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保护主干病变介入治疗患者的护理。方法对2010-1月—2011年-1月28例在我院心内科行介入治疗的冠状动脉保护主干病变的患者的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28例患者6例出现穿刺部位出血血肿、心律失常、低血压、急性心衰等并发症,经严密观察护理,及时发现并发症,并给予积极有效处理,28例患者均好转出院。结论冠状动脉保护主干病变患者行介入治疗,易出现各种并发症,术前给予预见性护理措施,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加强病情观察,及时发现、对症处理各种并发症,可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 标签: 冠状动脉 无保护主干 介入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保护主干开口/体部病变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长期预后。方法入选2003年1月至2009年7月于北京安贞医院行PCI(置入药物洗脱支架)或CABG治疗的保护主干开口/体部病变患者259例。通过门诊或电话对纳入患者进行长期随访。研究终点包括全因死亡、心肌梗死、卒中和再次血运重建。采用Kaplan-Meier法描述两组患者终点事件的累积发生率,log-rank检验生存率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PCI/CABG对远期预后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结果共纳入259例患者,其中PCI组149例,CABG组110例。男性193例(74.5%),年龄为(61.4±9.8)岁。随访时间为10.1(8.3,11.2)年,完成随访234例(90.3%)。据Kaplan-Meier法描述的各事件累积发生率,PCI组和CABG组的全因死亡[37.0%比43.1%,P=0.143]、心肌梗死[34.0%比19.4%,P=0.866]、卒中[6.4%比11.7%,P=0.732)和再次血运重建发生率(33.6%比39.9% ,P=0.52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校正年龄、左心室射血分数、血肌酐等因素后结果仍显示两组的全因死亡、心肌梗死、卒中及再次血运重建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保护主干开口/体部病变患者置入药物洗脱支架的长期预后与CABG相当。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左主干开口/体部病变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预后
  • 简介:目的观察保护主干病变,应用药物洗脱支架介入治疗后冠状动脉造影随访结果,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保护主干病变患者150例,其中48例在平均(10.0±7.5)个月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复查,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有无狭窄分为:再狭窄组12例和再狭窄组36例。结果与再狭窄组比较,再狭窄组患者随访时最小管腔直径明显减小[(2.7±1.0)mmvs(3.5±0.4)mm,P=0.0001]、直径狭窄率明显升高[(31.4±26.4)%vs(8.3±5.3)%,P=0.0000]、晚期管腔丢失明显升高[(0.8±0.7)mmvs(0.2±0.3)mm,P=0.00003;双支架置入术的再狭窄率明显高于单支架置入术[(75.0%vs13.9%),P=0.0011]。结论主干远端分叉病变双支架置入术的疗效较差,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应作为首选。

  • 标签: 冠状动脉狭窄 冠状血管造影术 药物洗脱支架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非体外循环 随访研究
  • 简介:目的评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保护主干分叉病变的近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保护主干分叉病变择期行PCI的28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置入药物洗脱支架,置入单支架12例,双支架16例。术后每2周或1个月门诊复查1次,8~12个月行冠状动脉造影复查。结果28例PCI均取得成功,16例置入双支架的患者均成功进行球囊对吻扩张。所有病例术后达TIMI3级血流,住院期间严重不良心脏事件,术后随访20~30个月,6个月内有4例再次出现心绞痛症状,冠状动脉造影复查显示支架内再狭窄3例(10.71%),随访期内死亡1例。结论经选择的保护主干分叉病变PCI即刻成功率高,有较好的近、远期疗效。

