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通过反复冻融法制备胶原-聚乙烯醇(PVA)复合凝胶材料。方法制备组分比例(胶原固含量为0%、5%、10%、15%、20%)不同的5组胶原-PVA复合凝胶试样,对其进行一些物理和化学性能的表征.选出性能最优的胶原/PVA配比。将最优配比制备出的胶原-PVA复合凝胶进行细胞毒性实验的生物学评价。结果实验制备所得胶原一PVA复合凝胶的红外图谱可见明显的酰胺谱带;差动扫描式热量法(DSC)图出现2个热吸收峰,峰值温度分别为65℃~72℃、222℃C~225℃;扫描电子显微镜显示材料为多孔结构;X射线衍射(XRD)峰值为20°;溶胀值最高为24g怃透水气性最高的达1400g/(m^2·24h);降解性能良好,15d内大部分降解率达80%:细胞毒性为0~1级。结论胶原-PVA复合凝胶作为体表创伤敷料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尚需对其进行体表创伤修复效果及其他生物相容性的评价。

  • 标签: 胶原 水凝胶 生物学性能 敷料
  • 简介:摘要:聚苯胺因具有独特的电学性能与可控的电导率,而被广泛地用于制备聚苯胺导电凝胶。本文根据聚苯胺导电凝胶基质的不同,将其分为合成高分子类导电凝胶与天然高分子类导电凝胶并综述了聚苯胺导电凝胶制备路径。

  • 标签: 导电水凝胶 聚苯胺 合成高分子 天然高分子
  • 简介:摘要:近年来研究的智能型凝胶是拥有感知、驱动和信息处理功能,同时有智能属性的一类功能材料,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智能凝胶材料的发展涉及到理论研究包括电子科学、生命技术等领域,是聚合物材料发展的重要方向。但是传统智能凝胶存在着生物相容性差,及对外界刺激响响应信号不灵敏等缺点,使其应用受到很大局限。研究表明可以通过引入功能化纳米材料突破传统凝胶的局限性,并且还可以提高其原有特性,还能够提供新的功能响应性。MXene是一种新颖的二维纳米材料,它的迅速发展使MXene复合凝胶成为一种新的材料,并且在能源,生物医学,传感器,电磁干扰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但是,MXene复合凝胶的研制和应用还处在初级阶段。本文重点阐述了MXene复合凝胶的发展现状,详细介绍了MXene复合凝胶制备技术,并对MXene复合凝胶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 标签: MXene,水凝胶,复合材料,纳米颗粒。
  • 简介:目的凝胶是含水量高和体表面积大的化学性惰性合成高分子,当植入到脊髓组织中,为细胞和轴突提供力学支持。本研究对修复脊髓损伤凝胶制备、物理特性进行研究。方法本研究交联的凝胶由2-甲基丙烯酸羟(HEMA).2乙基三甲基氯化物(methacryloyloxy,MOETACL)共聚物合成。利用氯化钠(NaCl)微粒制备凝胶的孔隙,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其结构。结果计算凝胶在单位体积上的孔隙数,孔的平均直径和平均体积。以HEMA.MOETACL为基础的凝胶在其组成上具有显著特征。结论均质多孔的凝胶,其在修复脊髓损伤的生物特性上具有显著特征。

  • 标签: 水凝胶 脊髓损伤 生物材料
  • 简介:摘要针对传统柔性锌空电池所用的凝胶电解质易失水,寿命短的问题,本文采用TEAOH作为保材料,加入到PVA-KOH传统凝胶体系中,制备了TEAOH-PVA-KOH复合电解质,研究了其失水特性与在柔性锌空电池中的电池性能。研究发现,TEAOH-PVA-KOH具有良好的保水性能,同时,能够使所制备的柔性锌空电池具有1V的放电平台与2V的充电平台。

  • 标签: 四乙基氢氧化铵,保水,凝胶电解质,柔性锌空电池
  • 简介:以聚乙二醇(PEG2000)为致孔剂,4-乙酰基丙烯酰乙酸乙酯(从EA)及N,N’-二甲基丙烯酰胺(DMAA)为单体,制备具有快速响应性的多孔P(AAEA—CO—DMAA)pH敏感凝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材料的断面形貌,探讨各制备条件对凝胶pH敏感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PEG2000被洗脱后可在凝胶内部形成互相贯穿的孔洞结构。当n(AAEA):n(DMAA)=3:1,交联剂的质量分数为0.8%,引发剂的质量分数为1.2%,反应温度为68℃,致孔剂质量分数为10%时,多孔凝胶的pH敏感性最强。

