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一、案情简介被告人张某,女,与顾某原系相识的邻居,同在本市国和路某号居住,张某搬迁他处居住.2003年12月17日,张某因吸食毒品经济拮据,遂起意抢劫.当日上午,张携带斧子、匕首等作案工具至顾某的家中,乘顾不备,用斧子、匕首等连续击打、刺戳顾的头面部,将顾击倒在餐厅内.

  • 标签: 抢劫罪 犯罪构成 犯罪认定 暴力劫财后再施暴致人死亡行为
  • 简介:【摘 要】过失致人死亡罪和故意伤害(致死)罪的区分,一直是司法实务界的难题,而从二罪的概念和要件出发,在理论上对二罪的差异进行对比,可知二罪的根本区别在于客观方面的行为范围不同以及行为人主观方面不同。本文以轻微暴力致人死亡案件为视角,在同一行为类型下对行为人的主观方面进行客观分析。文章运用实证研究方法,通过对三个案例进行比较分析,认为司法实务中在个案中判断行为人的主观意图应当由客观事实和行为体现,具体可从当事人特定关系、案件起因、犯罪行为因素、行为人事后态度四个方面进行考量。

  • 标签: 过失致人死亡 故意伤害(致死) 轻微暴力 主观意图 客观标准
  • 简介:故意伤害致人死亡行为具有伤害他人身体健康的故意,而过失致人死亡行为中则没有伤害他人身体健康的故意,行为人主观上对死亡结果的发生都属于过失心态

  • 标签: 故意伤害死亡 死亡界定 死亡过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亲密关系暴力中精神施暴行为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900例18~65岁有过婚恋经历的人,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简版冲突策略量表(the conflicts tactics scale-2,CTS-2)、觉察压力量表(perceived stress scale,PSS)、人格诊断问卷(personality diagnosis questionnaire-4+,PDQ-4+)进行调查。应用SPSS 17.0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精神施暴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觉察压力量表得分为(21.46±6.38)分,人格诊断问卷得分为(42.48±18.91)分,简版冲突策略量表精神施暴行为维度得分为(3.05±0.62)分。在过去一年中,精神施暴行为中辱骂伴侣行为的发生率为41.67%(375/900),精神施暴行为中冷暴力行为的发生率为33.44%(301/900),精神施暴行为中毁坏对方物品和威胁要打对方的发生率为8.44%(76/900),综合3个条目的得分,精神施暴行为发生率为55.44%(499/9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29岁(β=0.57,OR=2.53,95%CI=1.11~5.99)、男性(β=0.64,OR=3.68,95%CI=1.22~4.56)、农村(β=0.12,OR=2.49,95%CI=1.17~5.36)、中/重度饮酒(β=0.33,OR=2.87,95%CI=2.57~6.63)、觉察压力水平高(β=0.51,OR=1.05,95%CI=1.03~1.09)、人格偏离(β=0.43,OR=2.26,95%CI=2.13~2.39)、婚恋满意度低(β=0.18,OR=2.05,95%CI=1.03~8.76)、对伴侣行为控制(β=0.16,OR=2.55,95%CI=1.68~3.69)和经济控制(β=0.19,OR=1.36,95%CI=1.28~1.55)是亲密关系暴力中精神施暴行为的危险因素,而个体对暴力持反对态度(β=0.29,OR=0.88,95%CI=0.80~0.94)是亲密关系暴力中精神施暴行为的保护因素。结论精神施暴行为年发生率较高。因此,需重点关注低龄、男性、农村、人格偏离的人群,可以通过降低个体的觉察压力水平、饮酒程度、对伴侣的行为控制和经济控制以及采取相应举措提升婚恋满意度、加强个体对暴力的反对态度来降低精神施暴行为的发生率。

  • 标签: 亲密关系暴力 精神施暴行为 影响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
  • 简介:而过失致人死亡行为中则没有伤害他人身体健康的故意,是指行为人由于过失导致他人死亡行为,故意伤害致死行为具有伤害他人身体健康的故意

  • 标签: 故意伤害死亡 死亡故意伤害 死亡界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那天早最大概是被白云照醒的,我想。云影一片接一片地从窗前扬帆而过,带着秋阳的邪份特殊的耀眼。阳光是真的出现了,阳光差不多可以嗅得出来——在耶么长久的风雨和阴晦之后。我没有带伞便走了出去,澄碧的天空值得信任。

  • 标签: 中学 课外阅读 《劫后》 张晓风
  • 简介:在对刑法第133条交通肇事罪中“因逃逸致人死亡”这一规定的理解上,刑法理论及实务界存在着诸多分歧与争议。本文从主客观相结合的解释论立场出发,对该规定可能的语义内涵和罪过形式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司法实践中相关情形的定罪量刑作出了分门别类的澄清。

