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对50例电脑控制超声下肠套叠水压灌肠复位成功患儿进行分析,并且通过与充气灌肠复位及常用超声下水压灌肠复位治疗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电脑控制超声下肠套叠水压灌肠复位治疗方法优点。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注水压力在超声引导下水压灌肠复位小儿肠套叠的临床效果,探讨小儿肠套叠水压灌肠复位中最佳注水压力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3月-2024年2月接诊肠套叠患儿90例,根据注水压力方法,将其分为A组(n=45例,采取恒定中位注水压力90mmHg)与B组(n=45,采取80-100mmHg渐进性加压),对比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复位成功率、复发率和并发症情况。结果:A组、B组患儿首次复位成功率分别为88.89%、9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位时间分别为(12.87±3.17)min、(13.64±3.2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患儿复位复发率分别为4.4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大便隐血消失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采取渐进性加压模式水压灌肠复位小儿肠套叠治疗方案,复位成功率高,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简介:分析超声引导下遥控水压灌肠复位儿童肠套叠对800例的疗效。2013~2015年,800例儿童急性肠套叠。给予超声引导下遥控水压灌肠复位治疗,分析治疗结果,对比不同发病时间和血流信号分级的复位率,分析发病时间及血流信号分级与复位率的相关性。结果显示,800例患者中,769例复位成功,复位率为96.13%。其中复位成功者的血流峰速(PSV)及阻力指数(RI)水平均显著低于复位失败者(P〈0.05)。发病1~24h的复位率为99.84%,显著高于发病25~48h的94.74%及〉48h的8.00%(P〈0.05)。血流信号分级为3~2级的复位率为99.68%,显著高于2~1级的96.45%及1~0级的11.11%(P〈0.05)。患者的发病时间与复位率呈负相关,而血流信号分级与复位率呈正相关。结果表明,利用超声引导下遥控水压灌肠复位治疗儿童急性肠套叠具有较好的疗效,发病时间与复位率呈负相关,而血流信号分级与复位率呈正相关。
简介:[摘要]急性肠套叠是常见的小儿急性肠梗阻疾病,在肠梗阻总数中占比20%左右。全球肠套叠疾病的发病率有所不同,在中国和亚洲比较高。临床表现主要为血便、阵发性腹痛或哭闹和呕吐等,不利于婴幼儿的健康发展。及时发现和正确医治急性肠套叠有利于降低并发症的发病率,提高治疗成效。在理论指导下将煎好的中药通过特定工具滴入肠道中或灌入肛门内留存一段时间达到医治疾病的方法称作中药灌肠疗法,如今应用广泛。B超引导下中药灌肠液水压灌肠复位治疗该疾病行之有效,这种方法安全、简便且高效。文章对婴幼儿急性肠套叠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B超诊断、中药灌肠治疗进行了分析,为治疗婴幼儿急性肠套叠提供参考。
简介:摘要小儿肠套叠是指一段肠管套入邻近的另一段肠管,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外科急腹症,常可以引起肠梗阻,造成不良后果1。肠套95%为原发性,无具备病因,好发时间为3月-10月,90%发病年龄小于2岁,4岁后很少发病。发病原因不清,但常有诱发因素,主要与饮食习惯改变、腹泻、病毒感染、天气变化等可能相关。5%为继发性肠套叠,常可找到病因,于肠壁上有明显的机械因素,如肠管畸形、肠道肿瘤、肠息肉、过敏性紫癜等。肠套叠可分为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绝大多数病例可通过保守治疗治愈,目前只要方法为透视下空气整复及超生引导下水压灌肠整复。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常规使用超声引导下水压灌肠复位肠套叠425例,复位成功率高,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说明彩超监视下水(等渗盐水)压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是世界上非手术治疗小儿肠套叠的最好方法。方法将Foley’S管与T型管相连,将Foley’S管插入患儿肛门,气囊充气。T型管一端与血压计相连,另一端用注射器按规定压力注入温度为38度±2度的等渗盐水,与此同时彩超探头在腹部跟踪小儿肠套叠肿块的影像变化。结果本组207例,彩超诊断准确率达100%;彩超监视下水压灌肠复位成功率达99.5%。本文提出了新的复位适应症,新的复位压力标准,详尽描绘了回盲型、回结型、回回结型,小肠肠套叠复位的影像变化。