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标准急救流程在规范儿科急救急救行为中的应用。方法: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对照组为2020年1月至2020年7月在我院急救科就诊的30名患儿,均给予常规急救治疗。实验组由2020年7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急救儿科收治的40例患儿组成,对患儿制定规范的儿科急救流程,并持续做好急救工作的质量控制。比较两组在急救室滞留率、护士抢救命令延迟执行率、护士紧急行为准确程度、负面事件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实验组的急救室滞留率、抢救医嘱的延迟执行、抢救治疗的正确实施、负面事件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急救护理 儿科 急救护理流程 抢救室滞留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标准急救对急诊危重症患者急救工作产生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共计随机纳入80例,均为2019.4-2020.4期间入本院收治的急诊危重症患者,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0例,前者接受急救常规护理,后者接受标准急救,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生命体征判断时间、心肺复苏时间、吸氧时间、静脉开放时间以及气管插管时间均较对照组更短,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急诊危重症患者施以标准急救能够在对其临床效果产生积极影响,临床应用价值突出,值得推广。

  • 标签: 急诊 危重症患者 标准化急救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规范儿科急诊时的急救行为,将标准急救流程应用至儿科急诊护士急救行为中,保障患儿的生命安全并提高抢救效率。方法:选取于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期间在我院儿科急诊实施急救的100例患儿,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儿均为50例,其中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急救,观察组患儿采取标准急救流程,对比分析两组患儿实施急救过程中存在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儿男30例,女20例,对照组患儿男28例,女22例,观察组患儿与对照组患儿的一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抢救室滞留、抢救医嘱延迟执行、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而观察组的护士急救处置行为正确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急救流程能够规范护士的急救行为,提高急救的质量。

  • 标签: 急救护理 儿科 急救护理流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儿科标准急救流程在护理行为中的应用,促进护理质量提升。方法:从2020年7月至2020年6月我院儿科急诊室收治的患儿中选取398例用于本次研究,其中2020年下半年接收的199例患儿纳入a组作为对照,2021年上半年接收的199例患儿纳入b组作为试验,对a组患者进行常规护急救,对b组患者进行儿科标准急救流程下的急救,观察、记录并分析比较a、b两组患者的抢救处置行为正确率、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患儿家属满意度。结果:a、b两组患者的抢救处置行为正确率分别为90.95%与97.49%,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9.05%与2.01%,患儿家属满意率为92.46%与98.99%,均有P<0.05。结论:儿科标准急救流程在护理行为中的应用可显著提高抢救处置行为正确率与患儿家属满意度、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在临床护理中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急救护理 儿科 护理行为 标准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标准急救在急诊危重症患者抢救中的效果。方法:以2019年10月至2019年12月这一区间作为研究时段,以此段时间我院急诊68例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排序,单号作为对照组(n=34),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双号作为研究组(n=34),接受标准急救干预,比较两组不同护理模式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经过护理后,研究组患者抢救时间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相对较短(P

  • 标签: 危重症 急诊 标准化急救护理 护理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标准急救在急诊危重症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9年0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急诊科接收的120例危重症患者列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抽签法进行分组,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各60例。参照组病人选择常规急诊临床护理,实验组标准急救,比较两组病人的急救时间以及患者对于护理工作人员的满意度情况。结果:实验组病人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参照组,差异较大(P<0.05);且实验组病人的不良反应情况也优于参照组,差异较大(P<0.05)。结论:在急诊危重患者的抢救中,实施标准急救相较于传统的急诊护理,能够显著缩短患者的急救时间,提升急救效果,从而提升患者对于护理工作人员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标准化急救护理 急诊 危重症 满意度
  • 作者: 杨苏云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1-07-20
  • 出处:《东方药膳》杂志 2021年第4期
  • 机构: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市人民医院 江苏宿迁 223800
  • 简介:目的:探讨急诊危重症患者实施标准急救的效果。方法:抽取800例急诊危重症患者,实验组实施标准急救,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结果:将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实验组急救时间明显更短、满意度明显更高、急救成功率明显更高、并发症明显更少、住院时间明显更短,P<0.05。结论:急诊危重症患者实施标准急救,取得满意效果。

  • 标签: 标准化急救护理 急诊危重症 抢救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老年急诊危重症患者抢救应用标准急救手段,分析其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0月-2020年9月收治的老年急诊危重症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的方式分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7例。其中,对照组应用常规急救手段,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应用标准急救手段,对比二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以及抢救时间。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抢救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对比差异P

  • 标签: 老年急诊危重症 标准化急救护理 抢救成功率 抢救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标准急救在急诊危重症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与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6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80例危重症患者,根据就诊顺序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采取标准急救方法,对照组40例按照急诊科常规护理流程开展急救工作,比较两组急诊响应时间及抢救效果。结果:观察组急诊响应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而且抢救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危重症患者采取标准急救方法有利于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效果,是一种值得借鉴的急诊护理模式。

