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新感觉派代表作家穆时英的成名作小说集《南北极》被誉为"普罗小说中之白眉".其贫富矛盾对立的主题模式和大众化的口语形式曾被看作是对普罗文学创作主张的成功实践。但是,不难看出,在贫富矛盾对立的主题模式下,作品强调抒写的是底层民众的生存意志和人性异化主题.独特的叙事形式和纯熟的大众化口语则只是作者对形式技巧一以贯之的试验和创新追求。由于缺乏普罗阶级的观念形态,《南北极》系列小说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普罗小说

  • 标签: 穆时英 《南北极》 生存意志 人性异化 大众口语 叙事形式
  • 简介:王小波的小说被一些论者誉为“中国文坛最美的收获”,其独特的美不仅体现在思想的汪洋恣肆,结构的新颖独特,更由于其充满诗意和美感的语言艺术。王小波早期小说尽管从整体上说语言略显粗糙和平淡,远没有形成自己的成熟风格,但已经显示出别具一格的语言素质。王小波凭着对艺术语言的天然敏感使自己的文学创作从早期作品开始就立足于一个较高的起点。

  • 标签: 王小波 早期小说 语言特征
  • 简介:正侦探小说在中国是由翻译发展到创作的。第一部《福尔摩斯探案》登在晚清《新小说》杂志的第一期。1916年4月,出版了严独鹤、程小青等人用文言翻译的《福尔摩斯侦探案全集》。1925年,出版了用白话翻译的《福尔摩斯新探案全集》。1927年,程小青等又以白话重译出版了《福尔摩斯探案大全集》。1925年,出版了《亚森罗苹案全集》。在译作的直接影响下,中国的侦探小说在这一时期开始风行。1919年,程小青创作的《江南

  • 标签: 侦探小说 通俗小说 创作 新文学 武侠小说 直接影响
  • 简介:芥川龙之介是日本大正文坛优秀的小说家,塑造了许多典型的人物形象。其早期小说《鼻子》、《地狱变》、《杜子春》中的三个主人公禅智内供、良莠、杜子春都是芥川龙之介塑造较为成功的小人物形象,三者虽然身份地位,生活环境等各有不同,但他们鲜明而饱满的形象中蕴藏着丰富的人性。正是活生生的小人物形象的刻画,再造性想象力的发挥、心路历程的探索支撑了芥川文学对人性这一主题的探讨。

  • 标签: 早期小说 美学特色 小人物形象 芥川龙之介 《地狱变》 《鼻子》
  • 简介:本文讨论了19世纪末英国出现"进口"俄罗斯文学,尤其是契诃夫小说的需求,并逐步成为整个欧洲文化发展的动因。关注这段时期文学中间人,包括俄罗斯的托尔斯泰、诺维科娃以及法国的莫泊桑、左拉在构建俄英文化交流中的作用。文中指出他们作品间的相似性并印证"对流说"理论,即英国人紧随法国人在契诃夫小说中发现"自我",而契诃夫也在狄更斯,更准确说是自然主义者莫泊桑、左拉的作品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因此,英国民众在理解契诃夫时表现出的复杂性、双重性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契诃夫的接受度与他在评论界的声望有关(先被称为"俄罗斯的"狄更斯,之后是"俄罗斯的"莫泊桑);另一方面,英国民众的需求不清晰:一部分英国人受到法国新文学流派的影响,而另一部分人在关注"俄罗斯问题"的同时解决自身任务。

  • 标签: 比较文学 翻译 文学中间人 类型相似 英国的契诃夫
  • 简介:尽管沈从文的早期小说存有这样那样的缺陷,但并不能因此就否定其创作意义:对作家的人生历程而言,其早期小说创作具有自我拯救作用;对作家的文学道路而言,其早期小说创作具有练笔与奠基作用;对"五四"文学而言,其早期小说创作具有丰富和拓展的作用。

  • 标签: 沈从文 早期小说 创作意义
  • 简介:本文从细腻的心理描写、塑造的新女性形象、意象的选取、生动的抒情方式等四个方面,来论述丁玲早期小说所具有的艺术特色,以期指出丁玲小说在当时出现的历史价值,及她在艺术方面对"五四"新文学独特的贡献。

