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荷是我创作周期最长的一组作品,在这组作品的创作周期里随着时间的推移、承找的东西越来越多,这个承载物指的是我对历史、人生、事物及生命意义含义的理解.而这些是不可能在一幅荷的作品中能够加以完全表达的,有些作品表达的是对美、对生命的礼赞,有些是对人生的理解和崇高人格致意!
简介:因了周敦颐的《爱莲说》,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荷花,粉红了我一个又一个的梦。我多么渴望领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娇艳。终于,七月缤纷的阳光,绽放浓郁的热烈,牵我到历代以莲子为贡品的建宁。据说建宁西门莲子,只要开水冲烫须臾,即熟可食。这般稀奇,让我感受荷韵的愿望如雨季春水般高涨。当我浪迹天涯的跫然足音惊起莲花池上醉色迷迷的蝶群时,正是夕阳欲离依依,银月既出莹莹的多情黄昏。余光疏彩中的金色池塘,浮荡着幽逸深濛的诱惑。映入我眼帘的是一幅“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莲花初生图。倏地,一朵早熟的荷花悠然飘来,频频顿首,优稚大方。它那修长的花柄如风姿绰约的丹顶鹤灵动的柔颈;它那盛开的花儿
简介:潘受先生,1911年出生于福建省南安县。自1930年起南渡,旅居新加坡至今。在新加坡先后担任过叻报编辑、华侨中学教师、道南学校及麻坡中学校长。抗日战争期间任筹赈难民会主任秘书,后从事金融工商工作,1955年被南洋大学聘为教授。潘先生自幼热爱文学、书法。太平洋战争爆发,新加坡沦陷,潘先生回国居住重庆,与沈尹默先生接触较多,有了讨论书法的机会。潘先生的书法生涯,先学楷书,临习颜真卿、虞世南。此后又练习汉、魏六朝、钟鼎和石鼓文。在研究草书期间,对《争座位》和《祭癙稿》下过很大功夫。业经精诚磨炼,遂成潘受先生自己朴茂、雄逸、跌宕而不失蕴藉的书法风格。潘受先生的书法,传统功夫扎实,点画之间韵味十足,一波三折,令人折服。潘受先生在担任新加坡中华书学协会顾问期间,热心参与国际书事活动,1985年回国,参加中国书协河南分会举办的国际书法大展,同年获法国美术沙龙金奖,1986年获新加坡文化奖章。赖定祥,1988年8月生,现就读于江西省赣县二中初二(10)班。2001年在黄裕平老师的指导下开始学习书法,初学颜《勤礼碑》、后学苏轼行书。作品曾获江西省第二届少儿书法比赛三等奖、“郁孤台杯”全国书画大赛银奖。钟越,1992年12月生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