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鞘氨醇激酶/1-磷酸鞘氨醇(SphK/S1P)信号通路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中肝窦微循环的保护作用。方法2015年9月至2019年9月,将40只适龄雄性大鼠(购自常州卡文斯实验动物有限公司),信封法随机分4组包括,假手术(Sham)组,IRI+等体积生理盐水组(IRI组),IRI+SphK激动剂组(PMA组)和IRI+SphK阻断剂组(DMS组)。建立大鼠IRI模型,通过对SphK/S1P信号激动和阻滞后,应用苏木精-伊红(HE)和细胞凋亡染色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技术观察肝窦间隙、肝窦内皮细胞(LSEC)和肝细胞的形态学改变及其细胞凋亡程度,酶联免疫吸附(ELISA)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对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和髓过氧化物酶(MPO)的表达进行评价。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行χ2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HE染色显示SphK激动剂(PMA)可改善缺血肝脏损伤,减轻肝窦异常扩张,LSEC损伤程度得到改善,其阻断剂反而加重LSEC的损伤。与Sham组(3.46±0.27)比较,IRI组大鼠血清S1P升高(4.71±0.42,t=4.336,P<0.05);与IRI组比较,PMA组血清S1P显著升高(36.01±10.13,t=5.347,P<0.01),DMS组血清S1P显著降低(15.83±3.14,t=6.080,P<0.05)。与Sham组[(10.09±1.05)%]比较,IRI组肝脏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28.83±2.06)%,t=14.040,P<0.05];与IRI组比较,PMA组肝脏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13.59±3.02)%,t=7.221,P<0.05],而DMS组肝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61.92±7.72)%,t=7.173,P<0.01]。与IRI组比较,PMA组肝脏S1PR的蛋白表达升高(S1PR:1.65±0.12比2.50±0.09,t=9.930,P<0.05),MPO、ICAM-1的蛋白表达降低(ICAM-1:3.21±0.39比1.52±0.26,t=6.245,P<0.05;MPO:2.51±0.20比1.09±0.13,t=10.310,P<0.05);而DMS组肝脏S1PR的蛋白表达降低(S1PR:1.65±0.12比1.31±0.09,t=3.926,P<0.05),MPO、ICAM-1蛋白表达升高(ICAM-1:3.21±0.39 5.92±0.22,t=7.855,P<0.05;MPO:2.51±0.20比5.21±0.43,t=9.861,P<0.05)。结论SphK/S1P信号通过减少细胞凋亡,减少MPO和ICAM-1表达,减少白细胞和LSEC的黏附,从而改善肝窦微循环。
简介:摘要1例2岁精索鞘膜积液患儿行腹腔镜双侧鞘状突高位结扎术后接受单次酮咯酸氨丁三醇注射液7 mg静脉滴注镇痛。用药后约17 h,患儿出现肉眼血尿,超声检查示膀胱内血块,尿常规检查示尿潜血(++),镜检红细胞>50个/高倍视野(HP),尿蛋白(+++)。患儿同期未使用其他药物,考虑患儿的血尿与酮咯酸氨丁三醇注射液有关。先后给予酚磺乙胺注射液0.5 g静脉滴注、1次/d和注射用头孢曲松钠0.5 g静脉滴注、1次/d。治疗6 d后,患儿肉眼血尿消失,尿常规示尿潜血(+++),镜检红细胞3个/HP,尿蛋白(+++)。11 d后复查,尿潜血(+),镜检红细胞0个/HP,尿蛋白(++)。1个月后复查,尿潜血(-)、尿蛋白(-)。
简介:摘要对2020年2月4日入住河北省儿童医院的1例鞘氨醇磷酸裂解酶不全综合征(SPLIS)患儿进行回顾性研究。患儿从婴儿期开始出现水肿,伴鱼鳞病、肾上腺钙化、听力下降。实验室检查:血白蛋白降低,高胆固醇血症,大量蛋白尿,肝功能、肾功能异常,低钠血症,放弃治疗后在家中死亡。全外显子测序(WES):SGPL1基因2个杂合突变:chr10:72604336,c.134G>A,p.W45X;chr10:72629563,c.719G>T,p.S240I。SPLIS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婴儿期起病,有肾脏、皮肤、内分泌、神经、免疫等多系统受累,建议基因检查,及时诊断,适当干预。可尝试应用维生素B6治疗,部分有效。腺相关病毒介导的SGPL1基因置换疗法可作为治愈SPLIS的新研究方向。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卡前列氨丁三醇(国产安利克)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本院采取随机的原则选取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患有产后出血的72例患者(2017年4月—2018年4月),随后采取随机等量的原则将患者分为两组,将其命名为催产素组与卡前列氨丁三醇(国产安利克)组,每组各36例。其中催产素组患者采取催产素药物进行治疗,而卡前列氨丁三醇(国产安利克)组患者采取卡前列氨丁三醇药物进行治疗,随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术后2h、24h的出血量等情况。