  • 标签: PH敏感性 多孔 快速响应性 从EA
  • 简介:摘要凝胶是由高分子的三维网络与组成的多元体系,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物质形态,它是一些高聚物或共聚物吸收大量水分,溶胀交联而成的半固体。根据凝胶对外界刺激的应答情况,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传统的凝胶,这类凝胶对环境的变化不特别敏感。另一类是环境敏感的凝胶,具有智能性。本文简要介绍了智能型凝胶的分类,理论机理和应用情况,并从其优缺点出发,简要分析了智能型凝胶的发展前景。

  • 标签: 智能水凝胶分类理论机理应用
  • 作者: 韦丽春 张熠杰 黄沙 姚斌 李想 陈旭源 黎彦 付小兵 吴旭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10-30
  • 出处:《中华烧伤杂志》 2020年第10期
  • 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惠侨医疗中心胸外科,广州 510515,解放军总医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 100039,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全军创伤修复与组织再生重点实验室暨皮肤损伤修复与再生北京市重点实验室,100048,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急诊科,广州 510515,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综合科,广州 510515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探讨改性纳米生物玻璃凝胶制备以及它的理化、生物学特性。方法(1)取400 mL氢氧化钙饱和溶液,加入纳米二氧化硅悬液67 mL,制备纳米生物玻璃悬液,观察其悬浮稳定性。(2)制备终质量分数为10%明胶、1%海藻酸钠的凝胶,设为对照组;在对照组凝胶基础上加入实验(1)制备的纳米生物玻璃悬液,制备终质量分数为0.5%生物玻璃、10%明胶、1%海藻酸钠的凝胶,设为实验组。观察2组凝胶在4、25 ℃的成胶情况并记录成胶时间及在37 ℃的熔解情况并记录熔胶时间。另取2组凝胶,4 ℃冷浴后用25 g/L的氯化钙溶液交联,用杨氏模量测定仪测量压缩模量。另取2组凝胶,同前交联后于-20 ℃冻干,测量相关体积并计算孔隙率。样本数均为3。(3)取12只24 h龄C57BL/6J小鼠乳鼠,分离培养成纤维细胞(Fb),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并培养第3代Fb,用于后续实验。取Fb,制备细胞浓度为1×105个/mL的单细胞悬液,按随机数字表法(下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加入实验(2)制备的实验组和对照组液态凝胶,培养12、24、48 h,每组各取3孔,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4)取第3代Fb,制备细胞浓度为(3.0~4.5)×107个/mL的单细胞悬液,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管,加入绿色荧光探针DIO染色,分别加入实验(2)中制备的实验组和对照组液态凝胶9 mL,同前交联后制备载细胞凝胶。培养3 d,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在凝胶中的存活情况;同前制备载细胞凝胶块但不加绿色荧光探针DIO,培养7 d,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在凝胶中的黏附及伸展情况。(5)取6周龄雌性BALB/c-nu裸鼠12只,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只,在背部制作直径为1 cm的圆形全层皮肤缺损创面,伤后即刻,分别放入1块实验(4)制备的实验组和对照组载细胞凝胶块。伤后7、14 d,每组取3只裸鼠,收集创面及创周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创面愈合情况。对数据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1)纳米生物玻璃粒子可在水中均匀分散,具有良好的悬浮稳定性。(2)2组凝胶在37 ℃下均呈熔融状态,均未见粒子析出。实验组和对照组凝胶在37 ℃下的熔胶时间分别为5、10 min,在25 ℃下成胶时间分别为30、180 min,在4 ℃下成胶时间分别为5、10 min。实验组凝胶压缩模量为(53±6)kPa,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3±6)kPa(t=6.364,P<0.01)。实验组凝胶孔隙率为(86.1±2.1)%,与对照组的(88.2±4.4)%相近(t=1.210,P>0.05)。(3)细胞呈长梭形,细胞核所占比例较大,符合Fb形态学特征。培养12、24、48 h,实验组细胞存活率为(84±4)%、(89±4)%、(130±10)%,与对照组的(89±5)%、(90±4)%和(130±11)%相近(t=1.534、0.611、0.148,P>0.05)。(4)培养3 d,2组细胞在凝胶中形态完整,未见细胞核裂解、消失,细胞质保持完好,并且实验组细胞荧光强度明显强于对照组。培养7 d,实验组和对照组细胞在凝胶中黏附、伸展,且实验组细胞在凝胶中黏附数明显多于对照组。(5)伤后7 d,对照组、实验组裸鼠创面面积均缩小,且实验组减小更明显,2组裸鼠创面及创周均可见大量炎症细胞分布。伤后14 d,对照组裸鼠创面面积大于实验组,且创面及创周炎症细胞明显多于实验组。结论纳米生物玻璃凝胶具有良好的理化、生物学特性和载细胞潜能,同时还具有促创面愈合能力,在临床应用方面有着较好的潜力。

