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和分析使用喉罩全身麻醉术后的成年患者不放气囊拔除喉罩较放气囊拔除喉罩在麻醉恢复室(PACU)气道管理中的优势和安全性。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5年5月360例在PACU拔除喉罩的喉罩全身麻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不放气囊拔除喉罩组180例,放气囊后拔除喉罩组180例。结果不放气组发生呛咳10例,拔喉罩后吸痰次数0次的125例,1次的55例,无气道黏膜损伤;放气囊后拔除组发生呛咳55例,拔喉罩后吸痰次数1次62例,>2次的118例,气道黏膜损5例。结果不放气囊拔除喉罩较放气囊拔除喉罩有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麻醉恢复室(PACU)中不放气囊拔除喉罩安全可行.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气囊放气等待吞咽置胃管术在昏迷合并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气管切开昏迷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垂直置胃管法,研究组应用气囊放气等待吞咽置胃管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为9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0%(P<0.05);研究组置管后的血压升高发生率、血氧饱和度降低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气囊放气等待吞咽置胃管术用于气管切开昏迷患者,具有较高的一次性成功率,且不良反应较少,临床应用价值显著,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气囊仿生助产能否加速产程进展,提高阴道分娩率。方法选择我科2012年8月至2012年9月住院分娩的产妇、年龄在17~33岁、孕周在37~40周、单胎头位,无头盆不称、无骨产道及软产道异常,无合并症,分为观察组(气囊仿生助产)和对照组(自然分娩)各50例。对比观察两组产程缩短情况,结果两组比较,观察组各产程较对照组明显缩短。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灌肠效果,减轻患者灌肠过程中不适,探索出一种高效、无痛的灌肠方法。方法将44例清洁灌肠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灌肠法;实验组采用双腔气囊导尿管+一次性灌肠器灌肠法灌肠。结果使用传统灌肠法灌肠的病人出现边灌边排现象,不仅污染床铺、衣裤,而且灌肠后不能做短暂的保留,既达不到灌肠的目的,又给患者造成不适。结论使用双腔气囊导尿管+一次性灌肠器灌肠法可以增加患者的舒适感,提高治疗效果,且操作简便,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驰放气装置安全生产应急处理原则是按照消除、预防、减弱、隔离、警告的顺序进行控制。当发生危险、危害事件时,要坚持先救人后救物,先重点后一般,先控制后消灭的原则灵活果断处理,防止事故扩大。本文重点从工艺处理上探讨了在应急时首先将装置安全平稳停下来,退守到安全状态,以备恢复开工投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气囊测压表法和手指捏感法测量导管套囊压力应用效果。方法:从我院2022年0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内收治的所有患者中筛选出112例需要进行气管插管或者气管切开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使用手指捏感法来测量导管套囊的压力,观察组使用气囊测压表法来测试导管套囊的压力。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及其家属在对整个过程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 <0.05),观察组患者及其家属对于诊治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使用气囊测压表法来对患者进行导管套囊压力进行测试,可以极大的降低患者在测量的过程中发生并发症的概率,提高患者以及家属对于测量工作的满意度,非常值得在该领域进行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驰放气回收装置,由驰放气回收单元和辅助及公用工程单元组成,其中驰放气回收单元由吸收及解吸系统、脱重系统、碳三精馏系统系统组成。辅助及公用工程单元包括循环水、蒸汽及凝液、仪表风和火炬排放系统。装置回收丁辛醇装置排放的驰放气,是环保创效装置。装置平稳高效运行不但为减少了尾气排放量,而且回收丙烯、丙烷组份。本文探讨了驰放气回收装置应急处置策略,确保装置在应急状态下迅速退守到安全状态。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最小漏气法与囊压表法给气管插管气囊注气后的气囊压力和呼吸机漏气量以及患者相关并发症,为临床气管插管患者获得合适的气囊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择2015年12月至2019年6月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00例需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成人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气管插管成功后,所有患者均取平卧位,床头抬高30°。试验组应用最小漏气法给气囊注气,并应用气囊测压表获得气囊压力值;对照组应用囊压表法注气使气囊压力达到25~30 cmH2O(1 cmH2O=0.098 kPa)。比较两组患者初次充气时(0 h)和充气4 h、8 h气囊压力及呼吸机漏气量等参数,以及患者拔除气管导管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及气道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100例重症患者中男性53例,女性47例;年龄23~87岁,平均(68.53±8.46)岁;气管导管留置时间1~16 d。①两组患者4 h和8 h时气囊压力均较初次充气时降低,呼吸机漏气量均随时间延长逐渐增加。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各时间点气囊压力均明显高于对照组〔mmHg(1 mmHg=0.133 kPa):0 h为33.72±9.14比25.68±5.26,4 h为30.54±7.81比24.35±4.93,8 h为26.57±5.64比22.42±4.14,均P<0.05〕,呼吸机漏气量均小于对照组(mL:0 h为25.57±8.51比34.65±9.47,4 h为40.54±8.51比60.34±7.85,均P<0.05)。②试验组VAP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4%比10%,P<0.05),其他气道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气道黏膜水肿为14%比12%,溃疡为8%比6%,气管食管瘘为0%比0%,声音嘶哑为4%比6%,咳嗽为30%比34%,咽喉痛为28%比32%,气管软化为0%比0%,气囊破裂为10%比8%,均P>0.05)。结论最佳的气囊压力对预防VAP及减少气道并发症十分重要,最小漏气法使临床获得的气管插管气囊压更加精准,漏气量少,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驰放气装置担负着回收丙烯物料、回收丙烷物料的任务,驰放气装置为提质增效工作的主力军,其开工工作至关重要,要通过优化操作实现缩短开工时间,一次投料成功的目标。本文探讨了驰放气装置开工起步的准备和气密工作,为实现开工投料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