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4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攻击越来越泛滥,技术手段也越来越隐蔽。然而,类似于入侵检测系统的被动式攻击防御手段已经不能及时有效的减少攻击的危害,必须采用更有针对性的主动防御措施来应对新兴、复杂的网络攻击。因此,研究基于追踪溯源的主动确定攻击源头的技术在目前就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基于电子指纹的网络攻击溯源技术进行分析探讨。

  • 标签: 电子指纹 网络攻击 溯源技术
  • 简介:摘要:硅胶指纹膜指印是近些年随着生物识别技术运营而生的一类伪造指印。由于硅胶指纹膜指印近些年才进入大众视野,所以对于硅胶指纹膜指印识别的研究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其特征还没有被完全发掘且缺少系统的分类标准。又由于硅胶指纹膜指印仿真度高,仅用传统的宏观特征比对法难以将其识别,所以寻找新的识别方法也是当务之急。因此,本文将硅胶指纹膜指印特征以制膜特征、印面特征、细节特征、三级特征四大类对现有研究进行分类归纳,以求为硅胶指纹膜指印的后续研究助力。

  • 标签: 硅胶指纹膜 细节特征 三级特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心脏MR指纹成像(CMRF)技术是一种新的心脏MR定量成像方法,不受传统参数定量技术成像条件的限制,具有数据后处理方便等优势,可通过单次扫描,实时、可重复地获取T1、T2、T2*和脂肪分数等多种组织特征参数,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本文将从CMRF技术特点(脉冲序列、字典生成和模式匹配)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综述。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指纹成像 参数定量 心肌组织特性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肉豆蔻药材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以去氢二异丁香酚为参照峰确定共有峰,建立肉豆蔻HPLC指纹图谱;利用高分辨液质联用色谱法对共有峰进行分析,通过对特征峰一级质谱、二级质谱数据的计算及数据检索,指认共有峰的化学成分。结果建立了肉豆蔻的HPLC指纹图谱,10批样品的相似度均在0.9以上;共建立11个共有峰,根据高分辨液质联用色谱分析结果,对11个共有峰进行成分指认,11个化合物分别是甲基丁香酚(峰1)、利卡灵A(峰2)、肉豆蔻醚(峰3)、Odoratisol A(峰4)、2-(3,4-Dimethoxyphenyl)butanoic acid(峰5)、malabaricone D(峰6)、5'-Methoxy dehydrodiisoeugenol(峰7)、去氢二异丁香酚(峰8)、Malabaricone C(峰9)、4-Methoxy-6-{(2S,3S)-7-methoxy-3-methyl-5-[(1E)-1-propen-1-yl]-2,3-dihydro-1-benzofuran-2-yl}-1,3-benzodioxole(峰10)、利卡灵B(峰11)。结论建立的肉豆蔻HPLC指纹图谱可用于肉豆蔻药材的质量评价;利用高分辨液质联用色谱技术快速分析复杂成分的化学组成方法,对中药提取物及其制剂化学成分的鉴别分析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标签: 肉豆蔻(中药) 指纹图谱 串联质谱法 去氢二异丁香酚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本文介绍了电力变压器声学指纹监测系统的原理、组成及诊断方法,该系统能对电力变压器的典型异常状态进行监测预警,有效判断设备的健康运行水平。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血清代谢指纹采集方法筛选肺癌相关差异调控代谢物,为肺癌诊断提供候选标志物。方法在上海长海医院开展队列入组工作,共纳入2021年1月27日至6月4日的228例受试者,其中包括初诊确认肺癌患者97例和健康体检人群131名。根据标准流程采集入组队列血清样本,并通过分层随机抽样,将入组队列分为训练集和完全独立的验证集。采用纳米辅助激光解吸电离质谱对血清样品进行代谢指纹图谱采集。对训练集样本年龄、性别进行质量控制后,通过机器学习算法构建基于血清代谢指纹图谱的诊断模型,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模型的分类效能。结果通过新型纳米辅助激光解吸电离质谱,可在1 min内完成血清样品的代谢指纹提取,过程仅需消耗1 μl原始血清。针对训练集,基于此构建的分类器诊断肺癌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2(95%CI 0.87~0.97),敏感度为89%,特异度为89%。在独立验证队列中,AUC为0.96(95%CI 0.90~1.00),敏感度为91%,特异度为94%,没有表现出性能损失。确定了由5个代谢物组成的标志物组合,展示了肺癌患者的独特代谢模式。结论本研究结合血清代谢指纹图谱和机器学习建立了肺癌的诊断模型,用于区分肺癌患者以及健康对照,可用于临床的体外诊断。