  • 标签: 伤口愈合 生物相容性材料 水凝胶 纳米生物玻璃
  • 简介:以聚己内酯(PCL)和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等为主要原料,分别采用二甘醇(DEG)、(2,2-二羟甲基丙酸(DMPA)、N-甲基二乙醇胺(MDEA)作为扩链剂合成聚氨酯预聚体,然后加入交联剂过氧化苯甲酰(BPO)进行自由基聚合,制备PCL/MDI/DEG新型聚氨酯凝胶。研究扩链剂种类以及扩链剂DEG用量对聚氨酯凝胶接触角、溶胀度、形貌等的影响,并研究扩链剂对聚氨酯凝胶载氯霉素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DEG为扩链剂制备的聚氨酯凝胶亲水性最差,材料表面孔隙较少,氯霉素载药量最小,但前期药物释放速率比其它2种扩链剂制备凝胶更快。而以带有羧基的DMPA和带有叔氨基官能团的MDEA为扩链剂制备的聚氨酯凝胶,亲水性较强,表面具有微孔结构,氯霉素载药量较大。随扩链剂DEG用量增加,聚氨酯凝胶的溶胀度增大,接触角逐渐减小,表面形貌无明显变化。

  • 标签: 聚氨酯 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 聚己内酯 二甘醇 亲水性 药物释放
  • 简介:摘要  淀粉凝胶是一种重要的医用水凝胶,其理化性能主要受淀粉原料的影响。因此,本文基于电子辐照工艺制备了四种不同类型的淀粉凝胶:木薯淀粉凝胶、马铃薯淀粉凝胶、玉米淀粉凝胶和SAGO淀粉凝胶,并测试不同种类淀粉凝胶的糊料粘度、剥离强度、凝胶强度、凝胶分数、胶体老化性能、可伸展性和永久变形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虽然木薯淀粉凝胶凝胶性较差,但其具有较强的剥离强度和凝胶强度;且木薯淀粉凝胶在进行老化试验后,其剥离强度和凝胶强度的比值为100%。即,在上述四种淀粉凝胶中,木薯淀粉凝胶的综合性能最优。

  • 标签: 医用水凝胶,电子辐照,淀粉水凝胶,木薯淀粉
  • 简介:摘要:近年凝胶材料,由于其强亲水性和高保水能力,在农业领域得到了高度关注,而凝胶材料中天然高分子凝胶是最经济环保的一种,其由动植物及微生物产出然后进行提纯和发酵等简单步骤制得,且其还具有良好的降解性可以避免在土壤中长期残留,所以十分合适作为农用缓释剂载体。智能响应凝胶是在高分子凝胶中加入智能响应基团或材料,使凝胶在受到外部刺激后调控其物理结构和理化性质,从而达到智能响应的目的。智能响应凝胶不仅在农业上被用作农药缓释剂,还被用于肥料载体和土壤调节剂,由此可见,智能响应天然高分子凝胶在农业领域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标签: 天然高分子材料 水凝胶制备 应用进展
  • 简介:以壳聚糖(CS)、柠檬酸、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PEGMA)和锂皂石(LaponiteRD)为原料,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EDC)/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和过硫酸铵(APS)分别为催化剂和引发剂,通过'一锅法'制备了壳聚糖/锂皂石互穿网络凝胶。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流变仪分别观察了凝胶的微观形貌和测试了凝胶的流变性能。流变测试结果显示互穿网络凝胶的储能模量随PEGMA和锂皂石含量的增加而增加。经SEM观察了冷冻干燥的凝胶,发现干态凝胶呈壁厚约2m、孔径约200m的孔洞结构,为较典型的网络结构。自然干燥的壳聚糖/锂皂石互穿网络凝胶依然可以保持20%的,同条件的壳聚糖水凝胶仅剩余7%的水分;生理盐水中壳聚糖/锂皂石互穿网络凝胶的溶胀率(SR)仍可高达880%。

