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水泥窑是水泥生产装置的核心设备,其安装难度较大,质量要求较高,特别是窑安装的直线度和窑的焊接变形是水泥窑安装控制的关键,本文就黑龙江省桦南县鸿基水泥厂2500t/d水泥窑安装工程进行介绍水泥窑窑的安装工法,供参考。

  • 标签: 卧式水泥窑 窑体安装 直线度 窑体的焊接变形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骨质疏松性椎骨折椎强化术后骨水泥移位的治疗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22年7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收治的13例骨水泥移位患者资料。男4例,女9例;年龄(76.5±8.6)岁;骨密度T值-3.3±0.6。依据CT和MRI影像学特征,可分为4个类型:骨水泥原位松动4例,骨水泥松动前移6例,骨水泥前移伴椎骨块后移2例,骨水泥后移1例;其中采用经皮椎成形术治疗3例,钉棒固定椎板切除联合后外侧减压植骨融合7例,保守治疗3例。手术治疗患者通过比较术前、术后1周、1个月、末次随访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后凸畸形cobb角及观察神经损伤Frankel分级变化评估疗效,保守治疗患者观察症状评估疗效。结果13例患者治疗后随访时间7(5, 12)个月。10例手术患者术后1周、1个月、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5.0(4.0, 5.0)分、3.0(2.0, 3.0)分、3.0(2.0, 3.0)分]均较术前[8.5(8.0, 9.0)分]显著改善,术后1个月、末次随访时较术后1周也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末次随访时与术后1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例手术患者术后1周、1个月、末次随访时的ODI(50.6%±4.2%、37.8%±4.5%、29.3%±5.6%)均较术前(93.2%±3.6%)显著持续改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0例手术患者术后1周、1个月、末次随访时cobb角[10.0(9.0, 11.0)°、9.0(9.0, 11.0)°、10.0(9.0, 12.0)°]均较术前[12.5(11.0, 14.0)°]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例神经损伤患者术后神经恢复Frankel分级有显著改善。3例保守治疗患者,1例治愈,1例随访无变化,1例症状进一步加重。结论手术治疗可显著改善椎强化术后骨水泥移位患者的疼痛、脊柱功能障碍及神经损伤症状。

  • 标签: 骨质疏松 压缩性骨折 骨水泥成形术 骨水泥移位
  • 简介:摘要研磨冲击作用是决定物料损伤和断裂关键。研究了钢球研磨不同冲击速度、不同质量大小及水泥熟料颗粒粒径、堆积密度对水泥熟料冲击作用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冲击速度增大,钢球对物料的最大冲击力也增大,但并不呈线性关系,随着冲击高度增大,冲击力增加幅度呈变缓趋势。当钢球质量增大时,其冲击力也增大,且两者基本呈线性关系。冲击力变化速率随钢球质量及冲击速度增大而增大。通过对比分析,发现由筒赋予给钢球的能量,大质量低速率冲击比小质量高速冲击具有更好的研磨效果。在同条件冲击下,熟料颗粒直径越小,钢球对其最大冲击力也减小,且冲击力变化速率也减小,但冲击时间变化不大。

  • 标签: 球磨机 磨球 最大冲击力 冲击力变化速率 冲击时间 粉磨效率
  • 作者: 李西岭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05-24
  • 出处:《系统医学》2022年10期
  • 机构:濮阳县梨园乡卫生院   骨科   河南省  濮阳县   457175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界面过度区(ITZ)是水泥基体与骨料间的间的薄弱部分,其具有氢氧化钙晶体富集,孔隙率高,且孔隙尺寸大等特点。ITZ薄弱的原因主要有泌水、脱水缩合、边壁效应和粒子迁移沉积作用等。各种效应相互作用,降低界面过渡区的力学性能。提高界面过渡区的性能,有利于增加基体的宏观力学性能。本文综述了,现阶段界面过渡区增强方法,即蒸汽养护、生物矿化和添加火山灰材料并对各样法进行了评价。