在207例中回盲型肠套叠102例,占49.3%;回结型肠套叠92例,占44.4%;回回结型肠套叠12例,占5.8%;小肠肠套叠1例,占0.5%。结论本组207例,彩超对小儿肠套叠诊断的准确率为100%,我们认为彩超是小儿肠套叠首选的辅助诊断方法。本法治疗小儿肠套叠不仅扩大了复位的适应症,避免了X线对患儿的影响,是一种无损伤性治疗。而且复位中影像比X线下空气或钡剂灌肠更清晰,复位成功标准更明确。本法复位中可对回盲型、回结型、回回结型、小肠肠套叠做出准确诊断,由于整个复位过程均在直视下进行,医师能确切掌握患儿的呼吸、腹胀变化及全身状况,对患儿更安全,复位中肠穿孔时避免了空气灌肠复位并发肠穿孔时产生的爆炸性休克,且处理简单、确实,我们认为该法明显优于X线下空气或钡剂灌肠复位治疗小儿肠套叠的方法,这种方法是目前世界上非手术治疗小儿肠套叠的最好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对超声监视下水压灌肠治疗肠套叠技术应用措施进行分析并评价。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肠套叠患儿156例,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2组,分别接受X线监视下空气灌肠及超声监视下水压灌肠治疗,对比2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后,研究组患儿复位成功率与治疗满意度相较于参照组更高,且术后复发率相较于参照组更低,差异显著(P<0.05),肠穿孔情况研究组发生更少,但差异并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监视下水压灌肠是目前治疗肠套叠最佳的方法,对于小儿肠套叠患儿具有一定适配性。该治疗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易懂、易学、易掌握的优点,医患双方同时避免了X线伤害,整复率高,安全系数高,是临床值得推广的项目,特别值得基层医院推广使用,使患儿能在第一时间获得救治。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灌肠复位治疗的436例原发性肠套叠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彩超引导水压灌肠组180例,X线下空气灌肠组256例。结果显示水压灌肠组的复位成功率为95%,高于空气灌肠组的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水压灌肠组肠套叠时间>48 h的复位率为92%,高于空气灌肠组的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肠穿孔发生。水压灌肠对原发性肠套叠患儿的复位率高、安全性强,并且可以避免X线辐射。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X线下的空气灌肠与B超介导下的水压灌肠联合手法按摩治疗小儿难复性肠套叠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至2018年本院150例首次灌肠失败的肠套叠患者,再次行空气灌肠及水压灌肠,并结合手法按摩的病历资料将其分为空气灌肠组及水压灌肠组,各75例;观察两种治疗方法的整复成功率、复发率、穿孔率、复位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数据。结果水压灌肠组复位成功率76.0%,高于空气灌肠组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水压灌肠组复位时间(20.47±7.28)min,高于空气灌肠组(17.25±5.8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随访,水压灌肠组复发率为4.0%,低于空气灌肠组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超介导下水压灌肠联合手法按摩治疗小儿难复性肠套叠,优于X线下空气灌肠联合手法按摩,方便快捷,安全性更高,疗效确切,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采用 B 超结合水压灌肠复位在小儿肠套叠临床诊治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 : 本研究共 17 例研究对象,均为小儿肠套叠患儿,依照治疗方法进行分组,其中 7 例行 X 线监测下空气灌肠复位治疗的患儿列为对照组,另外 10 例行 B 超结合水压灌肠复位治疗的患儿列为研究组,所有研究对象均选自 2019年 10月至 2020年 7月 。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统计复位效果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在复位时间、大便隐血持续时间与住院时间上,研究组明显短于对照组( P < 0.05 )。在复位成功率与并发症发生率上,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 :小儿肠套叠患儿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