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 K 4 [Fe(CN) 6 ] 结构稳定,毒性小,是绿色氰化物源,具有工业实用性、反应稳定性和廉价性。文中介绍了以 K4 [Fe(CN) 6 ] 为氰源的卤代烃、芳酰卤、醛酮和羧酸的氰化反应最新研究进展,指出了目前 K4 [Fe(CN) 6 ] 在氰化反应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挑战,并对其在氰化反应中应用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简介:合成了一个新的四核镧的对氰基苯甲酸配合物[La4(4-cba)12(phen)4(H2O)8](4-Hcba为对氰基苯甲酸,phen为1,10-邻菲啰啉),并测定了其晶体结构.晶体学数据:C144H96La4N20O32,Mt=3174.05,三斜晶系,空间群P-1,a=13.381(4)A,b=16.977(5)A,c=17.716(5)A,α=110.435(3)°,β=96.92,γ=109.663(2)°,V=3419.8(16)A^3,Z=1,Dc=1.541g/cm^3,F(000)=1584,u=1.308mm^-1,R=0.0370,wR=0.0885.2个晶体学独立的La(Ⅲ)离子通过2个4-cba配体和1个水分子桥连成双核结构,双核结构又通过2个对称性相关的4-cba配体连接形成一个新颖的Z形四核簇.
简介:目的制备氯氮平-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研究影响其质量的因素水平。方法用界面聚合法制备氯氮平-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单因素初选及正交设计分析影响其质量的因素;比色法测定氯氮平的包封率、载药量。结果影响氯氮平-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质量的因素有:氯氮平用量、表面活性剂浓度、反应溶液pH值、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单体用量、搅拌时间、搅拌速度。结论氯氮平用量、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单体用量、介质的pH值、表面活性剂的浓度是影响氯氮平-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质量的重要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设计并合成3-氰基喹啉类细胞表皮抑制剂中间体。方法以对羟基苯甲酸甲酯为起始原料经多步反应合成3-氰基喹啉类细胞表皮抑制剂中间体。运用1H-NMR和MS法对合成的3-氰基喹啉类细胞表皮抑制剂中间体进行结构确证。结果合成了3-氰基喹啉类细胞表皮抑制剂及数十种合成中间体,1H-NMR和MS法对3-氰基喹啉类细胞表皮抑制剂中间体进行了结构确认。结论此方法简便,结果准确,适用于实验室和工业生产。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博来霉素灌洗联合氰基丙烯酸异丁酯胶栓塞术治疗眼眶血管畸形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分析。收集解放军总医院眼科医学部眼眶病外科2018年1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眼眶血管畸形并接受博来霉素灌洗联合氰基丙烯酸异丁酯胶栓塞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术前有无体位性眼球突出分为扩张型组和非扩张型组,比较两组的基线资料和随访时间、病程、博来霉素及氰基丙烯酸异丁酯胶的用量、术前与术后视力、影像学表现、组织病理学结果和缓解率。统计学分析主要采用χ2检验,Wilcoxon符号秩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共纳入患者58例(58只眼),其中男性22例(37.9%),女性36例(62.1%);扩张型组19例(32.8%),非扩张型组39例(67.2%)。扩张型组年龄大于非扩张型组[39.0(28.0,54.5)和14.0(5.7,26.5)岁,Z=-3.96,P<0.001)],两组性别、眼别、随访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扩张型组病程长于非扩张型组[120(12,240)和12(1,90)个月,Z=-2.50,P=0.013]。术中博来霉素用量:扩张型组1.5(1.4,1.5)万U,非扩张型组1.5(0.9,1.6)万U;氰基丙烯酸异丁酯胶用量:扩张型组2.8(1.0,3.0)ml,非扩张型组1.7(1.0,2.2)ml。两组博来霉素和氰基丙烯酸异丁酯胶的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0.70,P=0.944;Z=-1.11,P=0.268)。两组均未发生视力下降或丧失,非扩张型组视力提高5例。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扩张型组治疗前后畸形血管最大面积分别为384.0(329.0,458.0)和330.5(271.6,356.7)mm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26,P=0.208)。非扩张型组治疗前后畸形血管最大面积分别为960.8(822.1,1058.3)和311.6(164.6,361.6)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67,P=0.008)。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明显局部或全身不良反应。扩张型组获得组织标本15例,病理学检查结果均符合血管畸形;非扩张型组获得组织标本39例,其中病理学检查结果符合血管畸形41.0%(16/39),符合脉管畸形59.0%(23/39)。手术治疗后39例完全缓解(67.2%),19例部分缓解(32.8%),有效率达到100%。结论采用博来霉素灌洗联合氰基丙烯酸异丁酯胶栓塞术治疗眼眶血管畸形疗效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