  • 标签: 冠状动脉 左主干分叉病变 支架术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冠心病保护主干病变(ULMCA)患者使用药物洗脱支架(DES)的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与冠脉旁路移植手术(CABG)的疗效,探讨ULMCA患者的最佳血运重建策略。方法本研究回顾性收集了176例从2003年6月至2008年3月在云南省2家医院经PCI-DES和CABG治疗的保护主干病变患者,其中CABG组80例,PCI-DES组96例。收集患者的基本情况、主干病变特点、冠脉旁路移植手术和PCI手术情况,随访患者术后3年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的发生率,包括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以及脑卒中、脑出血等,以及冠状动脉造影复查情况。结果1.PCI-DES与CABG两组在性别、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左心室射血分数、稳定型心绞痛和不稳定型心绞痛、陈旧性心肌梗塞等基线资料方面相比显著性差异(P>0.05)。2.住院期间PCI-DES组死亡率为0%,CABG组为1.25%,CABG组住院期间的MACCE事件发生率较PCI组高。3.术后1年PCI-DES组与CABG组的MACCE发生率分别为12.5%及13.75%,两组统计学差异(P>0.05),但PCI组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率(TVR)明显高于CABG组。术后3年,DES组与CABG组MACCE发生率比较显著性差异,而PCI组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率(TVR)仍然高于CABG组。结论PCI-DES与CABG治疗保护主干病变患者,其近、中、远期疗效相似,但PCI-DES组TVR事件发生率高,在不同的患者人群中,应结合临床特征和冠脉病变特点选择恰当的血运重建术。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DES应用于保护主干冠状动脉病变临床治疗中的临床价值研究。方法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吸烟史、高血压、糖尿病、血脂、肾功不全、脑梗死、临床诊断,造影及支架手术报告,相关化验结果,住院费用、支架数,并进行EUROscore评分,PCI影像资料,并进行SNYTAX评分。结果EUROscore积分大于6分病例双支架组虽然也高于单支架组,但是统计学差异(P=0.487)。结论随诊第二代DES的使用以及生物支架在临床用,其再狭窄率及支架内血栓形成率更低,期待国际多中心、大样本量的临床试验带给我们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

  • 标签: DES 左主干冠状动脉病变 临床价值研究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与经皮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PCI)治疗保护主干病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TheCochraneLibrary(2012年第2期)、PubMed、EMbase、CBM、CNKI、WanFangData、VIP等数据库,全面收集CABG与PCI比较治疗保护主干病变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2年9月,并追溯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由两位研究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质量后,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4个RCT,共1611例患者(CABG组:802例,PCI组:809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PCI组相比,CABG组能显著降低术后靶血管血运重建率[OR=0.45,95%CI(0.31,0.66),P〈0.0001],但在降低心肌梗死发生率[OR=1.28,95%CI(0.47,3.48),P=0.63]、病死率[OR=1.36,95%CI(0.80,2.34),P=0.26]及主要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OR=0.92,95%CI(0.66,1.28),P=0.61]方面,两组差异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系统评价结果提示,CABG在降低冠心病保护主干病变患者心梗发生率、病死率及主要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方面与PCI差异统计学意义,但在降低术后靶血管血运重建率方面,CABG疗效优于PCI。受纳入研究质量和数量所限,上述结论仍需开展更多高质量的RCT加以验证。