  • 标签: 质谱 肺癌 代谢组指纹 机器学习 实验诊断
  • 简介:摘要:当前阶段,为了在犯罪现场或者证物上锁定犯罪嫌疑人的身份,刑事部门经常会通过采集指纹来进行检测,然后通过指纹这一特定的内容来确定犯罪嫌疑人的身份。通过指纹破案的历史发展悠久,我国执法机关通过指纹检测确定犯罪人最早始于秦代。随着历史的发展,指纹检测技术越来越成熟,逐渐成为刑事技术中不可或缺的案件侦破手段。本文就刑事技术中指纹检验的特点与应用进行介绍,重点探究指纹痕迹检验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 标签: 刑事技术 指纹痕迹 检验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指纹图谱技术在香梨鉴定中的使用效果。方法:将采于新疆、西藏、海南三地的香梨果,经LAV及相关插件和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办公环境的改变、文明程度和智能化要求的不断提高,传统的门锁和防盗栅栏等简单防护设施既破坏办公环境的整体形象,又不能安全有效的阻止犯罪分子的“作弊”而入。同时紧锁的门锁在发生火灾、地震等紧急情况时,难以开门处置。为了解决防护设施的安全问题,提高安防系统的识别准确度,科研人员采用活体指纹检测技术,对进入办公场所的人员进行指纹认证,并分析了系统应用情况,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 标签: 指纹 检测 识别 智能 安防
  • 简介:摘要:随着中药现代化的发展,中药质量标准的不断完善,作为传统医药重要组成的壮药也越受关注,越来越多的壮药被开发利用,其中不乏一些精品,然而壮药质量标准的定制也成为了壮药现代化任务之一。和中药类似,近年来许多学者对壮药的高效液相指纹图谱的研究解决了许多壮药质量控制的问题。本文就对近年来壮药高效液相指纹图谱的研究进行综述。

  • 标签: 壮药 高效液相指纹图谱 进展
  • 简介:摘要:指纹是最传统和最重要的物证之一,是少数可以认定人身的证据之一。随着计算机指纹自动识别系统的广泛应用以及我国全国指纹大库的建立及完善,指纹技术在侦查破案及法庭诉讼中发挥重要作用。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犯罪形态的变化,指纹技术也面临着基础性难题,阻碍了指纹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基于此,对指纹鉴定结论概率化表达方式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 标签: 指纹鉴定 结论概率化 表达方式
  • 简介:摘要:新技术成为驱动金融再进化的新动能,给金融行业带来更多加持。屏下指纹识别技术可以穿透各种不同的材质,从而达到识别指纹的目的。屏下指纹识别应用场景丰富,可以应用于智慧金融行业,重塑金融价值链。

  • 标签: 屏下指纹识别技术 智慧金融 应用 安全
  • 简介:摘要:通过生物指纹识别技术加强运维人员内网计算机的安全管理,实现内网计算机指纹识别登录,避免账号密码泄露、弱口令、未受控使用等安全问题,确保运维人员内网计算机安全访问的可控在控。

