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一、案情简介被告人张某,女,与顾某原系相识的邻居,同在本市国和路某号居住,后张某搬迁他处居住.2003年12月17日,张某因吸食毒品经济拮据,遂起意抢劫.当日上午,张携带斧子、匕首等作案工具至顾某的家中,乘顾不备,用斧子、匕首等连续击打、刺戳顾的头面部,将顾击倒在餐厅内.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亲密关系暴力中精神施暴行为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900例18~65岁有过婚恋经历的人,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简版冲突策略量表(the conflicts tactics scale-2,CTS-2)、觉察压力量表(perceived stress scale,PSS)、人格诊断问卷(personality diagnosis questionnaire-4+,PDQ-4+)进行调查。应用SPSS 17.0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精神施暴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觉察压力量表得分为(21.46±6.38)分,人格诊断问卷得分为(42.48±18.91)分,简版冲突策略量表精神施暴行为维度得分为(3.05±0.62)分。在过去一年中,精神施暴行为中辱骂伴侣行为的发生率为41.67%(375/900),精神施暴行为中冷暴力行为的发生率为33.44%(301/900),精神施暴行为中毁坏对方物品和威胁要打对方的发生率为8.44%(76/900),综合3个条目的得分,精神施暴行为发生率为55.44%(499/9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29岁(β=0.57,OR=2.53,95%CI=1.11~5.99)、男性(β=0.64,OR=3.68,95%CI=1.22~4.56)、农村(β=0.12,OR=2.49,95%CI=1.17~5.36)、中/重度饮酒(β=0.33,OR=2.87,95%CI=2.57~6.63)、觉察压力水平高(β=0.51,OR=1.05,95%CI=1.03~1.09)、人格偏离(β=0.43,OR=2.26,95%CI=2.13~2.39)、婚恋满意度低(β=0.18,OR=2.05,95%CI=1.03~8.76)、对伴侣行为控制(β=0.16,OR=2.55,95%CI=1.68~3.69)和经济控制(β=0.19,OR=1.36,95%CI=1.28~1.55)是亲密关系暴力中精神施暴行为的危险因素,而个体对暴力持反对态度(β=0.29,OR=0.88,95%CI=0.80~0.94)是亲密关系暴力中精神施暴行为的保护因素。结论精神施暴行为年发生率较高。因此,需重点关注低龄、男性、农村、人格偏离的人群,可以通过降低个体的觉察压力水平、饮酒程度、对伴侣的行为控制和经济控制以及采取相应举措提升婚恋满意度、加强个体对暴力的反对态度来降低精神施暴行为的发生率。
简介:<正>对刑法第一百五十条第二款规定抢劫“致人重伤、死亡”是否包括故意杀人,抢劫过程中故意杀人的是构成一罪还是两罪,这是近几年来法学界和司法实践中争议较大的问题之一。对于为图财先杀人,事后谋财的,认为可以定为杀人罪;抢劫财物后,为灭口、报复或者其他原因而杀人的,主张定抢劫罪和杀人罪,予以并罚。这些都有了一致的意见。但是,对于为劫取财物,杀人后当场取财的,如何定罪?意见分歧。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观点:一、抢劫致人重伤、死亡不包括故意杀人。如果在抢劫财物过程中又故意杀人的,应按抢劫罪和故意杀人罪实行并罚;二、抢劫致人重伤、死亡,主要是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