  • 标签: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经皮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 无保护左主干病变 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 META分析 系统评价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保护主干冠状动脉病变患者行药物涂层支架(DES)植入术的远期预后。方法纳入2005年1月至2010年3月入住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的保护主干冠状动脉病变行DES植入术患者414例,年龄(61.5±10.7)岁,男327例,女87例。根据年龄将其分为两组,年龄<70岁组300例,年龄≥70岁组114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点,分析不同年龄组冠状动脉病变及远期临床预后。结果与年龄<70岁组比较,年龄≥70岁组女性所占比例较高(31.6%比17.0%,P=0.001),慢性完全闭塞病变(P=0.020)、高血压(P=0.018)、脑血管病(P=0.013)患病率较高,全因死亡与心源性死亡发生率较高(P=0.025、0.013)。随访(21.4±9.6)个月。多因素分析显示,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心肌梗死、脑卒中、再次血运重建发生率在两组间差异统计学意义,年龄≥70岁组全因死亡(HR=3.790,95%CI:1.271~11.298,P=0.017)、心源性死亡(HR=17.424,95%CI:2.440~124.410,P=0.004)发生风险高于年龄<70岁组。结论年龄是保护主干病变DES支架植入术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70岁患者合并冠状动脉保护主干病变行药物涂层支架植入术可行,但需谨慎对待。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药物洗脱支架 无保护左主干病变 老年人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保护主干开口/体部患者长期预后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入选2003年1月至2009年7月北京安贞医院行PCI治疗的保护主干开口/体部病变组271例。研究终点包括全因死亡、心肌梗死、卒中、再次血运重建。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PCI治疗保护主干开口/体部病变死亡率进行生存分析,并对全因死亡进行多因素校正分析。结果271例患者年龄(62±10)岁,男性201例(74.2%),随访时间[M(Q1,Q3)] 12.5(10.1,14.5)年,在主干开口/体部病变患者中,46例患者死亡(17.0%),20例为心源性死亡(7.4%),共38例发生心肌梗死(14.0%),15例发生卒中(5.5%),63例患者再次血运重建(23.2%)。年龄(HR=1.041,95%CI:1.003~1.081,P=0.033)、肌酐(HR=1.028,95%CI:1.014~1.042,P<0.001)、糖尿病(HR=1.924,95%CI:1.053~3.514,P=0.033)是保护主干开口/体部病变行PCI术后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室射血分数(HR=0.972,95%CI:0.953~0.992,P=0.007)是保护主干开口/体部病变行PCI术后全因死亡的保护因素。结论在中位数长达12.5年的随访中,PCI治疗保护主干开口/体部患者长期预后尚可,年龄、血肌酐、糖尿病是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冠心病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对95例保护主干冠状动脉远端分叉病变药物洗脱支架术的临床疗效和随访研究。方法选我院2011年4月至2012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心内三科连续收治的行PCI治疗的保护主干冠状动脉远端分叉病变95例。所有患者术前给予氯吡格雷和阿斯匹林口服;术后长期服用阿斯匹林100mg,1次/日,氯吡格雷75mg,1次/日,不少于12个月。其中是否使用糖蛋白Ⅱb/Ⅲa(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在术中由医生决定。结果单支架组与双支架组比较,双支架组在年龄、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肾功不全、急性心肌梗死、既往PCI、室射血分数均略高于单支架组、但是P>0.05,临床基线因子差异统计学意义。结论保护主干冠状动脉远端分叉病变选择行DES治疗,近期及远期疗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可以接受。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药物洗脱支架 血栓形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保护主干(ULM)冠状动脉(冠脉)病变合并慢性肾衰竭(CRF)患者行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DES)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远期预后。方法入选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冠心病监护病房(ICU)及心外科监护室UML冠脉病变合并CRF患者。根据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分为两层,分析各分层中DES患者与CABG患者的临床特点;采用Log-Rank法及Cox回归分析两种手术策略患者的冠脉病变及远期临床预后。结果共入选353例患者,其中eGFR<45 mL·min-1·1.73 m-2者150例(DES 67例、CABG 83例),eGFR 45~59 mL·min-1·1.73 m-2者203例(DES 80例、CABG 123例)。人口学和临床病史方面,在各eGFR分层中,与CABG组比较,DES组完全血运重建比例低,合并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多支病变的比例低。所有患者平均随访(30.74±15.05)个月。Log-Rank分析显示,在各eGFR分层中,DES组与CABG组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ACCE)、全因死亡、心源性死亡及脑卒中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eGFR 45~59 mL·min-1·1.73 m-2分层中,DES组再次血运重建术(TVR)比例高于CABG组(18.8%比0.8%,P<0.01);在eGFR<45 mL·min-1·1.73 m-2分层中,DES组心肌梗死发生率高于CABG组(10.4%比1.2%,P<0.05)。Cox分析显示,经调整年龄、性别、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室射血分数、吸烟史、既往脑血管疾病史、是否完全血运重建、合并多支病变、有无CTO等相关因素后,eGFR 45~59 mL·min-1·1.73 m-2分层中,DES组TVR比例仍高于CABG组〔风险比(HR)=46.463,95%可信区间(95%CI)为4.558~473.693,P=0.001〕;在eGFR<45 mL·min-1·1.73 m-2分层中,DES组心肌梗死发生率仍高于CABG组(HR=14.098,95%CI为1.123~176.988,P=0.040),而两种手术方式TVR比例差异。结论eGFR<45 mL·min-1·1.73 m-2是ULM病变患者行DES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ULM病变合并CRF患者,DES较为安全、有效;而对于较为严重的CRF患者(eGFR<45 mL·min-1·1.73 m-2),DES相对于CABG可能会带来更多的心肌梗死,需谨慎选择。

