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枸橼酸氢钾钠Uralyt-U(C6H507)5-H3Kna6治疗直径小于0.8cm的肾结石的确切疗效。方法(枸橼酸氢钾钠)每日10g,分3次口服。同时检测尿PH值,根据尿液PH值调整药物剂量。结果45例病人治疗3~6个月,所有病例经B超检查。该药物有效率3个月60%(27/45),6个月为82%(37/45)。临床症状变化情况血尿减轻或消失32例,血尿改善率71%(32/45),腰痛减轻或消失14例,肾积水或肾盏积水改善23例。结论Uralyt-U(C6H507)5-H3Kna6通过调节尿液的PH值,能有效地抑制结石的形成,溶解结石,消除结石及预防结石的再发,对肾结石有较好的治疗作用,疗效满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枸橼酸氢钾钠颗粒预防经皮肾镜取石术后结石复发的护理干预,减少结石复发率。方法120例接受经皮肾手术患者出院时复查B超及尿路平片证实结石已排净,用药前进行基线检查、记录相关检查结果,随机分成患者被随机分为三组,每组40例,实验药物组术后第2个月服用枸橼酸氢钾钠颗粒;药物对照组服用碳酸氢钠片;空白对照组不使用任何药物。每组严格执行出院前心理护理、指导口服枸橼酸氢钾钠颗粒的方法及护理随访方案。实验完成后将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比较三组术后结石发生率、尿液化学指标和临床症状。结果全部病例按要求接受随访及检查,结石复发率和尿液化学指标方面,枸橼酸盐组与碳酸氢钠组以及不使用任何药物组组间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碳酸氢钠组与不使用任何药物组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石临床症状上组间在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经皮肾术后口服枸橼酸氢钾钠颗粒及合理完善的护理随访能明显降低经皮肾术后结石的复发率,显著改善尿液化学性质和减少患者临床症状。
简介:目的拟通过动物实验探讨枸橼酸氢钾钠对三聚氰胺所致结石的抑制作用。方法将3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对照组每只给予2mM蒸馏水灌胃;模型组每只给予1.0g/(kg·d)三聚氰胺配成2ml液体灌胃;干预组每只给予1.0g/(kg·d)三聚氰胺及1.g/(k·d)枸橼酸氢钾钠配成2ml液体灌胃。给药时间为30d。在第30天收集三组大鼠24h尿液,测定尿pH值,采集血液行血肌酐、血尿素氮、血尿酸、胱抑素-c及B2-微球蛋白含量测定,30d后将大鼠肾脏做病理切片观察比较。结果(1)模型组24h尿量较对照组减少,干预组24h尿量均高于对照组和模型组。模型组比对照组尿pH值低,而干预组尿pH值均高于对照组及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模型组肾脏体积变大,而体重减轻,模型组肾体比较对照组及干预组肾体比均增高;(3)与对照组和干预组比较,模型组血肌酐、血尿素氮、血尿酸、胱抑素.c及B2一微球蛋白均升高;(4)对照组病理切片未发现结晶颗粒,模型组可见大量结晶体,大部分集中在肾小管区,可见许多炎性细胞,肾小管扩张、上皮细胞受损;干预组未发现结晶体,仅见少数肾小管轻度扩张以及上皮细胞肿胀。结论(1)三聚氰胺可以诱导大鼠出现结晶尿并损害肾功能;(2)枸橼酸氢钾钠可有效抑制wistar雄性大鼠泌尿系统结石晶体形成。改善三聚氰胺对大鼠肾功能的损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枸橼酸氢钾钠在大负荷肾尿酸结石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7月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以枸橼酸氢钾钠治疗的6例大负荷肾尿酸结石(长径>4cm)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51.3(42~66)岁,平均结石长径6.0(4.1~7.6)cm,腹部X线片(KUB)阴性,平均CT值475(418~535)HU,治疗前尿pH均≤5.5。6例血尿酸平均453.3(258.7~570.0)μmol/L,其中3例高于正常值,3例有痛风病史;2例有肾结石手术病史,结石成分回报为无水尿酸,其余4例根据病史及影像学检查诊断为尿酸结石。所有患者均无泌尿系感染病史及泌尿系梗阻。6例均予口服枸橼酸氢钾钠颗粒治疗,以10g/d为起始剂量,按早餐后2.5g、午餐后2.5 g、晚餐后5.0 g分次服用,根据尿液pH值调整剂量,保持尿pH值6.5~7.0。治疗期间每2~3个月复查CT平扫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6例治疗2.5~8.0个月,无明显胃肠道不适等不良反应。结石负荷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平均长径缩短3.2(1.4~5.9)cm,其中2例结石基本消失。枸橼酸氢钾钠治疗后复查CT示,结石边缘由光滑变粗糙,结石表面及内部出现虫蚀样缺损及空洞,表现出明显的溶石现象。结论枸橼酸氢钾钠对大负荷肾尿酸结石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对于临床考虑尿酸结石的非感染患者可尝试应用枸橼酸氢钾钠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在治疗胃溃疡疾病上,使用泮多拉唑联合枸橼酸秘钾的方式观察其治疗效果并进行分析与观察。方法选取自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胃溃疡患者共计228例,经过患者同意后对其进行调查分析,将患者平均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我院以往的治疗方式,选择泮多拉唑对患者进行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则在采用泮多拉唑的基础上,添加枸橼酸秘钾对患者进行治疗,并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在经过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总见效率达到了84.21%,而观察组患者则达到了96.49%,远远超过对照组的治疗效果,另外,对照组患者在治疗中出现不良反应率达到了15.79%,对观察组患者仅为3.51%。结论采用泮多拉唑联合枸橼酸秘钾的治疗方式在治疗胃溃疡疾病上有着十分明显的治疗效果,值得对其进行大力推广并应用[1]。
