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替米沙坦、缬沙坦、厄贝沙坦降压药的疗效以及经济性。方法选取8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行替米沙坦、缬沙坦、厄贝沙坦治疗,即替米沙坦组(27例)、缬沙坦组(27例)、厄贝沙坦组(26例);对比三组临床疗效,并对其经济性进行分析。结果三组患者经不同药物治疗后其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5.2%、88.9%、88.9%,三组间比较无较大差异(P>0.05);且三组治疗后收缩压与舒张压比较均无较大差异(P>0.05);但三组比较替米沙坦组患者的成本-效果比值最低,缬沙坦组成本-效果比较最高。结论替米沙坦、缬沙坦、厄贝沙坦降压药在高血压治疗中均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替米沙坦的经济性更高。
简介:目的:氯沙坦为一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有降低门脉压力之作用,此项研究评估用氯沙坦14天后对门脉压的效果,并和心得安比较。方法:共有39例肝硬变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各19和20例,分别以氯沙坦和心得安治疗,测量基线和治疗14天后肝静脉压梯度,降低≥20%的为有效应。结果:氯沙坦组19例中15例占78.94%有效应;心得安组20例中9例占45%有效应(P<0.05)。但肝静脉压梯样度降低(即从基线下降的%)在氯沙坦组(26.74±21.7%)比心得安组(14.52±32%)较高,但差别无显著性,氯沙坦降低肝静脉压梯度主要由于肝静脉楔压明显下降,从32.42±6.61mmHg至28.31±5.091mmHg(17<0.05)。相比心得安从34.55±5.41mmHg至32.75±8.13mmHg(P>0.05)。酗酒病人中有效应者,氯沙坦组占81.8%比心得安组占27.2%(P<0.05)氯沙坦组所有7例无腹水的肝硬变病人对治疗有效应,而心得安组无腹水者,仅2例有效。研究期间两组均无付作用(未接受利尿药)或随访时用利尿药者。结论:氯沙坦对未接受利尿剂的肝硬变病人与心得安相比降低门脉压同样有效。氯沙坦达到肝静脉梯度的靶水平,以防止无腹水的和酗酒的肝硬变病人静脉曲张出血优于心得安。
简介:摘要1例47岁男性患者因肾病综合征给予厄贝沙坦225 mg口服、1次/d,3 d后遵医嘱改为300 mg、1次/d。服用厄贝沙坦前患者血红蛋白(Hb)为153 g/L。用药6 d后,患者出现疲乏、无力,实验室检查示Hb 89 g/L,血清肌酐、便常规、骨髓穿刺等检查均未见异常。用药13 d后,Hb为87 g/L。诊断为中度贫血,考虑与厄贝沙坦有关。停用该药,给予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60 mg静脉滴注、1次/d,促红细胞生成素3 000 U皮下注射、3次/周。7 d后,患者疲乏、无力症状好转,实验室检查示Hb 102 g/L。27 d后,患者Hb恢复至131 g/L。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替米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疗效观察。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40例轻中度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实验组70例,采用替米沙坦进行治疗;对照组70例,采用缬沙坦治疗。治疗6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并对患者的血压、肝肾功能、尿常规等进行检测。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实验组总有效率95.71%,对照组85.71%,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较于治疗前,均具有显著差异(P<0.01);实验组患者治疗后SBP和DBP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通过对患者的不良反应观察以及肝肾功能、尿常规的检测发现,两组均无显著差异。结论替米沙坦与缬沙坦均具有有良好的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效果并且无显著不良反应,但替米沙坦的降压效果要优于缬沙组,可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降压药在临床中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 HPLC法考察同一厂家不同批次缬沙坦氨氯地平片中缬沙坦、氨氯地平含量之间的稳定性,了解该检测方法的可行性及改厂家药品的质量情况。方法 采用HPLC法,GL Sciences Inertsil ODS-SP色谱柱(5 μm,4.6×250 mm);流动相:水-三氟乙酸-乙腈(500:2:500);流速:1.0 ml/min;柱温:40 ℃。以流动相配制对照品和供试品,测定浓度氨氯地平和缬沙坦为5 μg/mL、80 μg/mL。结果 缬沙坦与氨氯地平线性良好。两者的回收率为99.55%、99.76%,RSD为0.31%、0.17%。结论 测试样品含量稳定性较好,方法准确、专属性强、重现性好的优点,可用于缬沙坦氨氯地平片中缬沙坦、氨氯地平的含量测定,具有较好的应用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 HPLC法考察同一厂家不同批次缬沙坦氨氯地平片中缬沙坦、氨氯地平含量之间的稳定性,了解该检测方法的可行性及改厂家药品的质量情况。方法 采用HPLC法,GL Sciences Inertsil ODS-SP(5 μm,250×4.6mm);流动相:乙腈-水-三氟乙酸(500:500:2);流速: 1.0 ml/min;柱温:40 ℃。以溶剂乙腈:水(1: 1)配制对照品及供试品溶液,测定氨氯地平浓度为5 μg/mL,缬沙坦80 μg/mL。