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敦煌抄本韵书对传世及当代新撰辞书有很高的校勘价值,其价值表现在辨明俗字源流、补充书证脱误、增收字形字义、剔除伪音伪义和走正承传讹误等五个方面。

  • 标签: 敦煌写卷 韵书 辞书 校勘
  • 简介:阮元主持校刻《十三经注疏校勘记》中的《孟子注疏校勘记》,是清代《孟子》校勘的典范之作。它广收当时可见的诸多版本,对宋代孙奭的《孟子注疏》进行了全面的校勘,有效地运用了对校法、本校法、他校法和理校法等传统校勘方法,校勘态度严谨,引征广博,乃属精审详实之作。

  • 标签: 《孟子》 《孟子注疏》 《孟子注疏校勘记》
  • 简介:自清末至今,《韩非子》一书了出现了多种校注本,均是以影宋乾道本为底本,用其他版本对其进行校勘,纠正了不少讹误,但也存在着误校的现象。误校的原因有二;一是不知字词古义,二是不明通假。本文对部分误校的字词提出了商榷,做了较为详细的考证。

  • 标签: 韩非子 校勘 商榷 误校
  • 简介:<正>古籍整理,除了要求整理者应较为熟练地掌握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这些专业知识之外,还要求掌握一定程度的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对整理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复杂问题应付裕如,进行正确的校勘.这里想以音韵学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

  • 标签: 古籍校勘 音韵学 长桥 韵脚 古籍整理 韵部
  • 简介:本文通过对两类校勘记的考察,对整部的撰写体例有所说明,并由此对这部著作的成书过程作了点再思考.

  • 标签: 校勘记 圈(O)
  • 简介:阮元《十三经注疏校勘记》为清代校勘学集大成之作,是我们阅读《十三经注疏》时需要经常翻检的一部工具书。关于这部大著的成书过程,阮元在《十三经注疏校勘记》各经《校勘记》前的序中讲得很明白。比如《春秋公羊传注疏校勘记序》就说:'元旧有校本,今更以何煌所校蜀大字本,宋鄂州官本,及唐石经本,宋元以来各注疏本,属武进监生臧庸胪其同异之字,元为订其是非,成《公羊注疏校勘记》十一卷。'其他各经《校勘记序》最末都有类似的话,只不过臧庸换成了顾广圻、李锐,或者其他人。阮元在《宋本十

  • 标签: 中的校勘 十三经注疏 校勘记
  • 简介:本文对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的《毛诗正义》点校本的若干校勘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 标签: 《毛诗正义》 校勘
  • 简介:本文拟从古文献整理研究的角度,对传世藏书本《方言》提出一点意见。该本是最新的《方言》点校本。事理者在总结前人成果的基础上,采用新式标点,使用简体字,对这部旧本错误很多的古籍进行样理,为今天的读者提供了一定的方便。但是其中仍有一些值得商讨的地方。第一,该本对前人成果的利用还不够充分,以致在校点方面出现了一些疏漏。第二,该本在校勘体例上未能一经贯之,以致出现了失校,误校以及改动底本而不出校记等现象。

  • 标签: 传世藏书本< > 古文献整理 校勘 质疑 标点
  • 简介:中华书局1981年出版的方南生校点本《酉阳杂俎》是当前较好的本子,但其中也存在着不少校勘失误,本文特择其中失校、误校、误录之十条,以作商榷。

  • 标签: 中华书局 段成式 《酉阳杂俎》 校勘
  • 简介:《魏书》卷一《序纪》曰:“平皇帝讳绰立,章帝之少弟也。雄武有智略,威德复举。七年,匈奴宇文部大人莫槐为其下所杀,更立莫槐弟普拨为大人,帝以女妻拨子丘不憨(勤)。”同书卷一O三《匈奴宇文莫槐传》曰:“莫槐虐用其民,为部人所杀,更立其弟普拨为大人。普拨死,子丘不勤立,尚平文女。”

  • 标签: 《魏书》 校勘 匈奴
  • 简介:陈垣校勘四法是学术界公认的古籍校勘的基本法则和学术规范。但陈垣并未对四法作出具体、精确的定义,后世学者的具体阐释则各执一词,不无扌干格之处。分析指出,四法界限不清,存在着相互交叉重叠,因而是不够严谨的分类,进而提出了校勘方法的新认识:主张校勘实际只有两法,一是据本校正,一是据理校正。

  • 标签: 校勘学 校勘方法 四校法 二校法
  • 简介:《全宋诗》72册出版以来,学界不断涌现对其校勘、辑佚和辨重的论文,陈新、张如安等先生的《全宋诗订补》,更是《全宋诗》近年汇总性的校勘补订成果。笔者在研究李龏集句诗《梅花衲》时,与(《全宋诗》互校,又发现了较多重复或尚未辑佚的诗句或诗文,并作一一辨析,以引起宋诗研究者的重视。

