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本文通过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结合头针治疗失眠的护理,进而得出结论采取星状神经节阻滞结合头针治疗失眠,配合对失眠患者治疗前中后的精心护理,不但提高了治疗效果、降低了复发率,还消除了药物治疗的残留效应及成瘾性,达到缓解临床症状的目的。
简介:目的对颈中交感神经节阻滞在神经性耳聋耳鸣治疗中的应用进行探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1年1月-2013年12月治疗的50例神经性耳聋耳鸣患者,共65侧耳,分为两组:30侧耳为治疗组、35侧耳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使用中药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再使用颈中交感神经节阻滞进行治疗,1次/d,1个疗程包含10次,相邻两个疗程之间需要间隔7d,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存在较大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中交感神经节阻滞在神经性耳聋耳鸣治疗中的应用,不仅颈中交感神经节阻滞的成功率较高,而且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且安全性较高。颈中交感神经节阻滞在神经性耳聋耳鸣治疗中的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行大范围的推广与应用。
简介:目的:探讨头颈部迷走神经副神经节瘤的临床特点、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于2003年1月至2013年12月诊治的8例迷走神经副神经节瘤患者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复习,对该病的临床特点、诊断与治疗经验进行探讨。结果8例患者主要以声嘶和颈部包块为特点,其中7单发,1为多发副神经节瘤,7例为良性副神经节瘤,1例伴有淋巴结转移。散发患者7例,1例为家族性发病。6例肿瘤位于颈动脉分叉和颈静脉孔之间的上颈部或局限于颈静脉孔区,2例为咽旁的巨大肿瘤且其中1例伴有颅内侵犯,1例多发副神经节瘤患者同时伴有颈动脉体瘤。5例患者进行了琥珀酸脱氢酶相关基因筛查,3例患者携带有突变。结论迷走神经副神经节瘤的临床特点与颈动脉体瘤和颈静脉球瘤有相似之处,需加以鉴别。CTA和增强MRI对定性诊断有价值,增强MRI和颞骨CT则能提供较多的手术所需信息。根据肿瘤位置的不同,选择颈侧入路或辅以FischA型颞下窝入路切除肿瘤。迷走神经副神经节瘤有一定恶性倾向,需注意全身筛查和随访以及家系检查。
简介:目的观察应用神经节苷脂治疗幼儿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河南省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74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7例,两组患儿均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神经节苷脂治疗,10d为1个疗程.观察2组临床症状、体征恢复情况.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89%和67.57%,(χ2=6.773,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儿发育商均提高(t观察组=14.923,t对照组=5.937,P<0.05),但观察组患儿改善的更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406,P<0.05).结论神经节苷脂能促进脑瘫患儿临床恢复,无明显不良反应,可有效地控制脑损伤进一步加重,改善临床症状.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利多卡因子宫颈旁神经阻滞麻醉用于足月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名足月妊娠,胎位头位,要求阴道试产的孕妇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孕妇初产妇与经产妇各50名),A组(对照组)B组(利多卡因子宫颈旁神经阻滞麻醉),对两组孕妇宫颈扩张时间,胎心率的变化,宫缩痛的程度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宫缩痛及宫颈扩张时间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镇痛及宫颈扩张效果明显。两组胎心率的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多卡因子宫颈旁神经阻滞麻醉用于足月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减少了患者痛苦,缩短产程,不良反应少,操作简单、安全,值得临床推广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3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例,两组都进行常规支持及对症治疗,实验组给予神经节苷脂治疗,对照组则给予胞二磷胆碱治疗。根据病情应用1~3个疗程,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的各种神经行为均有明显改善,实验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NBNA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过程中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神经节苷脂能有效改善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临床症状,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在临床上合理使用脑神经细胞营养药,可以显著提高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抽取我院自2012年3月至2013年10月间收治的脑出血病人14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及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的方式,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100mgqd静滴,持续14d,对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脑水肿体积的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脑水肿体积的改善相比于对照组具有明显的优势治疗组的整体治愈率达到95.3%,对照组仅为72.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能显著提高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
简介:将76例DPN患者随机分为单药组38例和联合组3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单药组仅予以前列地尔10u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ml中缓慢静注,1次/日,联合组在单药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静脉滴注治疗,2组疗程均为2周。所有患者在试验前、后均接受临床神经症状、体征评估及肌电图检查。肌电图检测治疗前后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感觉传导速度(sNcV)及运动传导速度(MNcV)变化。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92.11%,高于单药组的78.95%;2组治疗后sNcV、ⅫNcV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且联合组优于单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前列地尔能有效治疗DPN,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应用疗效更佳,并且安全性良好。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联合吡拉西坦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接受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联合吡拉西坦治疗,对照组接受吡拉西坦治疗。治疗前后均运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积分法进行评价。结果3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3.0%,对照组总有效率60.0%,各组治疗前后MMSE评分的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联合用药组总有效率最高,MMSE评分的变化最明显,同时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结论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是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有效药物之一,吡拉西坦对血管性痴呆也有一定的效果,两者联合使用能显著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MMSE评分,临床疗效确切、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