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在留存至今为数不多的金代绘壁遗存中,山西繁峙岩山寺以其文殊殿内精彩的金代壁画而知名,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画面中的世俗倾向。其中,无论宫廷还是市井、城市还是郊野、神仙还是平民,都以日常惯于理解的方式来描绘,将宗教性、世俗性、贵族性、平民性有机地融为一体,成为那个时代社会生活从理想到现实、从神话到真实的一个杰出的立体图景。从画家的个人经历与绘画风格、宋金文化融合对金代绘画的影响、佛教图像的汉化与世俗这三个角度来分析,使其壁画世俗转型的原因有了一个相对清晰的面貌。

  • 标签: 岩山寺 金代 壁画 世俗化 成因
  • 简介:意识形态这个概念自产生之日起,很长时间内都具有一种泛政治化色彩,它总是和权力、阶级、控制等词汇相关联。但是随着世俗和大众文化的兴起,意识形态研究开始渗透到文学、艺术、社会学等学科领域中。意识形态已经脱离了政治学的束缚,随着传统的意识形态瓦解,转变为一种新的意识形态,这种意识形态与政治化的意识形态相比,是世俗的,主要通过象征性符号来运作。

  • 标签: 意识形态 政治化 世俗化 符号学
  • 简介:向党中央看齐,关键在党员领导干部,关键在于解决每个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新常态下如何作为、怎样千事的问题,解决党和国家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进一步提升的问题,这就要求党员干部不仅要有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而且必须解决好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问题,掌握科学的方法论、科学的思想方法,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不断提升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千部领导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更好地把“三严三宴”和“四个自觉”要求落实到履职实践中。

  • 标签: 庸俗化 党员领导干部 基层党组织 经济社会发展 党员干部 态度问题
  • 简介:在当下的消费主义语境下,广告审美日益被流俗化,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创作者对广告审美流俗化的直接影响;二、受众审美倾向对广告审美流俗化的隐性影响;三、当今传播媒介对广告审美流俗化的显性影响。广告作为当今时代的特殊文化现象,它的合理发展不仅是时代变迁的最敏感符号,同时也关乎其他文化产业的正常运行,因而,广告审美的意义不言而喻。分析广告审美意识流变的原因有利于找准症结,对症下药,促进广告行业的更好运转。

  • 标签: 广告审美 流俗化 创作者 受众 媒介
  • 简介:我国素有伦理本位的文化传统,人们思想中的很多困惑与痛苦都可以从这种传统中找到相关根源。中国伦理传统有两大部分,一是从社会整体秩序的“应然”理想出发,注重“仁义”、“忠恕”的精英伦理,二是从个人本位需要的“实然”现实出发,讲究生存致用的世俗伦理。仁人志士大多将目光聚焦于精英伦理,注重于社会精英的德性培育,不屑于立足世情、民俗的世俗伦理的生存论价值。其实,世俗伦理中也蕴含着丰富的解惑资源,闪耀着道德实践的智慧光芒。

  • 标签: 精英伦理 世俗伦理 道德困苦 实践智慧
  • 简介:所谓口头艺术的"表演方式"是指特定语言生态环境及相应实物修饰和场所活动中,有一定社会、文化、历史与美学意义与功能的言语传播、音乐节奏和体态动作综合运用和表达组成的一套沟通体系。羌族口头艺术表演方式依其性质可分为巫术表演与世俗表演两大类。对世俗表演结构和特质的分析,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羌族口头艺术的概貌和构成特点。

  • 标签: 羌族 口头艺术 表演方式 特点
  • 简介:黄桂元:按照惯例,我们的对话还是绕不开一个最基本的问题:"你是什么时候,何种因由开始创作小说的?"用一些评论家的说法,这相当于规定动作和必答题,也是中国古代文论对于文学研究的经验之谈,所谓的"知人论世",这里面必然有道理。

  • 标签: 小说题材 世俗故事 中国古代文论 李治 中篇小说选刊 中短篇小说
  • 简介:高尔斯华绥的小说《品质》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中的一篇课文。对主人公格斯拉的解读,人们往往从"实用""世俗"的视角展开,于是对于其"饿死"的结局不能理解。虽然也可能会对他产生一些同情或感叹,但更多的是惊讶于他为什么不与时俱进、不做广告等。这样,对作品形象及其艺术魅力的感悟便打了很大的折扣。