  • 标签: 无保护左主干病变 慢性肾衰竭 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主干病变心电图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32例经冠脉照影主干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心绞痛发作ST段变化分析,评价心电图诊断的价值。结果32例患者有9例心肌梗死出现典型的心电图演变,有22例患者ST段压低,有18例患者胸痛时ST抬高,不过抬高程度低于aVR导联。aVR导联的抬高大于V1导联,有3例患者在胸痛发作过程中心电图未发生改变,经冠脉造影发现患者存在多支冠脉的病变。而不稳定心绞痛患者有18例存在广泛ST段压低,导联数Ⅰ、Ⅱ、V4~V6大于5个,急性广泛前壁的心肌梗死出现3例,表现出V1~V7导联的ST段抬高,而后壁心肌梗死为3例,表现出V1~V3导联的ST段抬高并不明显,在V4~V9导联ST段有抬高。结论主干病变会导致心肌缺血,所以应用心电图观察心电图的改变表现在广泛导联、ST段的压低或aVR导联ST段的抬高。

  • 标签: 左主干病变 心电图 临床价值
  • 简介: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主干病变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9例冠脉造影证实为冠脉主干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9例冠状动脉主干病变患者心前区疼痛较重,持续时间较长,用硝酸甘油加用肝素静滴症状很难缓解,心电图表现ST-T改变严重,且累及导联较广泛.结论:冠脉主干病变患者病情严重,一旦确诊,应视血管病变情况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或行PTCA+支架术.

  • 标签: 左冠状动脉主干病变 临床表现 临床特点 治疗 心电图 冠状动脉造影术
  • 简介:摘要主干分叉病变因解剖部位的特殊性,其血运重建策略一直是临床上争论的焦点。随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技术的进步、药物洗脱支架材料和工艺的改进、腔内影像学的发展、新型抗血小板药物的应用以及近年来国内外相关随机对照研究结果提供的有力的循证医学证据,介入治疗已经成为主干分叉病变的重要治疗策略之一。为了进一步规范主干分叉病变介入治疗,提高我国主干分叉病变介入治疗整体水平,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心血管临床研究学组、冠状动脉腔内影像及生理学学组和介入心脏病学组组织相关专家联合撰写了该指南。该指南包括前言、主干分叉病变的解剖学特点及危险评分系统、主干分叉病变血运重建策略选择、介入治疗术后双联抗血小板策略、术后随访及长期管理。该指南的颁布和实施将为规范我国主干分叉病变的介入治疗发挥积极作用。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左主干分叉 介入治疗 指南
  • 简介:【摘要】 目的 评价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指导下应用Dk-Culotte技术治疗主干分叉病变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17例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提示主干分叉病变且置入支架治疗的患者,在OCT指导下行DK-Culotte术式,观察术前及术后主支、边支的病变最小管腔直径,最小管腔面积,最小直径狭窄率,血管管腔内斑块性质。结果 应用OCT检测指导支架植入前主支病变血管最小管腔直径1.49±1.10mm,最小管腔面积2.36±5.21mm ,病变长度32.90±16.73mm。边支血管最小管腔直径1.74±1.39mm,最小管腔面积1.56±0.48mm ,病变长度23.20±9.32mm。支架植入后主支病变血管最小管腔直径3.28±0.61mm,最小管腔处面积5.65±1.52mm , 边支血管最小管腔直径2.71±0.46mm,最小管腔处面积4.96±1.55mm 。术前术后比较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支架重叠处贴壁距离23.76±9.04μm,主支单层贴壁距离6.99±4.03μm,分支单层贴壁距离8.86±6.26μm。术后随访12个月均未发生MACE事件。结论 OCT指导下行DK-Culotte术式是安全、有效的,术中及时发现贴壁不良处进行有效补救措施,简化手术操作及不良预后事件的发生。

