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本文对数据编码和交换技术进行了探讨。编码是指将模拟数据或数字数据转换成数字信号,然后通过数字传输媒介进行传输。在接收端,数字信号将变换成原来的形式。广域网中,拓扑结构为部分连接,两个没有直连线路的终端进行通信时,必须经过中间节点的转接,这种由中间节点进行转接的通信称为交换。中间节点又称为交换点,当交换节点转接的终端数很多时,称之为交换中心。多个交换中心又可互联成交换网络。
简介:从20世纪90年代起,研究人员就开始探索活动断层探察数据的制作、存储与管理。迄今为止,已经获得了大量的活动断层探察数据,建成了一套系统的数据组织体系,为减轻地震灾害的相关研究提供了数据和技术支撑。近年来,随着活动断层数据库信息的扩充,初期设计的部分属性信息编码已不适用。为了形成适应当前工作的属性信息编码体系,本文以活动断层数据库建设体系为基础,对数据库属性值代码进行信息分类和编码优化。文章将数据库属性值代码分为字符型单一含义值、数值型单一含义值及复合含义值,分别进行编码规则设计,最终优化了数据库属性信息编码体系,提高了从建库到数据应用的数据录入、检测、制图自动化、数据分析等环节的效率。
简介:摘要非编码RNA(ncRNA)过去被认为是一类不具备蛋白编码功能的基因转录产物,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部分ncRNA能够编码产生功能性多肽,且通过测序、质谱等技术可以证实此类ncRNA和多肽往往具有较高的保守性和同源性。本文以“非编码RNA”和“多肽”为关键词在多个数据库进行了相关研究的检索,对编码多肽的ncRNA特征、编码多肽的检测方法、生物学功能及其临床应用价值进行了综述。结果表明这些功能性多肽参与了包括调节肿瘤发生发展、调节肌肉活动以及调节免疫应答等过程,将来可将ncRNA来源的多肽作为一类新型的标志物在疾病早期诊断、疗效判断及预后观察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将ncRNA编码的多肽作为靶点亦可为肿瘤的个体化精准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简介:摘要目的在电子病历模式下,医生填写首页诊断和手术操作时,不必填写相对陌生的国际疾病分类(InternationalClassficationofDiseases,ICD)名称,填写熟悉的临床命名,为绩效考核、医保付费和DRGs预付费做好基础性。方法结合医院实际,按照教科书和医生填写诊断和手术操作习惯,建立“临床命名库”;参考电子病历首页编码模式、北京临床版编码库和ICD-10和ICD-9-CM-3等相关研究成果,建立“病案编码库”,在两库之间建立关联。结果建立符合实际的开放的“临床命名-病案编码库”,并嵌入到医生工作站电子病历模块中。结论临床命名和疾病分类是两个密切相关而又大不相同的体系,电子病历采用什么编码模式,医生和编码员如何配合,值得进一步探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医疗保障疾病诊断相关分组(CHS-DRG)细分组方案,规范病案编码及学习DRG分组提供参考。方法:2019年我院病案数据导入CHS-DRG医院联盟住院绩效平台(2015版)细分组中疾病诊断、手术及操作、严重并发症及合并症相关编码,以国家医保版疾病、手术及操作编码库中编码作为比较,并分析影响DRG分组主要编码及干预前后入组情况。结果:医保版疾病编码库中合计编码总计32208条,其中3834条未纳入到MDC主诊表中;相比较2018年,2019年DRGs入组、住院费用CV>1的组数人数增多,住院费用CV>1病例数、住院时间CV>1的组数、住院时间CV>1的病例数相对降低。结论:编码数据分析能加深对病案编码、DRG分组学习及理解,进而对病案首页填写规范性和准确性提高具有重要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