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跟骨骨折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对26例31足符合手术适应证的关节内跟骨骨折,采用外侧L型切口,钛合金钢板内固定,随访治疗效果。结论跟骨骨折是一种较难处理的骨折,损伤机制及其分型复杂,但随着对跟骨的生物力学、损伤机制及病理机制的深入研究,及临床复位固定技术的不断提高,治疗方法上综合各方面因素,最大限度地恢复跟骨的几何形态,并有效地固定,早期功能锻炼,减少并发症,恢复患者跟骨的功能。选择正确的手术方法,规范操作、解剖复位和内固定,是减少跟骨骨折手术并发症的关键。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复位满意,功能恢复理想,后遗症少。
简介: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06年9月手术治疗的胸腰段骨折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椎体内植骨组31例,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同时,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同期37例行单纯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无植骨治疗者作为对照组。随诊3—58个月。评价两组术前、术后及随诊时伤椎高度比值、脊柱后凸成角矫正、神经功能恢复、内固定失效情况以及腰背疼痛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伤椎前、后缘高度比值和脊柱后凸成角术前分别为(49.6±2.0)%、(93.4±1.0)%、(18.3±2.0)°和(50.3±1.0)%、(94.1±3.0)%、(17.9±2.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分别为(94.3±1.0)%、(96.7±3.0)%、(6.2±1.0)°和(90.1±4.0)%、(95.8±2.0)%、(7.3±2.0)°,椎体内植骨组椎体高度恢复和脊柱后凸成角矫正优于对照组(P〈0.05);随诊时分别为(92.5±3.0)%、(94.4±1.0)%、(7.6±1.0)°和(85.2±2.0)%、(90.5±3.0)%、(11.7±1.0)°,两组高度恢复和脊柱后凸矫正丢失率分别为(2.4±0.1)%、(2.3±0.5)%、(1.2±0.1)°和(5.3±0.5)%、(5.1±0.1)%、(4.4±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功能恢复术后及随诊时平均提高1-2级,椎体内植骨组略优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体内植骨组无内固定失效,对照组内固定失效4例,占10.81%。随诊时椎体内植骨组腰背疼痛2例,占6.45%,对照组腰背疼痛5例,占13.51%。结论后路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段骨折有良好的临床疗效。经椎弓根�
简介:摘要目的对微创闭合复位多根钢针内固定和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的跟骨骨折患者的疗效进行评价比较两种治疗方式,为微创闭合复位多根钢针内固定这种治疗方式提供依据。方法分析在2006年-2014年在本科行手术治疗的60例跟骨骨折患者的资料。年龄23岁~63岁,平均42岁。均为闭合性跟骨明显移位骨折。随访1年。其中微创闭合复位多根钢针内固定组40例。男37例。女3例。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组20例。男16例。女4例。测量两组手术患者手术前后Bohler角、Clssane角、跟骨宽度、高度进行比较,另采用Kerr跟骨骨折评分系统进行评分评价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高度。宽度较术前明显改善,Kerr跟骨骨折评分两组患者均满意。术后无明显关节疼痛,活动受限及影响工作者。切开复位锁定钢板组术后出现4例切口边缘液化坏死,经换药治疗后愈合,无因钢板外露再次手术行皮瓣转移覆盖者。微创闭合复位钢针内固定组无明显并发症。两组患者并发症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闭合复位多根钢针治疗跟骨骨折和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均能取得满意疗效,微创闭合复位内固定具有手术创伤小,手术操作简单,可早期手术及手术费用低的优点。多适用于粉碎不严重的移位骨折,如具有大块舌状骨块SandersⅡ型和SandersⅢ型骨折。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固定适用于SandersⅢ型和SandersⅣ型严重粉碎及关节面严重压缩骨折,其可在直视下解剖复位,同时坚强内固定,必要时直接植骨,锁定钢板固定更牢靠,无须石膏外固定,早期功能锻炼。但需仔细无创操作,减少软组织并发症的发生。
简介:笔者是闽北建瓯市的一个根艺爱好者。一次看到许多白蚂蚁围着一块树兜很不顺眼,一脚把它踢开,它打了几个滚,抖落了黄泥和白蚂蚁,露出了许多大大小小的孔洞,整体看像熊猫,但不丰实,倒象《九头狮子》、《玉玲珑》之类的奇石。此后又陆续注意到一些骨核根,经过清理制成根艺品,都挺耐看的,于是我对它们另眼相看。这种枯根朽木,其实骨里不朽,它是一些林木被采伐后留下的树根,由于长年累月风雨雪火、虫菌病害、更新造林或其他人为因素,局部或整体干枯、腐烂,其中有的树根材含有某种抗腐成分,腐烂得慢或经久不烂,剩下骨核,这种骨核根在菌属虫豸的蚀噬后,形成各种人工所不及的奇形怪状,根据这些形态构思制作的根艺作品,一般无须多加雕琢,其形如梦似幻,别有风韵。由此,我联想起松花江的浪木、三峡的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骨水泥强化椎弓根内固定对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74例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抽签分为对照组(单纯椎弓根内固定)和观察组(骨水泥强化椎弓根内固定),各3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术中出血(223.65±6.35)ml、手术时间(130.29±4.70)min与观察组的(225.66±5.72)ml、(132.96±5.55)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疼痛评分(2.50±0.62)分、椎体高度(28.39±7.88)mm、内固定物的稳定性(10.54±3.78)均优于对照组的(4.58±1.40)分、(17.60±7.65)mm、(8.12±3.5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接受骨水泥强化椎弓根内固定治疗,疗效佳,建议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选2008年8月至2012年7月30例胸腰椎骨折病例男24例,女6例,年龄35-66岁。损伤节段T1212例,L18例,L25例,L32例,L43例。伤后至手术时间1-10天,均为爆裂骨折。脊柱后凸程度(Cobb角)20-40度。椎体高度压缩至正常的30%-70%。治疗按置钉、减压、复位、植骨步骤进行。结果随访平均12个月,椎体高度恢复至正常的90%-100%,Cobb角平均3度,30例Frankel分级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是安全可靠的方法,可有效重建脊柱稳定,改善脊髓神经功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为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的近期及远期疗效,总结其医学价值。