  • 标签:   冠状动脉左主干 分叉病变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DK-Culotte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高龄冠心病主干病变患者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经验。方法2005年至2014年,101例冠心病主干病变患者接受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其中男82例,女19例,平均(81.4±1.7)岁,主干狭窄(≥70%)76例,<70%者25例,平均左心室舒张末径(48.2±8.3)cm,心脏射血分数>50%89例,30~50% 12例,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14例,合并室壁瘤1例,纽约心功能分级I~Ⅱ级56例,Ⅲ~Ⅳ级45例。加拿大心绞痛分级(CCS)I~Ⅲ级99例,Ⅳ级2例,合并急性心肌梗死13例,术前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6例。结果101例手术均顺利完成,平均手术(3.9±0.8)h,平均桥血管使用(3.0±1.0)根,ICU监护(50.2±46.0)h,呼吸机辅助呼吸(42.9±68.5)h,二次开胸止血6例(5.9%),二次气管插管5例(4.9%),术后持续透析4例(4.0%),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使用术中3例(2.9%),术后11例(10.9%),围术期心肌梗死2例(2.0%),术后院内死亡8例(7.9%)。中位随访时间6(1~11)年,全因死亡17例(16.8%)。结论尽管高龄、主干狭窄病变这两种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独立高风险因素同时存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以及围手术期的相关处理仍然是目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冠心病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非体外循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比较冠心病主干病变与三支病变的临床特征及心电图特点。方法选取50例于2015年8月~2017年8月至本院诊治的经冠脉造影显示狭窄程度≥75%的主干(或合并有主干病变患者为研究组,选取同期收治的60例三支病变患者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行心电图检查,就两组患者的心电图特点及临床特征进行分析与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高血压、糖尿病、心肌梗死以及侧支循环发生率上的比较差异并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行心电图检查以及临床诊断无法鉴别主干病变与三支病变,典型心绞痛者应及时接受冠状动脉造影,以为制定后续治疗方案提供可靠建议。

  • 标签: 冠心病 左主干病变 三支病变 心电图
  • 简介:摘要主干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长期有效性和安全性仍缺乏有力的循证医学证据。对于左主干病变患者需要采用多学科团队和以患者为中心的策略,选择药物治疗和血运重建治疗策略,需要从解剖学、生理学、疾病自然史、就诊医院和团队的能力、手术的临床风险和患者的意愿来综合评估。需要使用血管内超声指导主干病变介入治疗,并重视介入治疗的各个技术环节和不同患者的特殊性。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左主干 血运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冠状动脉造影是冠心病诊疗中的核心技术。冠状动脉主干(left main coronary artery,LMCA)供应了大部分的左心室心肌,是冠状动脉网络的关键节段,却因其特殊的解剖特点,限制了冠状动脉造影在诊断中的价值。血管内超声作为一种有创断层成像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以辅助冠状动脉造影,其在主干病变中的诊疗价值已得到多数研究的认可。

  • 标签: 左主干 血管内超声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