  • 标签: 高尔斯华绥 高中语文 苏教版 作品形象 思考空间 人能
  • 简介:职业画家与世俗绘画一直被认为是粗鄙的而处于被忽视的地位,因其不单纯诉诸美学需求而更重功能上的实用价值,对其研究也处在边缘化状态。高居翰的研究表明职业画家不是美术史的言说主体而不具有话语权,故而世俗绘画不能成为艺术史发展的主线,但却能反映出商业语境下艺术的发展。并且宫廷绘画与世俗绘画、文人画家与职业画家之间也存在互动关系。高氏对世俗绘画进行的严肃关注和深入探究,对于扩大研究视野、探索新的艺术史书写结构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 标签: 怡情 图像 世俗绘画
  • 简介: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带有世俗性的特点。这种世俗性文化以世俗的个人作为思考万事万物的出发点和中心,并以现世的个人利益为追逐的目标和道德原则,由此形成文化的商业化倾向。世俗性文化对传统中世纪以基督教会为核心的社会文化带来各个层面的冲击。在国家治理和国际关系方面,世俗性文化确立以利益、权力、实力为首要原则的世俗政治理念。在哲学、科学等认识领域,强化理性与信仰并重的双重真理意识,以抬高理性的地位,最终导致理性至上、科学万能的思想境况。学人不仅要积极评价以意大利为中心区域的文艺复兴世俗性文化之积极因素,还要关注对当时及往后西方世界、乃至整个世界产生的负面影响。

  • 标签: 世俗性 文艺复兴 文化
  • 简介:献祭,是宗教仪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供奉给祖先的礼物,祭品在献祭仪式中充当着沟通神灵、传达感情以及缅怀祖先的媒介作用。立足于广西昭平县仙回过山瑶度戒仪式的田野调查,对献祭仪式中的祭品进行了民族志的描述与解读,并在此基础上对祭品的象征意义进行了深描。认为,作为沟通凡俗世界与神圣世界的媒介,度戒仪式正是通过祭品的圣化与牺牲,完成了世俗通往神圣场域的建构与解构。

  • 标签: 仙回过山瑶 度戒仪式 祭品 世俗与神圣 建构与解构
  • 简介:《宋史·李全传》大部分出自《淮东补史》一书。其作者刘子澄,非文献中误载的静春先生刘清之,而应是玉渊先生刘清叔。他曾参与平定李全之乱和端平入洛等晚宋重大军政事件,所撰《淮东补史》一书对于李全事迹记载甚详,后经元人修史时收入,奠定李全传的基本格局。《宋史》秉持了"崇道德而黜功利"的修纂原则,传记中的文字程式化的内容居多,传文的铺排建立在合乎儒家社会及伦理价值的基准之上。然而《李全传》与其他诸传不同,它细节生动,人物形象饱满,文字详尽,这与它主要倚仗私人稗史材料修成有关,而这在中国历史的书写历程中并非特例,尤其对于叛臣,更是如此。通过分析李全本传的史源,有助于人们理解历史书写脉络中的多维互动模式。李全作为叛臣被记载,他的传记同时提供了研究儒家意识形态在官方书写层面如何运作的鲜活个案。

  • 标签: 李全 历史编纂 正史 笔记 史料来源
  • 简介:徐复祚,明代著名戏曲家、戏曲理论家,其博学工文,尤擅词曲,他现存唯一杂剧《一文钱》是一部优秀的讽刺戏剧。因自身坎坷的生活经历,徐复祚笃信佛教,他对佛教诸法本空、破除悭贪、众生平等的佛理思想参悟通透,笔下的人间百态莫不浸染佛性色彩;他基于对社会现实的热切关怀,讽刺贪婪现实、揭露人性异化、启迪人们以通脱态度对待现实人生,笔下的世俗风情蒙上了一层现实主义色彩;同时,徐复祚颇具文人才士的风流雅致,《一文钱》语言清丽隽雅、通俗易懂,结构设置切合缜密、不落俗套,音乐曲调浑融一体,刚柔并济,笔下的世俗世界常常带有其文人特性的审美风情。