  • 标签: 水泥基材料 界面过渡区 形成机理 增强机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皮穿刺骨水泥灌注椎成形术治疗老年椎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南安市医院2010年2月至2014年12月采取经皮穿刺骨水泥灌注椎成形术治疗老年椎压缩性骨折100例,的治疗结果,进行疼痛和活动能力评分,分析该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本组病例术后2d疼痛基本消失,术后3d活动能力较术前明显改善。经3~10个月,平均6个月随访,患者对治疗效果满意。结论在严格掌握适应证,术中仔细操作的情况下,经皮穿刺骨水泥灌注椎成形术是治疗老年椎压缩性骨折的理想方法。

  • 标签: 骨水泥 老年 椎体压缩性骨折
  • 简介:摘要《国网智能运检体系白皮书》中指出发展信息技术为电网企业的发展战略和各业务领域提供支撑。加强以生产基础信息、运行信息、管理信息的纵向贯通、横向集成和资源共享,建立账、卡、物联动机制,RFID标识与设备绑定,应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与实物监管的融合创新,实现科学化、规范化、和可追溯性监管,支撑资产管理与调度管理,提高电网生产管理集约化、精益化、标准化水平。

  • 标签: 战略 共享 联动 RFID标识
  • 简介:引言偏高岭土是由高岭土脱水而形成的高度无定形产物,由于其具有很好的火山灰活性,故在水泥混凝土中有很好的利用前景。水泥及混凝土中孔溶液中碱离子或氯离子(Cl-)的存在,往往是导致发生碱集料反应或钢筋锈蚀的原因,本文研究了在含有偏高岭土的水泥中,其孔洞溶液的化学组成,研究了偏高岭土对孔洞溶液中碱离子及氯离子浓度的影响。实验本研究中使用了一种普通硅酸盐水泥(OPC),两种偏高岭土分别是MK501及MK505,三种材料的化学组成见表1。MK501及MK505的化学组成略有不同,含杂质也很少,两者都过了150 m筛,因此这两种粉的细度相近。用部分MK取代等量OPC而制备成混合水泥,拌合水为蒸馏水,

  • 标签: 孔溶液 偏高岭土 水泥浆体 钢筋锈蚀 碱集料反应 氯化物
  • 简介:摘要:在社会的信息化发展背景下,推动水泥生产过程中的信息一化系统应用落实十分必要。由于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在当下的信息化发展进程当中意义重大,所以应该在企业生产过程中积极探寻二者的关键融合技术,有效推进仿真控制信息一化技术平台建设。因此,文章从信息一化的应用落实作用入手,对现阶段水泥生产过程中的信息一化应用措施进行分析研究。