结果 缬沙坦在64~96 μg/mL范围内线性良好,y= 33392x + 2000000 (R = 1),氨氯地平在4~6 μg/mL范围内线性良好,y= 17454x+11994(R =0.9995)。缬沙坦和氨氯地平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55% 、99.76%,RSD为0.31% 、0.17% 。结论 该厂家批次间的含量稳定性较好,且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准确、专属性强、重现性好的优点,可用于缬沙坦氨氯地平片中缬沙坦、氨氯地平的含量测定,具有较好的应用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沙库巴曲缬沙坦与厄贝沙坦治疗心力衰竭的效果及价值。方法:抽选本院接诊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7例(2019年5月~2021年3月)行对比性治疗研究,将患者随机分组后,予以实验组(n=33)沙库巴曲缬沙坦与厄贝沙坦治疗,对比组(n=34)厄贝沙坦治疗。对比治疗期间患者左心功能、血清前端脑钠肽、6min步行试验距离及治疗安全性。结果:两组治疗前心功能、血清前端脑钠肽、6min步行试验距离及药物不良反应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治疗8周后LVEDD、血清NT-proBNP下降,LVEF、6MWT上升,较对比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沙库巴曲缬沙坦与厄贝沙坦治疗心力衰竭效果确切,可在安全治疗同时积极纠正患者左心功能,延缓心功能障碍进展,改善心脏运动负荷。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沙库巴曲缬沙坦与厄贝沙坦治疗心力衰竭的效果及价值。方法:心力衰竭患者取样67例,皆为2020年03月至2021年03月来院就诊,抽签分组,行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n=35,观察组)和厄贝沙坦治疗(n=32,参照组),观察cTnT(血清肌钙蛋白)、LVED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氯沙坦和缬沙坦治疗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本院2016年8月~2017年8月进行药物治疗的100例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临床资料展开回顾分析,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服用缬沙坦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服用氯沙坦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血压、血尿酸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压、血尿酸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压、血尿酸水平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而言,与缬沙坦相比,服用氯沙坦进行治疗可以更加显著地改善血压、血尿酸水平,并可以更有效地减少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应用中加以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沙库巴曲缬沙坦与缬沙坦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以及对患者心功能改善效果。方法:抽选出本院2020年3月到2021年3月间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对其中的80例进行分析,以简单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40例/组),对照组采用缬沙坦进行治疗,观察组则使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心功能、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前的心功能指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LVEF、LVESD、6分钟步行距离与对照组比较: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后心功能指标明显改善,有助于促进患者预后康复,提高临床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对心力衰竭患者采用沙库巴曲缬沙坦与缬沙坦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均选自我院2021年1月到2022年1月期间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共8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对两组分组,设定其中43例为参照组并采用缬沙坦进行治疗,其余43例为研究组采用沙库巴曲缬沙坦进行治疗,观察对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比较两组的心功能指标改善情况,研究组均优于参照组(P<0.05);比较两组的炎性因子水平降低情况,研究组好于参照组(P<0.05)。结论 根据本次研究的结果可以确认,对心力衰竭患者采用沙库巴曲缬沙坦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更为确切,能够有效调节患者的炎性水平,并大幅增强其心功能,具有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