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中国电影自产业化以来不断上演“速度与激情”,票房纪录屡创奇迹。但电影市场的乐观情绪在今年春节档之后出现了逆转,第二季度的院线票房增速明显放缓,在整体依然保持利好的态势下出现了新变数。我们不能用单一的票房指标考量来判断中国电影市场的成败,围绕这个问题,业界和媒体形成了基本共识,即当前中国电影工业体系建设还很不成熟。不少国产片遭到批评,一方面说明现在的观众审美眼光越来越“挑剔”,另一方面也说明有些电影创作确实很不专业,“露怯”又糊弄不住观众。这说明在创作领域我们缺乏具有电影工匠精神的职业创作者,而电影工匠的人才厚度恰恰与电影产业的完善、电影市场的健全等指标构成正相关关系。
简介:宋以前民间腊八节日食品中无任何粥类。随着佛教的世俗化以及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佛教的粥和民间的腊八在宋代完成了契合。具体到空间的发祥地,就是东京开封。历史上记载腊八粥的最早文献,公认的就是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出自寺院的是七宝五味粥,出自民间的是果子杂料粥。在后代腊八粥的流传中,一个突出现象是各地一致认定源自宋代及汴京。从清朝末期开始,逐渐被改造成当代各地不分季节普遍食用的八宝粥,完全摆脱了佛教的色彩。腊八粥使粥由果腹变成了享受,由单纯的物质现象升华到了复杂的精神现象,由粥食升华到粥文化。一碗粥的经济史,凝聚了一个朝代首都的某种精华,折射了饮食文明综合集萃、发扬扩散、简化变质的某种模式。
简介:清代张燕昌创"飞白印",颇有时誉。但是,后无来者,不数年即凋零衰败。从印学史看,入印书体曾经与社会通用文字同步,秦前用大篆,秦印用小篆,汉印用缪篆。唐、宋以后,九叠篆成为官印的标准字体,同时也有隶、楷书官私"朱记"印出现,隶、楷、行、草各书体印都得到过社会应用,但印章主体仍然以篆书为主。"非篆书"入印虽不乏尝试,有的形式甚至风靡一时,但终究未能取得成功。晚清赵之谦"印外求印",博取秦诏、汉镜、泉币铭文和碑版文字等入印,形成了鲜明的个人风格,取得了巨大成功,为何赵成而张败、张微而赵显?原因何在?本文试图通过研究这一历史现象,以探究篆刻艺术的基本运动规律和发展规律,启发当今篆刻艺术传承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