  • 标签: 李龏 集句诗 梅花衲 全宋诗 校勘 辨重
  • 简介:段、顾之争,是校勘学史上的著名论争,在清代学术史上影响颇为深远。争论的一方段玉裁(1735-1815),字若(?),号茂堂,江苏金坛人,为清代小学名家,曾师从戴震,是皖派校勘学家的代表之一。另一方则是被誉为'清代校勘第一人'(神田喜一郎《顾千里年谱》)的顾千里(1766-1835),名广圻,号涧革,以字行,江苏元和人。他是江声的高足,惠栋的再传弟子,吴派校勘学家的代表之一。关于段、顾之争,后人颇多议论,或是段非顾,或是顾非段,各执一词。这不仅因为段、顾二人名声大,引人注目,而且由于段、顾之争而生发出顾千里与黄丕烈的交恶以及陈仲鱼调停段、顾之争诸

  • 标签: 顾千里 再传弟子 神田喜一郎 以字行 清代学术 皖派
  • 简介:一代名人、被号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新文化运动的旗手的鲁迅先生,早年曾校勘过《岭表录异》一书。《岭表录异》,现在已成为广东地方文献丛书之一种,为唐昭宗代(公元889~904年)任职广州司马的刘恂,任满上京,以扰攘退居南海而作。所记为南国珍奇的草、木、鱼、虫、鸟、兽和风土人情,地域广及今之广东、广西和越南北部一带,其中以记广东为多。

  • 标签: 岭表录异 唐昭宗 越南北部 地方文献 《永乐大典》 刘恂
  • 简介:阮刻《周礼注疏》通行的版本为1980年中华书局影印本,其祖本为南昌府本,本文以中华书局1980年影印本《周礼注疏》与殿本相对校,并参校南昌府学本,析出异文,加以考证,得出结论:殿本是一个校勘精审、刊刻精美,颇有学术价值的本子,对《十三经注疏》的整理与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周礼注疏》 中华本 殿本
  • 简介:<正>语法学是研究造句和用词规律的学科。训诂和校勘是解释和校正古书的学问。古书主要是古语言的记录。古语言不可能离开古语法。因此解释或校正古书时常会遇到语法上的问题。如果运用古语法知识来解释和校正古书,就会把问题看得更全面、更正确,更便于说明自己的观点,使自己的观点有说服力。不过语法学在我国发展较晚,《马氏文通》以前,我国只有些研究虚词的书,如《助字辨略》、《经传释词》等,而没有系统的语法学。近代和现代虽然有些人研究古语法,但也很少有人应用古语法知识来解决训诂、校勘中的语法问题。因此不但前代人不会运用古语法知识,乃至在训诂、校勘上发生语法上的错误,就连现代人也常常犯同样的毛病。

  • 标签: 语法学 古语 训诂 主语 “之” 《吕氏春秋》
  • 简介:《通鉴纪事本末》传世版本复杂,文字讹脱衍倒现象常见,本文简述了《通鉴纪事本末》的版本源流情况;并通过宋宝祜刻明修补本为底本,善本宋宝祜本为对校本,校勘了《通鉴纪事本末》的卷七和卷十三,列出两个校对表。参考文献2,表2。

  • 标签: 《通鉴纪事本末》 版本 校勘
  • 简介:一、问题的提出《六十种曲》为一部卷帙浩繁的戏曲选集,系明末著名藏书家、版本学家、出版家毛晋所编选出版。其内容十分丰富,既收了元杂剧《西厢记》,也收了被认为是“南戏”代表作的《琵琶记》与“荆、刘、拜、杀”以及明代传奇的许多佳作,尤其对汤显祖情有独钟,既收了《临川四梦》,又收了汤氏未完成的作品《紫箫记》,还收了《还魂记》(《牡丹亭》)的硕园改本。《六十种曲》是中国古代篇幅最大的一部戏曲选集,而且被选作品之中,有十多种未有其他刊本或稿本、钞本流传,当时如果成遗珠,肯定早就失传了。

  • 标签: 《六十种曲评注》 校勘 《临川四梦》 《西厢记》 《琵琶记》 《牡丹亭》
  • 简介:屈原《离骚》:“吾独穷困乎此时也。”汉王逸注:“言我所以饨饨而忧,中心郁邑,怅然住立而失志者.”宋洪兴祖《楚辞补注》云:“忧,一作自念.”

  • 标签: 《楚辞补注》 校勘 异文 《离骚》 洪兴祖
  • 简介:校勘学是编辑学的分支学科,也是地方志编纂工作的必经程序及关键环节。地方志校勘除包含了与其他文稿、书刊相同的内容、文字校勘外,还承担着志书体例、篇目、图、照、表的校勘,以及志书资料、史实真伪的鉴别和考据(证)任务,关系着一部志书的优劣成败。鉴此,认真研究方志校勘学是事关强化精品意识、提高志书质量及发展方志事业的至关重要的问题。本文试从校勘学的涵义、地位、作用及方志校勘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方志校勘学的探究和设想,以期引起方志同仁的关注和重视。

  • 标签: 校勘学 地方志 志书体例 分支学科 编纂工作 文字校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