  • 标签: 丁玲 早期小说 艺术特色
  • 简介:我们对郭沫若自叙传小说的研究,一般都从小说的社会学内涵或叙事形式等方面进行探讨,但实际上这些“幻灭浪漫主义小说”所表现出来的独特品质并不只是一个诗学问题,而是一个现代性问题,是作者的“心灵”找寻相应的“形式”进而实现“真实的生命”的问题。郭沫若自叙传小说作为生命救赎的重要形式,承负起伦理关怀的神圣使命,这种对生命价值的追寻导致小说象征性的消失,形式化解为一连串模糊的、无结构的情绪以及对情绪的反思,心理分析取代了可以感知的、意味深长的故事。解读这些与郭沫若心灵如此一致的小说,使我们更具体地、更深入地了解郭沫若的人格特征,进而重审郭沫若早期小说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价值与意义。

  • 标签: 郭沫若 自叙传小说 幻灭浪漫主义 现代性 伦理关怀
  • 简介:王统照早期小说不仅在“文研会”作家群创作中是独具特色的,而且在整个现代文学史上也是颇有些不同寻常的。这便是表现在王统照早期小说中象征主义艺术手法及其美育救国的思想内涵。能否准确地把握这一点是关涉到正确评价王统照早期创作成就的重要一环。然而,自从瞿世英(《〈春雨之夜〉序》)、蹇先艾(《〈春雨之夜〉所激动的》)那影响深远的评论之后,半个多世纪来对王统照早期小说误解可谓久矣。人们总习惯于把王统照早期小说纳入现实主义框架,从中抽縯各种社会主题,把作者塑成一个勇于揭露抨击社会黑暗执着求“爱”与“美”的资产阶级民主战士。为了纠正这种误解,也为了正确认识早期王统照小说,笔者数年前曾以《沉思》为例,对王统照早期小说的思想艺

  • 标签: 早期小说 王统照 春雨之夜 小说情节 蹇先艾 象征主义
  • 简介:赵树理基于反封建和对女性进行思想启蒙的立场在他早期小说中塑造了众多的女性形象,这表现了他对中国现代女性命运的深切关注和对女性苦难处境的人性关怀。赵树理的启蒙意向是通过对新旧女性形象不同命运遭际的揭示有力地表现了出来,既彰显了作家鲜明的女性解放观,也揭示了中国乡村现代女性主体意识自觉和建构的艰难历程。因此,赵树理早期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塑造具有一定的时代意义、社会意义和文化意义。

  • 标签: 赵树理 女性解放 女性主体意识
  • 简介:丁玲在其《梦珂》、《莎菲女士的日记》、《暑假中》、《阿毛姑娘》等早期小说中,以不同于其他同时期作家的全新意识,从独特的女性视角观照社会,观照人生,用细腻的笔触为我们塑造了一群怀着强烈的个体生命意识执著地追求自我、追求灵肉一致的理想性爱的叛逆女性形象,展现了“五四”时期女性觉醒的曲折复杂的心路历程和必然的悲剧命运,揭示了男权中心社会必然会解构的历史倾向。

  • 标签: 丁玲 早期小说 梦珂 阿毛
  • 简介:郭沫若笔下主人公的矛盾性是一种综合的、复杂的、触及人性各个层面的并且具有形而上意味的思辨着的矛盾性。在这种矛盾性的表述背后,实际上呈现出的是作为创作主体的郭沫若自身的矛盾性。本文试图通过对小说文本的分析剥离出这个综合且复杂的矛盾主体,并返回郭沫若所处的具体社会历史语境去探寻其矛盾性产生的原因。

  • 标签: 郭沫若早期小说 矛盾性 自叙传
  • 简介:沈从文在他早期小说中通过描述湘西的风土人情,构筑了一座理想的“人性神庙”,美化了富于原始意味的民间文化生态,并以之作为理想的文化重建的原点。沈从文“退守民间”的文化价值立场,具有不同于五四诸多启蒙作家的前瞻性与超越性。

