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传统的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存在诸多问题,比如,理论偏多,实践偏少;趣味性低,实践性差;课程任务繁重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对于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的创新方法:使用BIM技术可视化仿真教学;案例与时俱进,增强实用性;精简任务量,主张学生自主探索。
简介:摘要: “课程思政”改革是新时代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高职专业课程实施“课程思政”改革要求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所有课程和全过程,实现全课程育人和全过程育人。实施“课程思政”,首先就要在专业课程的教学大纲或课程教学标准中设立课程思政目标;其次,要根据不同专业的课程、同专业不同类型的课程以及同一课程的不同实施阶段挖掘与专业课程紧密相关的思政元素;最后,要将思政元素恰当融入到专业课程教学中去。
简介:摘要:高校经济管理专业长期以来一直是比较热门的专业,受到学生和家长的青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于经济管理专业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升,而高校经济管理专业的课程长期以来没有跟随社会经济发展情况进行更新,所培养出的人才逐渐出现了与社会需求发生脱节的现象。鉴于此,高校应当以就业为导向,适时的调整经济管理专业的课程,以符合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本文主要对当前高校经济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笔者的实践经验提出几项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经济管理专业课程改革的思路。 关键词:高校 ;经济管理专业 ;课程改革 ;问题 ;思路 高校承担着为社会培养各类人才的重任,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应注意与社会发展现状相适应,贯彻以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理念。经济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应以学生的就业为导向,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样培养出的人才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从而可以让学生在毕业之后可以顺利就业,并具有相当的实践工作能力。 一、高校经济管理专业课程中需重视的问题 就目前我国高校的经济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来看,普遍存在这一些问题需要重视。首先,在课程设置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经济管理专业的公共必修课、公共选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设置的比例并不合理,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的占比不足 [1]。在课程设置中,应当考虑具体岗位对学生专业的需求,关注人才市场的实际需求,并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前沿问题。其次,在教学资源方面,高校经济管理专业还需进一步补充、完善。现阶段,世界一体化趋势日益明显,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很多方面,高校都在不断和世界高校接轨,因此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整合教学资源。现阶段,我国部分高校所用教材是自国外引进,和国情需求不太符合,因此,完善教学资源这一问题亟待改善。最后,在实践培养方面,国内一些高校还存在较大提升空间。 在高校经济管理专业课程改革过程中,应遵循就业的导向,根据实际就业需求来对专业课程进修设置上的改革。同时,还需重视学生创业工作、就业工作的指导,确保课程设置真正能够为学生提供指引,从而为学生后期步入工作岗位或自主创业提供有力支持。 二、以就业為导向的高校经济管理专业课程改革的思路 高校的主要任务就是为社会发展培养各个领域的人才,因此,在实际教学当中关于课程的设置以及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需要参考学生的就业需求和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下面提供几点高校经济管理专业课程改革的思路,以供参考。 (一)以就业为导向改革课程设置 高校经济管理专业主要培养的是服务于经济管理领域的人才,因此,在课程设置方面,应增加关于经济管理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的比例,重视学生经济管理知识体系的构建 [2]。同时,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调整课程教学顺序,本着先学习基础知识,然后逐步深入的原则调整课程顺序,让学生在打下牢固的基础之后再开始更深层次知识的学习,这有利于学生深入掌握专业知识。此外,课程设置也要本着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结合学生以后的职业道路和企业用人需求,适时调整课程设置。 (二)以就业为导向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高校经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应该以培养经济管理知识基础牢固,具备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符合企业用人需求为目标 [3]。让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皆以就业为最终目标,无论是经济管理知识体系的构建,还是相关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都应依据当前以及未来一段时期内的社会发展需要和企业单位用人需求为导向。改变以往的人才培养模式,重视学生的职业发展,重点提升学生适应社会的综合素质、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和成长型人才。在培养过程中,还应重视大学生创业的可能性,展开实际调研,结合学生的创业想法及创业计划,有针对性的开设一些大学生创业指导类课程,这样一方面能进一步丰富课程内容,另一方面也可为学生日后创业打下基础。在实际课程改革中,可以组织一些实验性的创业尝试,让学生写创业计划书,并畅想怎样予以落实。另外,还应多加入一些创业案例分析,从中总结经验与教训,帮助学生对创业形成深刻认识。 (三)以就业为导向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一位伟人曾经说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高校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首先,在教学过程中,应摒弃以往的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老师应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习惯。同时老师在教学中应设计一些实践作业,让学生通过实践印证所学的理论知识,从而更好的掌握所学知识。同时学校应组织学生在假期进行实践,或者有学校联系用人单位,为学生提供短期的实习机会,让教学和实践有机的结合,从而培养出符合企业用人单位需求的经济管理人才。 结束语: 以就业为导向来进行高校经济管理专业课程的改革能有效加强高校人才培养和社会发展需求之间的联系,从而可以明确高校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出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都达到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武砚芳 . 浅谈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经济管理课程教学的改革 [J]. 企业导报, 2011( 14): 245-245. [2]刘婷 . 以创业就业为导向的经济管理类专业教育模式探析 [J].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1, 30( 7): 84-88. [3]韩志新, 郑红玲 . 以就业为导向的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讨 [J]. 才智, 2011( 13): 137-138.