  • 标签: 壳聚糖 锂皂石 一锅法 互穿网络水凝胶
  • 简介:摘 要:通过淀粉基中的淀粉来改性,通过化学交联以及物理交联使得凝胶拥有较好的强度以及较好的生物相容性。淀粉的种类繁多以及淀粉基凝胶制备简单,使得其成为如今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从凝胶的种类,淀粉基凝胶的性能应用等来介绍淀粉基凝胶的研究进展,同时探讨了研究的前景以及发展方向。

  • 标签: 水凝胶 直链淀粉 支链淀粉 生物相容性
  • 简介:摘要细胞外基质凝胶生物活性支架材料,以其优良的生物活性、生物相容性、生物诱导活性、生物可降解性和可微创注射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细胞三维培养、类器官构建、组织缺损修复、生物三维打印和组织工程等方面。脂肪组织具有来源充足、易于获取、细胞外基质成分含量丰富等优点,成为近年来组织修复和再生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该文就其制备、检测及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 标签: 脂肪组织 细胞外基质 水凝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把一种液体材料注射进女性的胸部,让乳房变得更加丰满,这种注射隆胸的方法对于许多女性来说并不陌生。然而注射隆胸在让一些女人梦想成真的同时,也给一部分女性带来了终身痛苦。日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作出决定,撤消聚丙烯酰胺凝胶(注射用)隆胸产品的注册证,从4月30日起,全面停止其生产、销售和使用。

  • 标签: 聚丙烯酰胺水凝胶 隆胸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注射用 女性 注册证
  • 简介:摘要目的研制止痒凝胶工艺,观察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以卡波姆940为凝胶材料制备止痒凝胶,建立质量控制方法;建立治疗组应用于50例慢性湿疹患者,以醋酸地塞米松搽剂为对照组应用于40例慢性湿疹患者,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制备凝胶均匀细腻,分散性好,建立的分析方法不受辅料的干扰,该制剂治疗组50例患者全部有效,无一例发生任何不良反应。结论该制剂配制简便,质量可控,疗效可靠,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止痒凝胶 慢性湿疹 制备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核燃料的安全性和先进性是反应堆的安全性和先进性的重要基础,新型核燃料UCO的热导率、密度和铀含量均高于UO2,是第四代反应堆的理想核燃料之一。溶胶-凝胶工艺是核燃料微球的重要制备技术,可分为内凝胶、外凝胶和全凝胶工艺。本文采用溶胶-凝胶工艺中的外凝胶工艺开展了制备UCO微球的研究工作,通过欠酸溶解、煮胶、配胶、分散、陈化、洗涤、干燥及碳热还原-烧结等工序,成功制备了粒径约为500微米的UCO微球,并对制得的UCO微球进行了测试与表征。

  • 标签: 外凝胶工艺 碳粉 UCO 微球
  • 简介:摘要目的制备不同硅酸镁锂浓度的凝胶支架,并比较不同浓度硅酸镁锂的促成骨性能。方法在明胶/海藻酸钠凝胶中按质量百分比为0%、1%、2%、3%加入硅酸镁锂,分别为T0、T1、T2、T3组,测定各组的压缩模量和24 h浸提液的离子含量。体外实验使用各组浸提液培养基及普通培养基(空白组)(n=3)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测定培养7 d后成骨基因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碱性磷酸酶(ALP)、Ⅰ型胶原的表达。体内实验将支架植入大鼠股骨髁缺损处,并设置不植入支架的空白组(n=3),应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各组的成骨修复情况。结果T2组的压缩模量为(139.05±6.43)kPa,显著高于T0、T1、T3组[(68.83±3.76)、(101.18±3.68)、(125.40±3.28)kP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2组24 h浸提液的锂、镁、硅离子含量分别为(0.031±0.005)、(3.047±0.551)、(5.243±0.785)μg/mL,与T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大于T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外实验结果显示:T2组Runx2、ALP、Ⅰ型胶原的表达分别为1.59±0.11、2.02±0.08、1.06±0.17,均高于其他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发现植入的凝胶与组织结合紧密。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T2组的Runx2及骨钙素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多于其他组。结论硅酸镁锂凝胶具有理想的生物相容性,能缓释硅酸镁锂分解离子,促进BMSCs成骨分化,在体内可促进骨缺损的修复,且硅酸镁锂浓度为2%时效果最佳。

  • 标签: 硅酸镁锂 水凝胶 骨髓细胞 成骨分化 骨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