  • 标签: 电力信息 指纹识别 安全
  • 简介:摘要:以计算机为主的信息设备在工作时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电磁泄漏信号,这类信号中可能含有设备处理的敏感信息,通过一定的设备和算法可将其接收还原,因此对计算机电磁泄漏发射的安全防护尤为重要。计算机电磁泄漏信号中除了包含其处理的信息内容外,还包含能反映出设备身份唯一性的指纹特征,即电磁指纹。研究计算机电磁指纹提取与计算机个体唯一性鉴别,可应用于电磁信号监测、信息泄漏发射源确定、恶意改装设备和恶意硬件植入设备检测,实现对计算机有针对性地管控和防护,这对我国信息安全保密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分析了计算机电磁指纹产生的原因及表现形式,构建简化的计算机电磁泄漏信号产生模型,并基于产生模型将线性预测分析算法应用于计算机电磁指纹提取,最后基于电磁指纹实现计算机身份唯一性鉴别。

  • 标签: 电磁信息安全 电磁泄漏 电磁指纹 计算机个体识别
  • 简介:摘要:基于计算机电磁泄漏信号提取电磁指纹进而识别计算机个体与基于电磁信号识别无线通信设备类似,后者称为特定辐射源识别(Specificemitteridentification,SEI)。辐射源识别技术是通过信号处理方法从接收的电磁信号中提取出不同辐射源的本质差异信息,从而分辨通信辐射源个体,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军方提出。在国内外传统的辐射源识别研究中,多提取设备的开机瞬态电磁信号特征或稳态电磁信号特征,所用算法多为分形维数、小波变换、时频分析等算法,这些算法大都基于由设备主动发射的调制信号。与通信辐射源电磁指纹提取不同的是,计算机电磁指纹的提取是基于计算机在工作时无意识泄漏出去的宽带信号,其信号微弱、频率成分复杂,同时又容易受到背景噪声和环境响应的影响。计算机电磁泄漏信号从检测、接收、采集到特征分析都和通信辐射源有巨大差异,相关公开的研究工作也较少。本文主要分析计算机电磁指纹提取和识别技术研究。

  • 标签: 电磁信息安全 电磁泄漏 电磁指纹 线性预测分析 计算机个体识别
  • 简介:摘要:以计算机为主的信息设备在工作时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电磁泄漏信号,这类信号中可能含有设备处理的敏感信息,通过一定的设备和算法可将其接收还原,因此对计算机电磁泄漏发射的安全防护尤为重要。计算机电磁泄漏信号中除了包含其处理的信息内容外,还包含能反映出设备身份唯一性的指纹特征,即电磁指纹。研究计算机电磁指纹提取与计算机个体唯一性鉴别,可应用于电磁信号监测、信息泄漏发射源确定、恶意改装设备和恶意硬件植入设备检测,实现对计算机有针对性地管控和防护,这对我国信息安全保密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分析了计算机电磁指纹产生的原因及表现形式,构建简化的计算机电磁泄漏信号产生模型,并基于产生模型将线性预测分析算法应用于计算机电磁指纹提取,最后基于电磁指纹实现计算机身份唯一性鉴别。

  • 标签: 电磁信息安全 电磁泄漏 电磁指纹 计算机个体识别
  • 简介:摘要:基于计算机电磁泄漏信号提取电磁指纹进而识别计算机个体与基于电磁信号识别无线通信设备类似,后者称为特定辐射源识别(Specificemitteridentification,SEI)。辐射源识别技术是通过信号处理方法从接收的电磁信号中提取出不同辐射源的本质差异信息,从而分辨通信辐射源个体,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军方提出。在国内外传统的辐射源识别研究中,多提取设备的开机瞬态电磁信号特征或稳态电磁信号特征,所用算法多为分形维数、小波变换、时频分析等算法,这些算法大都基于由设备主动发射的调制信号。与通信辐射源电磁指纹提取不同的是,计算机电磁指纹的提取是基于计算机在工作时无意识泄漏出去的宽带信号,其信号微弱、频率成分复杂,同时又容易受到背景噪声和环境响应的影响。计算机电磁泄漏信号从检测、接收、采集到特征分析都和通信辐射源有巨大差异,相关公开的研究工作也较少。本文主要分析计算机电磁指纹提取和识别技术研究。

  • 标签: 电磁信息安全 电磁泄漏 电磁指纹 线性预测分析 计算机个体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