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随着中国当代社会的变革,中国当代文艺批评界对中国当代文艺理论在中西当代文化交流中处于弱势地位越来越不满。这本来有助于推动中国当代文艺理论的发展。然而,有些文学批评家却不是在把握西方现当代文学理论的根本性质的基础上超越西方现当代文学理论的局限,而是基本否定了西方现当代文学理论,认为西方现当代文学理论在文学文本解读上是低效或无效的,甚至质疑了文学理论在懈读文学文本上的能力。这种贬低文学理论的倾向在中国当代文艺批评界很有市场,并有占据主导地位的发展趋势。这不仅无助于中国当代文艺批评的有序发展,而且严重地阻碍了中国当代文艺理论的健康发展。
简介:“批评”是什么?搞批评的人未必常常问自己。倒是不搞批评的常常会发问,并都有一套自己的想法。某些作家或读者更根据自己的想法对批评家作出要求或指责。批评家的压力之一就从这里来。这种压力对我往往作用不大。因为我不是批评家,或者说,我不是以批评为职业的人。在我这里,“家”是否标志着某种“成就”倒在其次,因为“家”首先标志着某种分工。说你是某某“家”,首先是说你是以某某工作为职业的人。而我,只是一名教师,喝粉笔灰的那种。粉笔灰喝的多少与好坏,是我需要承担的责任。
简介:王宁,江苏扬州人。1978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外语系英语专业,1989年在北京大学获得英文和比较文学博士学位,1990年获得荷兰皇家科学院博士后基金前往乌德勒支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1991年回国后任北京大学英语系副教授、教授。现任清华大学外文系教授兼比较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上海交通大学人文艺术研究院致远讲席教授。2010年当选为拉丁美洲科学院(AcademyofLatinity)院士,2012年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3年当选为欧洲科学院(AcademiaEuropaea)外籍院士,为首次获此殊荣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者。
简介:近20年以来,中国文艺理论界出现"失语"、"缺位"、"告别理论"等诸多问题与倾向,这不仅遭到多方责难与质疑,也产生若干理论分歧。在本访谈中,一方面,熊元义认为中国当代文艺理论的发展不可能完全绕开分歧,只有深入地解决分歧、才能真正推进文艺批评的深化——由此提出文艺批评的理论自觉问题。另一方面,熊元义着眼于对中国悲剧的研究,他将中国悲剧精神概括为:邪恶势力可以碾碎我们的骨头,但绝不能压弯我们的脊梁。身躯倒下了,灵魂仍然要战斗。力图将悲剧问题与当代艺术批评实践紧密结合。在此基础上,熊元义通过对中国当代文艺批评发展现状的反思,指出我们需要推动中国当代文艺界民族艺术观的发展,恢复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的批判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