简介:[药品通用名]枸橼酸西地那非(sildenafilcitratetablets)[商品名]万艾可(VIAGRA)[背景资料]万艾可的研发始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辉瑞制药公司的研究者们准备研究开发治疗心绞痛、冠心病一类疾病的新药。那时研究者们已经知道人体内有一种非常重要的生化因子叫环磷酸鸟苷(cGMP),它具有扩张血管和防止血液凝固的作用。cGMP在体内可以被一种酶灭活,这种酶叫磷酸二酯酶(PDE)。他们想如果磷酸二酯酶可以降低体内cGMP水平.那么抑制这种酶.就有可能通过增加体内cGMP浓度而达到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主要分析了阿莫西林和枸橼酸铋钾颗粒治疗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时间定为2020年1月-2021年4月,研究对象定为该时间段内在本院接受药物治疗的胃炎患者,从中抽取120例,利用盲选法将其分成试验组和参照组,每组各60例。其中参照组中的患者接受阿莫西林治疗,试验组中的患者采取阿莫西林和枸橼酸铋钾颗粒联合治疗,对所有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调查评估。 结果:炎性因子包含了PCT、IL-6以及CBP,而出现炎性因子指标更高的是参照组,相较之下,试验组的炎性因子指标比较低;同时,两组的临床效果也存在差异,试验组比参照组要高,两组之间的数据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胃炎患者应用阿莫西林和枸橼酸铋钾颗粒联合治疗,可以充分改善患者体内炎性因子水平,提高患者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泮托拉唑联合枸橼酸铋钾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 2015 年 2 月 -2016 年 2 月来我院就诊的 206 例胃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阿莫西林 + 泮托拉唑治疗。以此为基础,观察组加用枸橼酸铋钾治疗,结束治疗后,对患者的治疗结果和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加以观察 。结果: 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 77.67% ,观察组为 93.20% 。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 P < 0.05. 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内有 16 例患者出现胃肠道反应,观察组患者 4 例出现胃肠道反应,经调整剂量后,恢复正常,未对治疗造成显著影响。从不良反应发生率上来看,对照组为 15.53% ,观察组为 3.88% 。组价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 P < 0.05. 结论: 对于胃溃疡者,以常规治疗为基础,对患者使用泮托拉唑联合枸橼酸铋钾进行治疗,可以取得满意效果。可快速缩小溃疡面积,不良反应少,疗效好,价格经济,值得进一步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对胃溃疡患者实施泮托拉唑联合枸橼酸铋钾治疗,分析预后效果。方法研究选择录入患者共计86例,均因胃溃疡就诊于我院,依据计算机表法在2017年3月至2018年6月期间实施分组处理后开展对比研究,平均分配出两组(43例/组),纳入对照组患者实施单一枸橼酸铋钾治疗,纳入分析组患者实施联合泮托拉唑治疗,选择治疗有效情况、时间指标(如症状好转)、复发情况作为评价指标。结果分析组治疗有效率更高,P<0.05;时间指标更优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更低,P<0.05。结论在应用枸橼酸铋钾治疗胃溃疡的基础上,联合泮托拉唑,可提升治疗效果,促进临床症状改善,降低复发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泮托拉唑、枸橼酸铋钾联合治疗胃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份至2016年3月份我院收治经检查诊断为胃溃疡的患者13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65例。实验组采用泮托拉唑联合枸橼酸铋钾治疗泮托拉唑40mg,2次/日,枸橼酸铋钾0.3g,4次/日,前3次餐前半小时服用,第四次睡前服用。对照组采用单纯性泮托拉唑治疗,泮托拉唑40mg,2次/日。根据患者的溃疡严重程度,治疗时间为4周,严重者延长为6周,并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追踪随访一年,记录两组患者的复发情况。结果实验组的65例患者经胃镜检查,96.92%的患者治疗有效,对照组的65例患者经胃镜检查,83.07%的患者治疗无效。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追踪随访一年,实验组首次治愈的63例胃溃疡患者中有2例复发,对照组首次治愈的54例胃溃疡患者中有9例复发,另11例患者无一例复发。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泮托拉唑、枸橼酸铋钾联合治疗胃溃疡效果更明显,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