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腹部肿瘤放射治疗的固定方法,比较利用真空垫与不用真空垫时0位源皮距的改变情况。方法利用真空垫为胸腹肿瘤患者进行模拟定位,并将50例胸腹部肿瘤病人进行背后野,背侧野治疗时,利用真空垫与否的源皮距(SSD)的误差比较。结果利用真空垫对胸腹部肿瘤患者的体位固定具有稳定性高重复性好的特点,同时真空垫本身对患者后背具有桥梁支撑作用。结论真空垫固定体位是胸腹部肿瘤放疗中简便易行,作用良好的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真空垫(VP)、真空垫联合乳腺托架(VB)和发泡胶联合乳腺托架(PB)对乳腺癌放疗中分次间摆位误差、分次内患者移动及剂量学的影响。方法前瞻性收集2019-2021年在江苏省肿瘤医院接受放射治疗乳腺癌患者共96例,按简单随机法分为VP组、VB组和PB组,每组32例。利用锥形束CT(CBCT)和计划系统获取患者分次间摆位误差和分次内移动及剂量学分布,以及患者锁骨上区域摆位误差和真空垫、发泡胶形变数据。结果3组固定方式分次间摆位误差在左右(LR)方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头脚(SI)方向上PB组小于VB组(3.02±2.04、3.65±2.64,t=2.35,P=0.031),腹背(AP)方向上VB与PB组均优于VP组(3.36±2.93、3.14±0.98、4.03±2.55,t=2.29、3.11,P<0.05)。分次内移动仅AP方向上VP组与PB组优于VB组(1.31±0.95、1.24±0.89、1.88±1.33,t=-2.04、-2.31,P<0.05);分次内移动对剂量学分布无影响(P>0.05);乳腺托架未能改善锁骨上区域摆位重复性(P>0.05);测量点中发泡胶塑形稳定性均优于真空垫(t=2.43~5.63,P<0.05)。结论使用PB固定方式能减少乳腺癌患者分次间摆位误差和患者分次内移动;发泡胶在患者整个治疗过程中能保持塑形的稳定性。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EPID与CBCT两种验证系统在直肠癌放疗体位固定方式的摆位误差的区别,并观察两种验证后放疗的毒副反应。方法 选直肠癌40例分成两组各20例,EPID为A组、CBCT为B组. 每组再分成两组:A组EPID (A1仰卧位和A2俯卧位);B组 CBCT(B1仰卧位和B2俯卧位)。利用EPID与CBCT两种验证系统进行放疗体位验证,获取各个体位X、Y、Z三个线性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值;统计每组患者放疗的毒副反应,所得数值进行组组比较,采用t检验比较数值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经对比分析,A组与B组两系统验证后的配准结果没有明显差异(P>0.05);A1与A2配准结果有明显差异(P<0.05);B1与B2配准结果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毒副反应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EPID与CBCT在直肠癌放疗体位验证均有同等的临床效果;仰卧位放疗体位重复性优于俯卧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胸腹平架固定装置的体侧与上举两种体位方式放疗时,肺癌、食管癌锁骨上区摆位误差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2021年在本中心行三维放疗的Ⅰ-Ⅳ期肺癌和食管癌患者资料,比较两种体位方式(双臂置于身体两侧即体侧组和双臂交叉抱肘置于额前即上举组)的摆位误差。结果共纳入56例患者,其中体侧组31例(55%),上举组25例(45%)。全组共进行了424次CBCT验证,两组整体摆位误差在X、Y、Z方向上相近(均P>0.05)。体侧组胸锁关节摆位误差在X和RZ方向上显著小于上举组[(0.163±0.120) cm∶(0.209±0.152) cm,P=0.033和0.715°±0.628°∶0.910°±0.753°,P=0.011]。体侧组肩锁关节摆位误差在Y和Z及RZ方向上显著小于上举组[(0.233±0.135) cm∶(0.284±0.193) cm,P=0.033和(0.202±0.140) cm∶(0.252±0.173) cm,P=0.005及0.671°±0.639°∶0.885°±0.822°,P=0.023]。体侧组在胸锁关节的X (0.45 cm∶0.54 cm)、Y (0.54 cm∶0.65 cm)方向以及肩锁关节的Y (0.59 cm∶0.78 cm)、Z (0.53 cm∶0.72 cm)方向需要的靶区外放范围更小。结论对于需要行锁骨上区照射的肺癌和食管癌患者,体侧组较上举组的摆位误差和靶区外放范围更小。临床上需要综合考虑放疗精确性和肢体额外照射,选择合适的体位。