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在中国建立一个“民治、民有、民享”“主权在民”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是孙中山一生为之奋斗的理想。自1905半提出这一思想后,他的民权主义思想经历了一个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不断完善的过程。1912年前,他的民权主义处于理论探索阶段。1912年中华民国的建立,是他的民权主义思想实践阶段,但随着政权的交出、革命的失败,他的民权主义并未实现。目睹民国初年的残酷社会现实,孙中山认识到只有人民经济独立、素质提高、政治上有权可言,民权主义才能成为现实。晚年,受苏俄十月革命影响,对西方民权主义的虚伪性进行了深刻批判,认识到只有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民权主义才能在中国真正实现。
简介:一、延安文艺路线的延伸———文艺大众化的推展1949年建国后,百废待兴,在启动新经济建设的同时,新文化建设也开始起步。新中国文化从起步之时,便明确标识了其将来的政治任务和服务对象。在第一次全国文代会上,周恩来在《中华全国文化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政治报告》上强调文化工作者要努力认识党和人民军队和工农大众的密切联系,树立为人民服务的艺术方向。周扬也在《新的人民的艺术———在全国文艺工作者代表大会上关于解放区文艺运动的报告》中指出: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的文艺为人民服务并首先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也就是新中国的文艺方向,并深信除此之外再无第二方向了。[1]1953年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后,经济开始正常运转,加速了文化艺术的改造,制定统一的文化艺术方针变得尤为迫切。1953年由国家出资主办的美术家协会宣布成立,其“总则”规定了协会是“以自己的艺术创作积极参加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和建设事业的中国美术家的自愿组织”。其章程中规定了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艺术理论为指导,学习党的政策,研究社会生活,不断改造提高美术家的思想。艺术交流限于前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2]从中可见党对文艺绝对的领导地位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