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我老家把扫墓叫"拜祖"。农历三月三除了"歌好"的内容之外,还有拜祖的活动。我父亲于四十年代初为了寻求理想,离开了家乡,浪迹天涯半世纪,在外成家立业,养育儿孙,极少回乡。其中许多原因只要是经历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的人便不言而喻了。因此,我出生之后,就生活在革命的氛围里,早先的教育使
简介:这是一个困扰我许久的问题。关于死亡,关于灵魂的最终归属。人永远无法给自己一个活着的理由,也无法给自己一个终结的借口。人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终究是一团迷雾。我并不怕死,只是害怕肉体终结之后,灵魂要安置于何方。死亡原是比活着更庄严、更长久的事情,须得从长计议。人活着终归是潦草而无奈的。活着太匆忙,只有死亡漫长得无边无际。人总是为了活得像样而很不像样地挣扎着,拼尽了一切心力,终归迷惘不知所向。幸而,遥远的地方亮起一盏灯,那是祖厝散发的光芒,它帮你在飘摇的岔道口,确认了应该回归的方向。就像扎根于泉山晋水的闽南人,目光总是向北,搜寻着先祖出发的河洛旧地。
简介:我曾在许多篇平实抑或激昂的文字中,反复提及这棵树,这棵历经桑田沧海斗转星移依然伫立于高高的村头寨口,且一直深受我们家族世代敬重的老槐树.五百多年来,这株老槐树始终高擎着一柄墨绿色的巨伞,支撑在那蛇行而来的古栈道的尽头,支撑在我们村庄那艰险而又雄峻的大风垭口上.
简介:<正>在辛亥革命准备时期,杨毓麟是一个颇具特色的人物。他仅仅度过了四十个春秋(一八七一——一九一一),思想和活动却呈现出起伏迥转的画面:一个踌躇满志的年轻举人——拒不上任的县太爷,跑到湖南时务学堂的讲台上倡言变法;维新失败后的逃亡者,又随时而进,成为一个坚定的民主革命论者。他是一个学问家,“精研佛老及经史百家”,著述有《政治学大纲》、《哲学大观》;又是一个革命理论宣传家,留日学生界较早阐述民主革命思想的《新湖南》即出其手;还是一个革命实践家,参与、领导了武装起义、暗杀活动和“中央革命”,是革命方式方法的较早尝试者。就是这样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