方法回顾2012年05月~2013年05月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65例,将其分成实验组28例,对照组37例,单纯短节段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对照组,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实验组,比较两组的近期疗效及远期预后。结果①近期疗效比较平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无明显差异(P>0.05);比较术后疼痛程度评分,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②远期预后比较骨折愈合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比较椎体高度丢失率、Cobb角,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同单纯短节段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相比,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的疗效更佳,具有更高的医学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经伤椎椎弓根行椎体内植骨结合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固定治疗胸腰椎压缩骨折与椎板间植骨结合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固定治疗胸腰椎压缩骨折两种方法疗效的优劣,为临床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01~2012.12我院脊柱外科收治的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术后椎体高度矫正程度及临床症状改善等方面的差异性。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均获得随访,经伤椎椎弓根行椎体内植骨结合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固定组即试验组在改善椎体高度、临床症状改善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固定结合经伤椎椎弓根行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压缩骨折可以很好的恢复伤椎高度,并且能够很好的长期维持术后伤椎的高度,避免远期椎体塌陷,在减少迟发性椎体塌陷导致腰背痛、神经症状出现、矫正度丢失、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方面有明显优势。
简介:目的: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行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的临床效果展开观察与研究。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6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治疗观察组。给予对照组常规内固定治疗,治疗观察组则施行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与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3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92%(P〈0.05);此外,治疗观察组的椎体高度恢复、住院时间以及脊柱功能恢复均显著好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展开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可获得显著疗效,能有效减轻患者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背景:跨伤椎后路复位内固定术是治疗腰椎骨折较常用的手术方式。但术后易出现后凸畸形复发及内固定断裂等并发症。目的:探讨后路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腰椎骨折的疗效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至12月收治的后路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腰椎骨折患者45例,设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收治的采用传统跨伤椎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的腰椎骨折患者40例,设置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医疗费用、术后并发症以及手术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医疗费用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少于对照组,术后6个月、12个月的伤椎前缘高度维持、伤椎高度百分比、Cobb角大于对照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腰椎骨折能够有效维持伤椎三柱稳定性,减少并发症,促进脊椎功能恢复,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骨水泥强化椎弓根内固定对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疗效。方法对我院2015年8月—2017年9月收治的96例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进行研究,对其分组治疗,一组单纯实施椎弓根内固定治疗(常规组),一组实施骨水泥强化椎弓根内固定治疗(骨水泥强化组),比较两组治疗结果。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与住院时间等手术指标经比较后,均无明显差异(P>0.05);与常规组相比,骨水泥强化组疼痛评分(2.76±0.59)明显更低,内固定物体稳定性(10.63±3.81)也相对更高(P<0.05)。结论将骨水泥强化椎弓根内固定应用于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治疗中,疗效确切,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提升内固定物体稳定性,值得应用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行以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7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将其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5例,常规组患者行常规内固定方式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行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对两组治疗后取得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经统计学分析,该差异存在意义,即P<0.05;研究组的住院时间、椎体高度与脊柱功能恢复时间均少于常规组,经统计学分析,该差异存在意义,即P<0.05。结论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行以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可提升治疗有效率,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椎体高度与脊柱功能恢复时间,促进其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