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气囊漂浮导管在重度冠心病冠脉搭桥术后的应用以及护理对策。方法选择2016年9月-2017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冠脉搭桥术治疗的重度冠心病患者4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22例,对照组22例,观察组患者应用气囊漂浮导管,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和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治疗显效11例,有效10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5.5%;对照组患者手术治疗显效9例,有效7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72.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肾功能衰竭1例,心肌梗死1例,脑血管意外0例,二次开胸0例,总计2例;对照组患者肾功能衰竭2例,心肌梗死2例,脑血管意外3例,二次开胸1例,总计8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囊飘浮导管在重度冠心病冠脉搭桥术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简介:目的:评价食管和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狭窄气囊导管扩张术的治疗效果。方法:57例(男31例,女26例)吻合口狭窄作了气囊导管扩张术,其中食管-胃吻合54例,食管-空肠吻合3例。作1次扩张术者28例,2次扩张术者15例,3次扩张术者5例,4次扩张术者9例。全部病例均在门诊随访和作钡餐造影随访观察。结果:本组病例于末次扩张术后经2mo-36mo(平均21mo)的随访观察,疗效满意者44例(77.2%);扩张无效者13例(22.8%),给予放置金属内支架治疗。采用丝线和采用金属吻合钉吻合的两组吻合口的扩张术疗效对比无显著性意义(x^2=0.138,P>0.05);扩张术前吻合口最大舒张期直径0.2cm~0.3cm和0.4cm~0.5cm两组之间的疗效差异也无显著性意义(x^2=0.235,P>0.05);扩张术前吻合口长度0.2cm-0.4am,0.5cm—1.0cm,1.1cm-4.5cm三组之间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7.746,P<0.05)。结论:食管及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狭窄气囊导管扩张术简单、安全而有效,应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法。金属内支架置入可作为气囊导管扩张术无效的补救治疗措施。
简介:摘要目的制定危重症患者气管导管拔管前行气囊漏气试验的最佳循证实践策略。方法遵循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JBI)的临床证据实践应用模式,利用证据分级系统进行证据质量评价,并运用证据的可行性、证据的适宜性、证据的临床意义、证据的有效性(FAME)结构展开讨论,采纳所有有效的证据,然后将证据转化为临床审查标准。比较证据应用前后气管导管拔管后再插率、喉头水肿发生率以及对于基于循证的各项审查标准护士执行情况。结果证据应用后气管导管拔管后再插率较应用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据应用后气管导管拔管后喉头水肿发生率较应用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据应用后护士对标准的执行情况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危重症患者气管导管拔管前应用基于证据的气囊漏气试验策略,可预防气管导管拔管后喉头水肿的发生,降低气管导管再插率,提高了护士依从性,明显提升了护理质量。
简介:摘要: 目的 对 人工气道气囊监测在重症监护室患者气管导管护理中的应用 效果进行分析。 方法 本研究重点回顾了 74 例我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危重症患者治疗期间的资料,本研究中患者的治疗年限在 2017 年 3 月至 2019 年 12 月间,采取双盲法的分组措施将患者随机分成了对照组( n=37 )和观察组( n=37 )。对照组患者在进行人工气道时采取气压表进行监测,且始终保持比较大的气囊压力,观察组患者在创建人工气道时采取气压表进行监测,且不需要有较大压力。对比两个组别患者的 气囊注汽容积、气囊压力以及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对照组患者气囊注汽容积、气囊压力及 并发症发生率 均高于观察组,两个组别患者数据对比有意义( P < 0.05 )。 结论 在对重症监护室内患者进行气管导管护理时,使用人工气道气囊监测具有显著价值,可显著降低患者发生并发症概率,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气囊漂浮导管在重度冠心病冠脉搭桥术后的应用以及护理对策。方法选择2016年9月-2017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冠脉搭桥术治疗的重度冠心病患者4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22例,对照组22例,观察组患者应用气囊漂浮导管,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和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治疗显效11例,有效10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5.5%;对照组患者手术治疗显效9例,有效7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72.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肾功能衰竭1例,心肌梗死1例,脑血管意外0例,二次开胸0例,总计2例;对照组患者肾功能衰竭2例,心肌梗死2例,脑血管意外3例,二次开胸1例,总计8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囊飘浮导管在重度冠心病冠脉搭桥术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气囊测压表法和手指捏感法测量导管套囊压力应用效果。方法:从我院2022年0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内收治的所有患者中筛选出112例需要进行气管插管或者气管切开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使用手指捏感法来测量导管套囊的压力,观察组使用气囊测压表法来测试导管套囊的压力。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及其家属在对整个过程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 <0.05),观察组患者及其家属对于诊治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使用气囊测压表法来对患者进行导管套囊压力进行测试,可以极大的降低患者在测量的过程中发生并发症的概率,提高患者以及家属对于测量工作的满意度,非常值得在该领域进行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气道气囊监测在重症监护室患者气管导管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3年12月的80例重症监护室患者,遵循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即:对照组(纳入40例,使用气压表监测)、观察组(纳入40例,人工气道气囊监测),评价组间并发症发生率、气囊注气容积、气囊压力。结果: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气囊注气容积研究数据、气囊压力研究数据差异较大,P<0.0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并发症研究数据差异较大,P<0.05。结论:在重症监护室患者气管导管护理工作中实施人工气道气囊监测方法,可降低气囊注气容积和气囊压力,有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护理水平。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人工气道气囊监测在重症监护室患者气管导管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2年5月-2023年6月本院接收的102例重症监护室需进行气管导管护理的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各51例,对照组在常规建立人工气道时,使用气压表进行监测,并在治疗过程中保持较大气囊压力;观察组患者在建立人工气道时,采取气囊充气措施,不需要太大压力。护理过程中,对两组患者均进行人工气道气囊监测,比较两组患者的气囊注气容积、气囊压力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气囊注气容积、气囊压力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96%,远低于对照组的13.73%(P〈0.05)。结论 在重症监护室患者的气管导管护理中实施人工气道气囊监测,能有效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人工气道气囊监测在外科重症监护室患者气管导管护理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22年8月~2023年8月我院外科重症监护室收治的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手指捏感法注气,试验组采用气囊压力监测进行注气,比较两组并发症、气囊注气容积、气囊压力水平以及满意度的差异。结果 试验组气管黏膜损伤、气囊破裂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气囊注气容积、气囊压力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气囊压力监测应用于建立人工气道的外科重症监护室患者效果显著,有利于精确控制气囊压力,并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
简介:喉气囊肿是由于喉囊的异常扩张或疝出所导致的喉部病变,其发病因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喉囊的先天性发育不良、喉内压升高以及炎症或肿瘤堵塞喉室开口有关.喉气囊肿按发生部位与甲状舌骨膜的关系分为喉内型、喉外型与混合型.喉内型喉气囊肿的主要症状为声嘶、咽部异物感、吞咽困难、喘鸣、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甚至突然窒息:喉外型与混合型喉气囊肿的临床体征主要表现为颈侧部可压缩性的软组织包块,受感染后形成喉脓囊肿,以及颈部不明原因的反复感染与肿痛.根据体征、触诊、穿刺和影像学检查可对颈部发生的喉气囊肿做出正确诊断,同时应注意与颈部的腮裂囊肿、神经鞘瘤、甲状舌管囊肿、颌下囊肿及颈静脉畸形等软质包块相鉴别.手术切除是治疗喉外型与混合型喉气囊肿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