  • 标签: 标准化急救护理 急诊危重症 急诊分诊 抢救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标准急救在急诊危重症患者抢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88例危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44例)和观察组(n=44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采用标准急救。比较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两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95.45%显著高于对照组81.82%(P

  • 标签: 标准化急救护理 急诊危重症 护理满意度 急救有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标准急救流程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1月~2019年9月30日收治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4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化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标准急救流程。比较两组急救时间、抢救效果、护理前后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静脉输液建立时间、心电图使用时间、抢救总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复发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HAMD、HAMA评分低于护理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给予标准急救,可提高其抢救成功率,改善不良情绪,提高满意度。

  • 标签: 标准化 急救护理流程 急性心肌梗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标准急救模式于急诊危重症抢救应用效果分析。方法: 选取笔者单位急诊收治危重症患者为观察对象,共计30例,研究开展时间2019年5月至2020年12月,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方式,参考组(行传统护理)15例,实验组(行标准急救)15例。结果: 实验组患者抢救用时短于参考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参考组(P

  • 标签: 标准化急救护理 急诊 危重症 抢救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急诊危重症患者中实施标准救护的效果。方法:抽取我院在2020年5月到2021年5月期间收治的急诊危重症患者进行分组,按收治时间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患者20例,共计患者4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抢救护,实验组患者实施标准救护。对比两组急诊危重症患者在护理后的不良情绪和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实验组在抢救的时间、急诊至手术的时间、确诊时间、急诊至病房的时间等临床指标对比中全部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急诊 危重症 常规抢救护理 标准化抢救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将标准急救与抢救急诊危重症患者进行有机整合,研究其临床疗效。方法:根据就近原则从我院以往收治的患者中,随机选择符合条件的30例参与实验,并命名为A、B组。A组实施常规护理,B组采取标准急救,而后对比效果即可。结果:就数据详情可知,B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明显更高,且住院时长、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效率等都居于优势地位。由此可见,实验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结论:若在明确急诊危重症患者病情的前提下,有针对性的添加标准急救,将显著提升抢救成功率,也可有效防止并发症。总的来说,该方式有益无害。

  • 标签: 急诊 标准化急救护理 危重症 抢救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针对急诊危重型病患的抢救中运用急诊标准急救措施的作用和影响。方法:抽取30例在2020年4月-2021年4月期间我院急诊科收治的危重症患者,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将被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给予参照组的病人实施常规护理模式,予以观察组病患进行标准急救干预,比较参照组和观察组的护理效果。结果:接受标准急救的观察组护理有效率大幅度优于进行常规护理参照组的护理效果,两组数据进行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危重症病人 抢救 标准化急救护理 护理效果 并发症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标准伤口护理程序在慢性伤口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20年2月~2020年12月在本院治疗的慢性伤口患者58例纳入研究为,电脑任意匹配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29例。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实施标准伤口护理程序,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6.55%(28/29)较参照组79.31%(23/29)更高,研究组各种伤口类型患者的愈合时间较参照组更短,差异显著(P<0.05)。结论 针对慢性伤口患者实施标准伤口护理,可减少其伤口愈合时间,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推荐应用。

  • 标签: 标准化伤口护理程序 慢性伤口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急诊危重症患者抢救中用标准急救后对抢救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从我院急诊(2020年4月至2021年5月)接收的重症患者中抽取48例开展研究,回顾病例,以是否实施标准急救为依据,将其分为两组。2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急救,24例实验组采取标准急救,对比2组抢救效果、护理满意度。结果:抢救成功率: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诊危重症患者抢救中,为提升抢救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特采取标准急救服务,对取得护理目标发挥了积极作用,值得推广。

  • 标签: 急诊 危重症患者 标准化急救护理 抢救成功率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程序急诊急救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救效率及临床转归。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济宁医学院附属湖西医院治疗的AMI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急诊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程序急诊急救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院内并发症及病死率情况,并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急救的时长及疼痛缓解时间,分析两组的住院时间、费用和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3.21%,对照组为42.86%,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84,P=0.027);观察组的病死率为8.93%,对照组为23.21%,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36,P=0.040)。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急救时间和症状缓解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14,6.682;均P<0.05)。观察组的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71,P=0.000),且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24,P=0.000)。结论程序急诊急救可有效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提高抢救效率,改善临床转归。

  • 标签: 程序化急诊急救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应用程序急诊急救急救效率及临床转归的变化。方法 纳入2020.01~2020.12本院急诊接收的40例AMI患者进行研究,根据随机排列法分为甲组20例,实施常规急救;乙组20例,实施程序急诊急救,观察急救效率及临床转归。结果 乙组抢救成功率为100.00%,与甲组的85.00%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乙组抢救成功时间、胸痛消失时间均短于甲组(P<0.05)。结论 程序急诊急救能够提升AMI患者的急救效率,但对临床转归的影响还需进一步探索。

  • 标签: 急救效率 临床转归 急性心肌梗死 程序化急诊急救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