  • 标签: 交通肇事 直接故意 间接故意 过失
  • 简介:乌云像一个巨大的锅盔,从天空压向山崖下的丛林,一场暴风雨就要来临。野兔落荒而逃,小松鼠匆忙从这棵树跳到另一棵树,小动物们都争先恐地往自己的洞穴躲藏……

  • 标签: 暴风雨 小动物 洞穴
  • 简介:兵团某农牧团场电工张某因蓄水池急需用电抽水,便来到6000伏高压线路电闸处。发现电闸被打开,却未看到“有人作业,禁止合闸”的警告牌(该警告牌掉落在高压线杆底下的草丛里)。张某误认为此时已无人作业,便合拢电闸将电路接通,致使正在高压线上作业的李某和刘某受电击而死亡

  • 标签: 误合电闸行为 致人死亡 定罪标准 故意杀人罪 意外事故
  • 简介:刑法中的“致人死亡”问题一直以来都充满了诸多争议与漏洞,对于“致人死亡”问题的理解可以分别从刑法规定与司法适用两个视角来分析。司法适用中对于“致人死亡”违法阶层的认定应当考虑到引起致人死亡的基本行为要与致人死亡的结果之间具有密切的关联性和固有的危险性,从而限缩基本行为的范围,落实严格的罪刑法定的要求。刑法规定中对于责任阶层应该着力解决当前一些罪名中主观规定混乱与不明的问题,将“致人死亡”的一些处理方式进行整合,删除冗余规定,从而切实彰显出“致人死亡”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 标签: 致人死亡 结果加重犯 生命权 死刑 基本行为
  • 简介:荔枝鲜嫩甘甜,许多人尤其是孩子非常爱吃。但是,最近一篇《空腹吃荔枝致10个孩子死亡》的文童在朋友圈刷屏,引起了许多父母的恐慌。这篇文章中提到,广州有一个小朋友,在空腹吃了大量荔枝之后,出现了昏迷,送往医院,被诊断为患上了“荔枝病”,好在送得及时,没造成严重影响。

  • 标签: 致人死亡 荔枝 小朋友 孩子 文章
  • 简介:但其过失致人死亡行为是在非法行医中发生的,符某认为王某因药物过敏已死亡,符某的行为过失恰恰造成了王某的死亡

  • 标签: 死亡法律 法律定性 行医死亡
  • 简介:2011年9月19日上午8时许,广州市民蔡永杰到华德加油站加油时,看到从加油站的收费处门口,飞快地冲出一名身着便服的男子,手里还拿着一个黑色的挎包,一路狂奔,后面跟着一个穿加油站制服的人边追边喊。同时,他还听到旁边有人喊:“这么早就有人抢劫……”蔡永杰认为,这是正在发生的抢劫行为

  • 标签: 假想防卫 致人死亡 过失 抢劫行为 加油站
  • 简介:但其过失致人死亡行为是在非法行医中发生的,符某认为王某因药物过敏已死亡,符某的行为过失恰恰造成了王某的死亡

  • 标签: 死亡定性 行医死亡
  • 简介:<正>对刑法第一百五十条第二款规定抢劫“致人重伤、死亡”是否包括故意杀人,抢劫过程中故意杀人的是构成一罪还是两罪,这是近几年来法学界和司法实践中争议较大的问题之一。对于为图先杀人,事后谋财的,认为可以定为杀人罪;抢劫财物,为灭口、报复或者其他原因而杀人的,主张定抢劫罪和杀人罪,予以并罚。这些都有了一致的意见。但是,对于为取财物,杀人后当场取的,如何定罪?意见分歧。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观点:一、抢劫致人重伤、死亡不包括故意杀人。如果在抢劫财物过程中又故意杀人的,应按抢劫罪和故意杀人罪实行并罚;二、抢劫致人重伤、死亡,主要是故意

  • 标签: 致人重伤 故意杀人罪 抢劫罪 抢劫犯 致人死亡 被害人
  • 简介:我国刑法30多个条文出现了致人死亡的立法语言,但这一用语在同一部法律中体现出不同的规范属性。目前学界在致人死亡这一立法现象的研究上基本是针对单个犯罪展开,未能重视不同法条中该问题的类型性、系统性、整体性、关联性。在结果加重犯类型的致人死亡中,基本行为内含着危及他人生命的严重危险。为了在相关条文中能评价致人死亡的责任,许多都规定了较重的法定刑幅度,这也为重刑化作出了贡献。被害人自杀的死亡结果不能归责于行为人,这是考察结果归责与责任原则得出的结论。

  • 标签: 致人死亡 类型化 明确性 结果加重 责任原则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