  • 标签: 信息一体化 水泥生产 应用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粘度骨水泥与低粘度骨水泥行椎成形术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86例骨质疏松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抽取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43例,对照组给予低粘度骨水泥,观察组给予高粘度骨水泥,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骨水泥渗透情况进行观察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后凸cobb角小于对照组,椎平均高度高于对照组,P<0.05,VAS评分二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骨水泥渗透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椎体形成术治疗过程中,高粘度水泥和低粘度水泥均能快速缓解患者疼痛,但高粘度水泥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后凸cobb角和椎体高度,并降低骨水泥渗透率,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 标签: 高粘度骨水泥 低粘度骨水泥 椎体成形术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压缩骨折(OVCF)患者行椎强化术后发生骨水泥移位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6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收治的1 538例OVCF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377例,女1 161例;年龄45~115岁[(71.7±10.8)岁]。患者均行经皮椎成形术(PVP)或经皮椎后凸成形术(PKP)治疗。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骨水泥移位组(78例)和骨水泥非移位组(1 460例)。采用单因素分析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术前骨密度、基础疾病、病变节段、手术方式、手术入路、骨水泥渗漏(前缘)、骨水泥黏度、骨水泥弥散比、骨水泥交织度、矢状位骨水泥填充位置、骨水泥靶向位置、骨水泥距上下终板间的距离及佩戴支具时间等与椎强化术后发生骨水泥移位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椎强化术后发生骨水泥移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BMI、术前骨密度、病变节段、手术方式、骨水泥渗漏(前缘)、骨水泥黏度、骨水泥弥散比、骨水泥交织度、矢状位骨水泥填充位置、骨水泥靶向位置、骨水泥距上下终板间的距离及佩戴支具时间与椎强化术后发生骨水泥移位有一定的相关性(P<0.05);而性别、年龄、基础疾病及手术入路4个因素与椎强化术后发生骨水泥移位不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术前骨密度(OR=2.45,95%CI 1.81~7.50,P<0.01)、手术方式(OR=4.56,95%CI 1.86~8.44,P<0.01)、骨水泥渗漏(前缘)(OR=5.77,95%CI 2.85~9.20,P<0.01)、骨水泥黏度(OR=7.36,95%CI 1.01~1.77,P<0.01)、骨水泥弥散比(OR=6.84,95%CI 1.69~13.39,P<0.01)、骨水泥交织度(OR=8.97,95%CI 2.29~14.97,P<0.01)、矢状位骨水泥填充位置(OR=6.39,95%CI 1.06~9.47,P<0.01)、骨水泥靶向位置(OR=7.93,95%CI 1.64~11.84,P<0.01)、骨水泥距上下终板间的距离(OR=6.78,95%CI 1.84~6.96,P<0.01)及佩戴支具时间(OR=9.55,95%CI 2.26~9.38,P<0.01)与椎强化术后发生骨水泥移位显著相关。结论术前骨密度低、PKP手术、骨水泥前缘渗漏、骨水泥黏度低、骨水泥弥散比小、骨水泥交织度小、矢状位骨水泥填充于椎前1/3和前中2/3、骨水泥非靶向注射、骨水泥距上下终板间的距离大及佩戴支具时间短为OVCF患者椎强化术后骨水泥移位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骨质疏松 脊柱骨折 手术后并发症 危险因素 椎体强化术
  • 简介:目的探讨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处理离供肾结石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近期利用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处理心脏死亡供者离左肾结石1例,手术全程供肾置于冰盐水中,低压、低温冲洗,钬激光功率1.2~1.6J/15~20Hz,碎石时间约30min。移植肾输尿管与受体膀胱常规吻合并留置5FD-J管。结果移植肾功能恢复较顺利,术后2周拔D—J管,随访3月,彩色多普勒检查未见结石及积水征。结论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处理离供肾结石安全高效、近期效果好。

