传统测量方法的差异。方法:2014年主动脉瓣置换术患者术前采用传统法(左室长轴切面)测量主动脉瓣环内径(A组,18例),2015年主动脉瓣置换术患者术前采用改良法(主动脉瓣短轴切面)测量(B组,21例),比较2组测量结果。记录术中所用人工瓣的型号,分析2组测量结果与人工瓣大小的相关性,比较2组间人工瓣大小的差异;追踪患者术后1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主动脉瓣口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比较2组人工瓣置换术后的近期效果。结果:A组主动脉瓣环内径与人工瓣大小的相关系数为0.66,B组为0.79。B组瓣环内径明显大于A组(P=0.005),但2组置换的人工瓣型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4);术后1年内B组人工瓣血流动力学指标优于A组。结论:主动脉瓣短轴切面测量主动脉瓣环内径的准确性优于左室长轴切面,有助于外科医师选择手术方式和合适大小的人工瓣膜,减少人工瓣功能障碍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