简介:摘 要: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启发式、互动式、研讨式的教学形式,能够有效地提升学员的实践能力。《基层管理》课程中应用案例教学法可以更好地使理论学习、能力培养、素质提升有机融合,切实满足基层部队对士官人才的需要。
简介:摘要 课程化是实现研学旅行目标的有效手段,是学生活动从室内课堂向课外延伸的根本保障。依据现行政策,结合实践,开发研学旅行课程,从课程目标定位、内容设计和主题呈现形式进行初步构建,运用适当手段和相应方案参照课程设计开展实施。在实践过程后通过问卷调查得出课程开发符合学生、家长、老师的要求,能实现预期目标,且有助于在本校推广及给惠州地区其它学校提供借鉴。
简介:摘要目的从培训角度改进急诊气道管理,探讨基于临床流程为导向的急诊气道管理培训模式。方法根据以病人安全为中心的临床处理原则,结合临床实际流程,设计气道管理培训课程。课程以气道管理的CHANNEL流程为主线,重点讲述人工通气和氧疗技术,快速诱导插管技术。授课过程以临床处理流程为主线,采用实物展示、视频演示和事物联系的方法进行讲解。以自由报名或定向招生开课。课后采用网络问卷的形式,收集急诊气道管理课程学员对课程的反馈意见,并进行分析。结果在全国13个城市举办了15场培训,参加学员566名。收到反馈问卷185份,单项课程内容,学员认为较难理解的部分前三位是氧疗(48人,25.9%)、CHANNEL流程讲解与演练(48人,25.9%)、快速诱导插管流程(47人,25.4%)。课后41人(22.2%)改变了急诊气道管理的工作流程,140人(75.7%)部分改变了急诊气道管理的工作流程,4人(2.2%)依然采用原来的工作流程。结论基于临床流程为导向的急诊气道管理课程符合目前临床需求,可以更好地实现临床岗位胜任力的培训。
简介:摘要: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技术的快速迭代尤为凸显出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信息化改革的迫切性。本文从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大数据应用出发,引出新时代对高校财会专业学生的要求,并指出现在高校财务管理课程存在的几点问题,最后提出了信息化改革的具体路径:打造全方位教学平台,促进信息化教学体系转型升级;丰富教学内容,开展校企合作;持续增加信息化改革投入力度,提升师资信息化力量等。
简介:【摘要】 围绕“ 研学旅行课程实施 ” 的 问题,从研学旅行课程的目标设定、研学旅行课程的内容规划、研学旅行课程的实施保障等方面进行了 思考 与探索。
简介:摘要: 教育部 《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已印发两年,中小学研学旅行组织实施现状却不容乐观,大部分研学旅行“只行不研”或“研而不行”。主要原因是 课程标准、监督考核体系、安全责任机制、研学导师培训机制 “四不明确”,想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对应做到“四个明确”。由上而下,政策引领,理念先行,是最行之有效的研学旅行工作开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