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乳腺托架联合发泡胶固定和单发泡胶固定在乳腺癌放疗体位固定精度上的差异,为临床选择更优固定方式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1年7月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进行放疗的乳腺癌患者50例,其中25例患者使用发泡胶固定(发泡胶组),另外25例患者使用发泡胶联合乳腺托架固定(联合组)。所有患者予每周1次CBCT扫描,获得左右(LR)、头脚(SI)、腹背(AP)方向误差并进行t检验,应用公式MPTV=2.5Σ+0.7σ分别计算出对应的PTV外扩边界。结果发泡胶组LR、SI、AP方向的摆位误差分别是(0.88±2.76)、(2.0±3.26)、(1.22±3.55)mm,俯仰(Rtn)、翻滚(Pitch)、旋转(Roll)角度误差分别为-0.24°±0.85°、0.16°±1.11°、-0.32°±1.05°,对应的外扩边界分别是6.75、8.46、8.73 mm;联合组LR、SI、AP方向的摆位误差分别是(0.62±2.74)、(1.0±3.01)、(1.82±3.21)mm,Rtn、Pitch、Roll角度上的误差分别为0.64°±0.59°、0.71°±1.22°、0.29°±0.73°,对应的外扩边界分别是6.35、7.47、7.61 mm。两组的误差比较,LR、SI、AP方向和Rtn、Pitch、Roll角度的t值分别为-4.304、-2.681、1.384、-9.457、-3.683、-5.323,其中在LR、SI、Rtn、Pitch以及Roll方向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发泡胶联合乳腺托架固定方式比单纯使用发泡胶固定效果更好,计划外扩边界也更小,因此推荐临床上乳腺癌放疗使用发泡胶联合乳腺托架固定技术。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胸中段食管癌采用3种不同放疗体位固定方式的摆位误差,分析不同放疗体位固定方式对锁骨上下区摆位误差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至2021年11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行调强放疗的73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56例、女性17例,中位年龄63.6(36.5~85.3)岁。73例患者分别采用3种不同的放疗体位固定方式:胸腹平架上举固定(双手交叉置于额头)组24例、胸腹平架体侧固定(双手置于体侧)组25例和颈胸一体架体侧固定(双手置于体侧)组24例。第1周行锥形束CT 5次,后续每周1次。记录配准前后区域内的左右(X)方向、头脚(Y)方向和腹背(Z)方向的平移摆位误差,测量3种不同放疗体位固定方式的肩锁关节平移摆位误差并分别计算肩锁关节的位置移动幅度ΔX、ΔY、ΔZ和三维空间位移d。组间两两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胸腹平架上举固定组、胸腹平架体侧固定组、颈胸一体架体侧固定组分别共行208、195和195次锥形束CT扫描,3组的平移摆位误差分别为X方向:(0.19±0.15)、(0.16±0.15)、(0.14±0.14)cm;Y方向:(0.30±0.24)、(0.27±0.22)、(0.21±0.20)cm;Z方向:(0.20±0.14)、(0.17± 0.18)、(0.16±0.17)cm。颈胸一体架体侧固定组在3个方向上的平移摆位误差均小于另外2组,除与胸腹平架体侧固定组在Y方向的平移摆位误差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5,P>0.05)外,其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85~5.89,均P<0.05)。3组的肩锁关节的三维空间位移d分别为(0.24±0.17)、(0.28±0.16)、(0.23±0.13)cm。胸腹平架上举固定组与颈胸一体架体侧固定组的肩锁关节的位置移动幅度ΔY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11±0.11)cm对(0.13±0.11)cm,Z=-2.16,P<0.05];胸腹平架体侧固定组与颈胸一体架体侧固定组的肩锁关节的位置移动幅度ΔZ [(0.18±0.15)cm对(0.12±0.10)cm,Z=-4.19,P<0.001]和肩锁关节的三维空间位移d [(0.28± 0.16)cm对(0.23±0.13)cm,Z=-3.63,P<0.001]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需要行锁骨上下区放疗的胸中段食管癌患者,采用颈胸一体架体侧固定方式在平移摆位误差和肩锁关节的三维空间位移上明显优于胸腹平架固定方式,可以有效提高锁骨上下区的治疗精准度。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乳腺癌术后放疗体位固定技术的摆位误差及重复性进行分析。