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依据黄河水沙通量的变化规律,制订科学的采样监测方案,对优化黄河流域水资源分配、调水调沙、防洪减灾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含沙量和水流量、水位之间的关系,构建时间序列模型分析水沙通量的突变性、季节性和周期性规律,优化水文站采样监测方案。
简介:摘要:本文针对黄河水沙检测数据进行分析,分析了今年了黄河某水文站水位、水流量、含沙量、水沙通量间的变化关系,并为水文站制定了监测方案,预测了未来10年的河底高程。在第一问中,对于附件2中的水位、水流量、含沙量数据,本文首先使用线 性插值算法,对原表数据进行扩展,使其成为包含每年小时级的数据。然后通过 spearman相关系数计算对应的相关性,分析含沙量与时间、水位、水流量的关系, 并对年总水流量、年总排沙量进行估算。 第二问则在第一问基础上,首先绘制出每年的日均每秒排沙量变化数据,进 行可视化分析。通过观察可以发现,近6年该水文站日均每秒排沙量变化分为两 个阶段,2016-2017年和2018年及以后。然后本文分别对这两个阶段的日均每秒排沙量变化进行分析其变化规律。 第三问则在第二问基础上,参照往年日的年总水量和年总排沙量数据变化规 律,预测2022到2023年的年总排沙量和日均每秒排沙量都会下降,基于此结论, 结合是否存在上游排水的情况,最终制定对应的采样检测方案。
简介:摘要: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祥地,其水沙通量的变化更是影响了相邻区域的生态环境及人民生活。了解黄河各水文特征间的关系,掌握其变化规律,制定最优采样监测方案,合理进行“调水调沙”,能够科学地指导沿黄流域防汛抗旱、水资源统一调度及相关经济的发展等。
简介:摘要:为了研究吴起县不同时间尺度下径流泥沙关系,基于吴旗水文站建站以来至今的径流、输沙量状况,通过绘制年序列过程线、Mann-Kendall突变检验,分析径流量及输沙量趋势变化和突变点检测。得出1980-2023年吴旗站径流量和输沙量均有显著下降趋势,且突变分别发生在2010年和2005年。
简介:为了有效地分析江河水沙变化趋势,在总结现有研究方法的基础上,以长江大通站和宜昌站的水沙变化为例,就江河水沙态势变化图示分析方法和统计分析方法进行了深入细致地分析与对比。在进行水沙序列的趋势性分析时,可采用一种图示分析方法和一种统计量分析方法相结合的手段;对于图示分析法中的过程线法、滑动平均线法和累积曲线法,前两种方法主要反映水沙态势变化过程,而累积曲线法主要用于分析水沙长期变化趋势;对于统计分析法中的Mann-Kendall法、线性趋势回归检验、Spearman秩次相关检验和累加滤波器法,Mann-Ken-dall法在水沙态势变化分析过程中简单有效,使用较为普遍。
简介:摘要:黄河水沙通量的研究对水资源分配等方面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水文数据的合理分析与应用有利于黄河流域水资源做出最合理的分配、促进调水调沙以及防洪减灾的政策效率。本文通过三次样条插值方法、时间序列预测方法,研究水沙通量的变化规律并分析其周期性和突变型等特性。
简介:黄河挟带大量泥沙,沿岸地区进行引水灌溉不能忽略引入泥沙的处理问题.自20世纪50年代黄河下游发展引黄灌溉事业以来,目前不同灌区已基本形成适宜自身地理特点和灌溉需求的引水输水类型和入渠泥沙处理方式.本文根据引黄灌区所处河道位置和地域条件,结合灌区灌溉类型和泥沙处理方式,归纳提出了4种黄河下游引黄灌区水沙调控模式,即,沉沙输水模式、输水沉沙模式、分水滞沙模式和输水输沙模式;根据不同水沙调控模式的形成条件、调控效果和存在的水沙问题,分析了适合不同水沙调控模式的输水输沙关键技术和重点调控目标,分别为沉粗排细调控、远距离输沙调控、分沙入支渠调控和泥沙入田调控;泥沙远距离分散输送技术是实现灌区水沙资源优化配置的重点.
简介:坡地果园水土保持措施是否得当,不仅关系到果园经营的成败,而且关系到山地生态问题,是当前水土流失治理的重点。本文通过3年田间试验,对我省山地果园常见的水土保持模式的径流和泥沙流失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果园水土流失主要出现在幼龄期,措施不当的果园在3年内水土流失处于轻度或强度流失状态。(2)梯田工程和生物措施对坡度果园泥沙和径流都有显著的调控作用,生物措施的调控作用前期尤其明显,在建园第1年就将水土流失控制在允许值之内,解决了幼龄果园水土流失问题。(3)不同措施对泥沙与径流的调控成效由大到小依次为:顺坡全园种植百喜草〉梯田全园种植百喜草〉顺坡种植百喜草带〉梯田梯壁种草〉梯田不种草〉顺坡不种草。
简介:摘要: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祥地,其水沙通量的变化更是影响了相邻区域的生态环境及人民生活。了解黄河各水文特征间的关系,掌握其变化规律,制定最优采样监测方案,合理进行“调水调沙”,能够科学地指导沿黄流域防汛抗旱、水资源统一调度及相关经济的发展等。
简介:为揭示土壤侵蚀最为剧烈的水蚀风蚀交错区下垫面景观格局变化对流域降雨产流、侵蚀产沙的影响程度,以水蚀风蚀交错区典型流域西柳沟为研究对象,根据LandsatTM影像数据和流域长系列水沙实测数据资料,借助GIS和Fragstats平台,分析流域景观格局和水沙变化特征,探讨景观指数与径流输沙的关系。结果表明:1)流域优势景观类型为草地,从斑块数量和面积变化率来分析,1985—2010年间耕地、林地和建设用地稳定性最高,其次为未利用土地。未利用土地、草地和耕地的转化最为剧烈,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2)流域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的年际差异显著;同年输沙量相比,径流量的减小趋势变化更为明显;径流泥沙相关关系显著,相关系数为0.67。3)景观指数与径流量、泥沙量呈显著线性相关,其中径流量与最大斑块指数、斑块结合度、聚集度指标和蔓延度指数均呈负相关,而与景观形态指数、景观分割度呈正相关;而泥沙仅与蔓延度指数、聚集度指标和斑块结合度成负相关,与其他景观指数呈正相关。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景观最大斑块指数、斑块结合度以及聚集度指数的提高,流域降雨入渗量明显增加,土壤侵蚀量明显减少;因此,提高流域景观最大斑块指数、斑块结合度以及聚集度指数可以增强水蚀风蚀交错区内流域的蓄水保土功能及生态优化作用,研究结果可为流域生态环境建设和水土资源综合利用提供理论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