结果卡前列氨丁三醇(国产安利克)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术后2h、24h的出血量等情况显著优于催产素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前列氨丁三醇(国产安利克)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与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静点红霉素、利巴韦林联合沙丁氨醇、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与静点红霉素、利巴韦林、联合甲泼尼松龙琥珀酸钠治疗毛细支气管疗效区别,实践证明,两者疗效相同,这一研究可减少静脉激素的应用,避免滥用激素引起副作用的发生.方法临床中对2014年10月1日至2015年5月1日于我院住院部或门诊患毛细支气管炎的患儿,选取50例,年龄11.28个月±3.14,临床症状均有咳嗽、喘息、气促,查体体温在36.5-37.5℃,三凹征阳性,无明显发绀,经皮血氧饱和度85%-95%,双肺听诊可闻及干湿罗音及喘鸣音,无循环、呼吸衰竭症状及体征.血常规白细胞计数(6.996±1.77)×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35.32±1.25)%中性粒细胞计数(4.2±1.81)×10^9/L,以淋巴细胞数升高为主,以淋巴细胞数升高为主,CRP正常,随机方法选取符合上述标准的25例非危重患儿作为实验组,随机方法选取符合上述标准的25例非危重患儿作为对照组,两组均未予其他类型激素及其他途径激素治疗,两组患儿既往健康,均无先天性心脏病、贫血等基础疾病.对照组静点红霉素抗炎、利巴韦林抗病毒同时静点甲泼尼松龙琥珀酸钠治疗.实验组静点红霉素、利巴韦林联合沙丁氨醇、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结果实验组患儿均治愈与对照组比较治愈天数无明显区别,疗效无差异.结论红霉素、利巴韦林联合沙丁氨醇、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与联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静点治疗毛细支气管疗效相同,沙丁胺醇、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对毛细支气管炎的治疗起到关键作用,及时、足量、正确方法给予沙丁氨醇、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是治愈毛细支气管炎的关键.对轻中度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提倡首选雾化吸入治疗,尽量避免静脉应用激素.关键词毛细支气管炎;沙丁胺醇、布地奈德雾化吸入;甲泼尼龙;疗效无差异中图分类号R72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157-01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评价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126例产妇产后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在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按照患者的入院顺序选取我院收治的产后出血产妇126例,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各63例产后出血产妇。患者产后都注射20IU缩宫素和适当生理盐水,实验组63例患者再注射250μg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分析评价所有患者在产后2h的出血量,用药治疗后的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患者在产后2h的出血量与对照组相比较低,两组之间的差距存在统计学意义,即P<0.O5。实验组患者产后出血率比对照组低,两组之间的差距存在统计学意义,即P<0.O5。少部分患者呈现头痛、腹泻等不良反应。结论产后出血患者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对预防产后出血的疗效较好,可广泛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产后出血治疗中给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 2018年 12月~ 2019年 12月我院收治的 108例产后出血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 54例)和对照组( 54例)。对照组给予缩宫素治疗,观察组给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术后出血量、血红蛋白下降值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的术后出血量、血红蛋白下降值均明显小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小于对照组( P< 0.05)。结论:在产后出血治疗中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的临床治疗效果更好,能有效减少产妇的术后出血量和血红蛋白下降值,还能有效预防不良反应,有利于产妇的身体恢复,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