方法:观察对象:乳腺癌术后放疗患者,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展开研究,纳入70例患者,患者放疗施以不同的体位固定方案,常规体位固定(对照组,n=35),热塑体固定(观察组,n=35),比较不同体位固定技术实施下患者的摆位误差及固定精确度指标。结果:在X轴、Y轴、Z轴摆位误差指标上,观察组患者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固定精准度比较,观察组94.28%(33/35)明显高于对照组77.14%(27/35),(x2=4.2000,p=0.0404)。结论:在乳腺癌患者放射治疗中,结合热塑体膜固定技术有助于稳定患者体位,减少摆位误差,提升固定精准度,价值显著,方案值得推荐。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头颈部肿瘤放疗中运用常规体位固定与发泡胶固定技术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方法:观察对象: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展开研究,纳入70例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对患者进行分组,一组予以常规体位固定(n=35,对照组),另一组予以发泡胶固定技术(n=35,观察组),比较不同固定方案的临床效果。结果:首次放疗时,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在X轴、Y轴、Z轴的体位摆位误差值比较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15d放疗后,X轴、Y轴、Z轴的体位摆位误差值比较,观察组患者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针对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发泡胶固定技术能够有效缩小体位摆放误差,提高放疗的精准度,提升放疗治疗效果,方案值得推荐。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儿童接受全脑全脊髓放射治疗时的体位固定技术。方法此文分析资料是2016年2月至2018年4月本医院收入行全脑全脊髓放疗的11例患儿,全部患儿的体位固定技术均采取热塑膜联合发泡胶垫,分析患儿放疗之前及之后各方向体位移动范围和体位误差。结果患儿行全脑全脊髓放疗之前及之后的水平方向、垂直方向、纵向方向体位移动范围分别是0.1mm-0.5mm、0.1mm-1.0mm、0.1mm-1.0mm,水平方向、垂直方向、纵向方向体位误差分别是(0.3±0.1)mm、(0.3±0.1)mm、(0.3±0.1)mm。结论对全脑全脊髓放疗的儿童采用热塑膜联合发泡胶垫的体位固定技术呈现较优临床效果,能够明显减少体位误差,提升体位固定准确性。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两种不同体位固定技术对胸腹部肿瘤放疗重复摆位精度的影响进行比较分析。方法:观察对象:胸腹部肿瘤放疗患者,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展开研究,纳入60例患者,按照不同体位固定技术,对患者进行分组,一组为对照组(真空垫参考中心确定法,n=30),另一组为观察组(模拟定位机辅助热塑体膜腹杆参考中心确定法,n=30),对比腹部肿瘤放射治疗时不同方向上摆位误差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接受胸腹部肿瘤放射治疗时X轴、Y轴及Z轴上平均摆位误差均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对比(p<0.05)。结论:临床对胸腹部肿瘤放射治疗中患者应用模拟定位机辅助热塑体膜腹杆体位固定技术有助于提高参考中心的准确度,降低放疗过程中患者的摆位误差,提高治疗效果,方案值得推荐。
简介:【摘要】目的 比较基于CBCT分析三种体位固定技术在盆腔肿瘤放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22年01月至2024年01月间90例盆腔肿瘤放疗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均接受CBCT分析,依据体位固定方法分为三组,真空垫组、碳纤维腹板+塑形垫+热塑膜组、低温热塑体膜组,各30例,比较应用效果。结果 三组X方向摆位误差无统计学意义(P>0.05),碳纤维腹板+塑形垫+热塑膜组Y方向摆位误差低于其他两组,真空垫组Z方向摆位误差大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 针对基于CBCT分析的盆腔肿瘤放疗患者,采取碳纤维腹板固定技术应用效果较好,摆位误差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