  • 标签: 一文钱 徐复祚 世俗风情
  • 简介: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紧迫任务,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是当下工作的重中之重。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对青少年行之有效的法治教育,是推进依法治国方略的必然选择。在多元文化价值观的冲击之下,如何界定和厘清大众传媒低俗化及其对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影响,在大众传媒低俗化发展趋势日益明显的当下,加强对青少年法治教育对策的研究,具有现实的紧迫性和重大的理论价值。

  • 标签: 大众传媒 低俗化 青少年 法治教育
  • 简介:在当今文化语境中言说"创业文学"和"丝路文学"可谓恰逢其时,二者的关联及意义也耐人寻味。进入"新常态",跨进"创时代",我们仍然难忘曾经的艰难探索之路。历史上的"丝绸之路",本质上也是"创业之路"。而丝路文学,也相应地体现了这种在开拓探索中艰苦创业的丝路精神。在当代作家柳青、周立波所代表的当代创业文学和方兴未艾的当代丝路文学之间,确实存在着密切的关联性,其异同之处也蕴含着有意味的启示。

  • 标签: 创业文学 丝路文学 创时代 正能量 文学书写
  • 简介:文学地理景观是指具有文学审美特征的地表自然景物,它是不可同质化的,且拥有属于该处独特的、区别于其他各地的标识,是文学地理的有机组成部分。文学地理景观作为文学艺术创作的重要源泉和参照物,它可激发作者的灵感及情怀,从而创造出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文学作品。文学地理景观还对文学作品的内容、艺术特点与风格产生独特的影响。文学地理景观与文学相辅相成,文因景生,景借文传。研究文学地理,离不开对文学地理景观的研究,这是留得住的乡愁。

  • 标签: 文学地理景观 文因景生 景借文传 乡愁
  • 简介:著名旅美作家、好莱坞专业编剧严歌苓最新力作《床畔》,讲述了一个美人救英雄的爱情故事。故事发生在1976年川滇交界的一座小城,万红被分配到陆军第56野战医院,成为铁道兵张谷雨连长的特护。她的命运从那一刻,便与这个因舍身救战士而长期陷入昏迷被医学认定为"植物人"的英雄紧密联系在一起。故事中的万红十九岁便守在一张白铁床的床畔,成为理想与世俗的"摆渡人"。小说描绘了英雄张谷雨在经历中国式追捧和遗忘过程中的人生百态,刻画了"摆渡人"万红坚守的孤独无助,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尊重、对英雄的怀念、对历史的反思,体现了作者对"人"的文化关怀和对人性"的挖掘与现实理解。

  • 标签: 严歌苓 《床畔》 “摆渡人”
  • 简介:R.S.托马斯是一位典型的隐士型牧师诗人。作为异化了的“文明人”中的一员,诗人试图通过自身的苦修生活、诗歌创作和神职实践同时从世俗和宗教两个层面为在自然生态和精神生态双重失衡的困境中挣扎的人类寻求救赎之道,其出世表象的背后饱含着积极的入世态度。他为寻求世俗救赎的道路而付出的努力集中反映在他的系列映像诗歌之中。本文拟通过对托马斯映像诗歌的解读来揭示诗人世俗救赎计划破产的深层原因。

  • 标签: R.S.托马斯 映像诗歌 凝视 救赎
  • 简介:在少年时代,我是一个文学爱好者,阅读精彩的文学作品带给我的快乐,使我毕生都回味不尽。四十多年前,我在家乡崇明岛“插队落户”。面对着寥廓旷野,我沉迷在文学书籍中,沉迷在写作中。

  • 标签: 中学生 语文学习 阅读知识 课外阅读
  • 简介:文学是人学,这表明文学与人生、生活的密切关系。综观古今中外文学史,人生过程中的各种现象,如爱与恨、生与死、成功与失败、个人与社会以及真、善、美与假、恶、丑等等,无不成为文学的表现对象,可以说,人生就是文学的永恒母题。

  • 标签: 文学是人学 人生过程 个人与社会 表现对象 文学史 爱与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