  • 标签: 沈从文 早期小说 民间文化 文化重建
  • 简介:从鲁迅早期的译文和创作来看,他的文学工作主要是从翻译事业开始的,也是至翻译工作结束的。翻译的作品是他文学生涯的重点与核心,翻译作品的重要性丝毫不逊于原创作品,甚至可以说他的创作作品只是翻译工作的调味品。此文,对鲁迅早期的科技文本及科学小说的翻译本进行了整理,并探究了其翻译本的风格和思想,分析了鲁迅的个人译作特点,个人愚见,仅供大家参考。

  • 标签: 鲁迅 翻译考量 科技文本
  • 简介:一九七八年七月,张洁以其娴熟的文笔和清新的立意,发表了她的处女作《从森林里来的孩子》,小说猝然轰动了文坛。紧接着张洁又陆续发表了为数众多的短篇小说和散文。她以细腻、深沉的笔触为读者打开了人物心灵世界的一个侧面。张洁不愧是很有独特艺术风格的作家。在人物塑造上,她总是那么着力塑造那类真挚、善良、富有内在感情的人物,以致拦观其作品往往被她笔下的人物感动得潸然泪下。她笔下

  • 标签: 人物塑造 短篇小说 张洁 鸭舌帽 心灵世界 《爱
  • 作者: 马苗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09-01-11
  • 出处:《中华现代教育》 2009年第1期
  • 机构:【摘要】菲利普•罗斯是活跃在当代美国文坛的犹太作家之一,本文选取其早期小说《再见,哥伦布》、《犹太人改宗》、《爱泼斯坦》和《艾利•狂热者》,从文化的视角对其进行分析,探讨了犹太人面临的同化问题、内部斗争问题和身份问题,有助于加深读者对犹太人生存境况的认识。
  • 简介:外国短篇小说的翻译是胡适文学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却鲜为人们注意,本文试图对此作一粗浅探究。胡适的外国短篇小说翻译可以一九一九年为界,分为两个时期:早期即一九一九年由上海亚东图书馆出版的《短篇小说第一集》,晚期即一九三三年由亚东图书馆出版的的《短篇小说第二集》。两个时期的翻译,虽然晚期比早期“谨严”①,但不管是就对新文学发展的作用及意义,还是就在民众中的传播和影响来说,都

  • 标签: 一九 亚东图书馆 钱玄同 新文化运动时期 留美学生季报 心理刻画
  • 简介:与鲁迅乡村小说相较,赵树理创作于40年代的乡村小说的文化批判有三大特点:对农民文化的认同使赵树理以平视的目光审视农民文化,五四人文精神和阶级论构成其文化批判的双重视角,而以故事负载文化内涵、以直觉思维构建文本和在政治学社会学层面展开批判等特点使其小说具有形而下的批判格调.这三大特点是赵树理乡村小说的成功之处,但这些特点也带来了其文化批判的两大缺憾:自足的文化心态限制了作者的文化视野,"问题小说"的创作模式影响其批判深度.赵树理小说文化批判的形象性、具体性与鲁迅小说文化批判的抽象性、形而上特征形成鲜明的对比.

  • 标签: 赵树理 乡村小说 文化批判 农民文化 形而下
  • 简介:张承志的初期小说世界中有着浓厚的草原文化背景,草原文化以其忍辱负重、化苦为乐的母性精神影响着作家。但是,由于特殊的生活经历和独特的文化背景造成作家和草原文化产生了强烈的碰撞,从而预埋下精神悖论的种子,这种矛盾反过来又促使作者思想的转变。

  • 标签: 张承志 文化心理 矛盾 嬗变
  • 简介:汉译佛典对中土文化影响很大,遍及于诗词、歌赋、戏曲、文论、小说诸多方面。早期的六朝小说中已经常常可以到佛经故事的影子。该文列举了六朝小说受到佛典影响的一些例子,从其对汉译佛典故事的引用,对汉译佛典语言的借用,对汉译佛典情节的化用几个方面加以证实,目的在于说明佛典影响六朝小说的确乎存在。该文所得出的结论是:六朝小说多有借用改造佛典故事的情况,但在改造的过程中有使其本土化的倾向。在佛教典籍流传过程中,本土的佛教著述也颇为丰赡,它们与西土的佛典一起共同作用于六朝文化。此外,佛教经典对于道教典籍的形成也有着不可忽略的影响。

  • 标签: 汉译佛典 六朝小说 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