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平行双锁定钢板固定术对肱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术后创伤指标和骨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月内蒙古包钢医院骨科收治的75例肱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46例,女性29例,年龄(45.14±10.36)岁,年龄范围22~69岁。按照内固定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n=36)和观察组(n=39),对照组采用Y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平行双锁定钢板固定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肘关节功能优良率,比较两组术后创伤指标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补体C3、补体C4水平,比较两组骨代谢指标骨钙素、骨碱性磷酸酶(BALP)、Ⅰ型前胶原氨基末端前肽(PINP)、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CTX)、抗酒石酸性磷酸酶(TRAP)、吡啶啉水平,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为(10.22±2.16)周,短于对照组的(13.63±2.39)周,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肘关节功能优良率为82.05%(32/39),高于对照组的61.11%(22/36),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LDH、肌酸激酶、GPT、GOT分别为(205.36±20.51) U/L、(25.19±3.97) U/L、(11.37±2.04) U/L、(9.35±1.02) U/L,低于对照组的(248.95±22.73) U/L、(41.85±4.64) U/L、(18.76±2.12) U/L、(16.68±1.34) U/L,补体C3、补体C4水平分别为(1.48±0.16) g/L、(0.45±0.07) g/L,高于对照组的(1.15±0.14) g/L、(0.23±0.06) g/L,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骨钙素、BALP、PINP水平分别为(6.27±0.92) μg/L、(71.05±7.46) IU/L、(92.39±7.12) ng/mL,高于对照组的(5.63±0.76) μg/L、(64.82±6.88) IU/L、(79.47±8.64) ng/mL;CTX、TRAP、吡啶啉水平分别为(5.52±0.96) ng/mL、(3.47±0.61) U/L、(25.07±4.02) U/L,低于对照组的(6.38±0.99) ng/mL、(4.40±0.73) U/L、(29.14±3.85) U/L,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26%(4/39),低于对照组的30.56%(11/36),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行双锁定钢板固定术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能够提高肘关节功能,术后创伤较轻,骨代谢较好,较Y型钢板内固定更有优势,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在急诊科中使用快速血液凝固指标对创伤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效果的影响,以期提高创伤患者的生存率和治疗效果。方法:通过前瞻性队列研究,选取2021年至2023年在某大型医院急诊科接受治疗的300名创伤患者。采用快速血液凝固测试(如凝血时间、血小板计数等)作为主要诊断工具,对比分析应用前后的急救响应时间、治疗介入的时效性及患者预后。结果:研究显示,应用快速血液凝固指标的患者中,急救响应时间平均减少了15%,且这些患者的出院后30天内无重大并发症的比例显著增加(从65%提高到85%)。此外,快速诊断组的病死率较对照组低8%。结论:快速血液凝固指标的应用可以显著改善创伤患者的急救效率和治疗成果,降低病死率,是急诊科中对于创伤患者管理的有效工具。建议在急诊科广泛推广该技术,以提高创伤患者的紧急救治成功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评价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技术(MIPO)对肱骨干中段骨折患者术后创伤指标、骨代谢指标的临床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诊治的28例肱骨干中段骨折患者作为分析对象,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技术(MIPO)治疗,在治疗后评定两组患者的骨质量和骨代谢的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ES等骨质量指标和PICP等骨代谢指标结果优于对照组患者、愈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之间相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技术(MIPO)治疗肱骨干中段骨折患者可以减少患者的术后创伤、利于患者更好地康复,值得临床广泛应用与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骨髓炎术后采取创伤保护护理理念护理并观察其效果。方法:观察患者为我院治疗的骨髓炎手术后100例患者,观察开始于2020年9月,观察结束于2022年9月,并将患者分成创面保护组与一般组,创面保护组使用创伤保护护理理念护理,一般组采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效果。结果:创面保护组和一般组护理效果对照中,创面保护组创面愈合时间是15.33±2.78(d),一般组创面愈合时间是20.65±3.14(d);创面保护组VAS评分是2.57±0.46(分),一般组VAS评分是3.72±0.73(分);(t=4.081,p=0.030),结果有差异。结论:骨髓炎手术后采取创伤保护护理理念护理效果优良,可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构建急救创伤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方法:本研究采用对比法,收集30例急救创伤专科护士的相关数据,并进行对比分析。基于对比分析结果,构建急救创伤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结果: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得出了急救创伤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案。该指标体系包括七个主要指标,分别是专业知识与技能、危急状态识别与处理、急救技术操作、团队合作与沟通、心理支持与安慰、创伤后康复护理、自我学习与发展。每个主要指标下还包含若干个具体指标,共计30个具体指标。结论:本研究构建的急救创伤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能够全面评估护士在急救创伤领域的核心能力。该指标体系可作为评价护士能力和培训需求的重要参考,有助于提高急救创伤护理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糖(Blood glucose,Glu)、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同型半胱氨酸(Hcy)指标与创伤性骨折患者创伤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20.7-2021.7期间收治的159例创伤性骨折患者,按照患者骨折程度,将患者分为3组,分别为轻度骨折A组(53例);中度骨折B组(52例);重度骨折C组(54例)。三组患者均接受Glu、hs-CRP与Hcy指标检验。观察三组患者检验指标与其创伤程度之间关系。结果:三组患者中Glu、hs-CRP与Hcy指标对比,均A组<B组<C组(P<0.05)。结论:Glu、hs-CRP与Hcy指标与创伤性骨折患者创伤程度呈正比。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掌侧锁定钢板治疗掌、背侧Barton骨折的术后影像学指标变化规律及术后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自2014年4月至2019年4月的43例Barton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背侧Barton骨折(n=19),掌侧Barton骨折(n=24),所有患者均采用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分别在两组内比较术后当日、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1年的影像学指标,在两组间比较1年内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丢失值,分析各影像学指标丢失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年内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丢失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两组间影像学指标丢失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77;P=0.178;P=0.190),尺偏角丢失和桡骨高度丢失具有明显相关性(P=0.023),掌倾角丢失和尺偏角丢失、掌倾角丢失和桡骨高度丢失间无明显相关性(P=0.587;P=0.135)。结论应用掌侧锁定钢板治疗背侧、掌侧Barton骨折均有效,但术后1个月内易发生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丢失,在此期间应多复查,避免过度负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