  • 标签: 肾结石 输尿管镜 钬激光 肾移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压缩骨折(OVCF)椎强化术后骨水泥血管渗漏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及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217例OVCF行椎强化术[经皮椎成形术(PVP)或经皮椎后凸成形术(PKP)]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9例,女138例;年龄58~88岁[(73.1±6.9)岁]。根据是否出现骨水泥血管渗漏分为血管渗漏组(39例)和无血管渗漏组(178例)。记录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骨密度、受伤至手术时间、伤椎解剖位置、压缩程度、后壁完整性、椎内裂隙征、椎基静脉孔、手术入路、手术方式,以及骨水泥注入时期、注入速度、注射量、注射区域。采用单因素分析上述指标与椎强化术后骨水泥血管渗漏的相关性,再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椎强化术后骨水泥血管渗漏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受伤至手术时间、压缩程度、后壁完整性、椎内裂隙征、椎基静脉孔、手术方式,以及骨水泥注入时期、注入速度、注射量、注射区域与椎强化术后骨水泥血管渗漏相关(P<0.05);性别、年龄、骨密度、伤椎解剖位置、手术入路与椎强化术后骨水泥血管渗漏不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椎内裂隙征(OR=7.00,95%CI 1.57~31.30,P<0.05)、椎基静脉孔(OR=7.52,95%CI 1.94~29.16,P<0.01)、PVP(OR=10.98,95%CI 2.51~47.94,P<0.01)、骨水泥稀薄期注入(OR=5.91,95%CI 1.45~24.15,P<0.05)、骨水泥注射量大(OR=3.60,95%CI 1.70~7.65,P<0.01)、骨水泥边缘区注射(OR=24.80,95%CI 5.28~116.37,P<0.01)与OVCF椎强化术后骨水泥血管渗漏显著相关。结论椎内裂隙征、椎基静脉孔、PVP,以及骨水泥稀薄期注入、注射量大、边缘区注射是OVCF椎强化术后骨水泥血管渗漏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脊柱骨折 骨质疏松 危险因素 骨水泥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经皮穿刺骨水泥强化术治疗椎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2月到2013年1月于我院采取经皮穿刺骨水泥强化术治疗椎压缩性骨折的患者40例,对其治疗疗效及相关资料进行回顾与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在术后的病痛都得到有效缓解,并且术后无一例患者发生严重并发症,康复率达到100%;患者术后的VSA评分以及活动能力局与术前具有明显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的椎前缘高度与术前差异不大,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随访时得到的VSA评分、活动能力以及椎前缘高度与术后相比均无明显差异,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穿刺骨水泥强化术是一种脊椎的微创手术,这种治疗术能够有效的缓解患者的椎疼痛,给患者带来的创伤小,术后的并发症少,在治疗椎压缩性骨折方面的疗效非常显著。

  • 标签: 皮穿刺骨水泥椎体强化术 椎体压缩性骨折 疗效
  • 简介:目的:比较通过弧形骨钻与直骨钻注入骨水泥在骨质疏松模型中分布,评价弧形骨钻治疗骨质疏松骨折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0个新鲜小牛胸腰椎椎标本(T10~L5)通过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Na2)脱钙法建立骨质疏松椎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实验组采用弧形骨钻,对照组采用临床常用直骨钻。在透视下分别进行椎弓根穿刺,分别记录骨钻尖端越过椎中线的数量及骨钻尖端至椎中线距离,然后在透视下行经皮椎成形术(percutaneousvertebroplasty,PVP),记录骨水泥分布情况及骨水泥渗漏率。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骨钻尖端越过椎中线的椎数分别是18个和7个;弧形骨钻与直骨钻尖端至椎中线距离分别为(4.5±0.6)mm和(1.1±1.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弧形骨钻组与直骨钻组骨水泥注入量分别为(5.5±1.4)ml和(4.1±1.1)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弧形骨钻组与直骨钻组骨水泥分布达到或过中线分别是19例与11例,骨水泥渗漏数分别为4例与9例。结论实验证明弹性弧形骨钻可以改变穿刺通道的方向,且能引导骨水泥的分布,实现单侧穿刺骨水泥两侧都能均衡分布的目的。

  • 标签: 脊柱 骨质疏松性骨折 动物实验 骨水泥成形术 骨钻
  • 简介:水泥固定型假广泛应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kneearthroplasty,TKA),被称为TKA的"金标准",约占所有TKA的95.2%;而在19世纪80年代兴起的非骨水泥型膝关节假因较高的早期失败率应用受到很大限制。如今,随着假材料、制作工艺的进步与革新及患者年轻化,非骨水泥型膝关节假再次成为热点。常见的非骨水泥型假包括羟基磷灰石生物活性涂层、钛涂层和多孔钽金属骨小梁假等,均获得较好的临床随访结果,并依靠骨长入生物固定理念获得更低的无菌性松动率和较高的假体长期生存率,更适合于活动量较大的年轻患者。本文就非骨水泥型假的特点及临床应用等问题进行综述。

  • 标签: 非骨水泥型假体 羟基磷灰石涂层 钛金属涂层 钽金属骨小梁 全膝关节置换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