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探讨高效价免疫性抗A抗B中药防治效果。方法将82例IgG抗A(B)抗体效价比值>l512的孕妇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2例采用口服中药复方茵陈合剂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西药静脉推注VitC,同时口服VitE并吸氧治疗;两组定期检测血清免疫性抗体效价。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6.2%,发生新生儿溶血病2例;对照组有效率为76.7%,发生新生儿溶血病7例;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O.01)。结论中药复方茵陈合剂对降低母儿血型不合IgG抗A(B)抗体效价明显优于对照组,能有效地预防因母儿血型不合而造成的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中药汤剂简单、方便、有效,对围产期的保健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贺苏(7.2%NaCl和6%HES200/0.5)在严重代谢性酸中毒合并休克中的疗效及对PH值的影响。方法为前瞻、对照性研究。选择2009年8月至2011年4月入住新疆巴州人民医院ICU及急诊科PH值小于7.2未用碱性药物且平均动脉压(MAP)低于60mmHg的患者60例,其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16—70岁,平均39.6±2.61岁。排除标准年龄<18岁或>70岁的患者;孕妇、月经期妇女;严重肝肾功能障碍;高血压、冠心病;严重心衰。随机分成3组(每组20例),3组年龄性别构成具可比性,分别以平衡液+万汶各500ml(平衡盐LR组)、3%氯化钠4ml/kg+万汶500ml(高渗盐HIS组)、贺苏4ml/kg+万汶500ml(贺苏HES组)进行液体复苏,记录复苏前及复苏30、60、120min时的血压、呼吸、心率、尿量等,抽静脉血检测血气分析、电解质,应用有创血压监测测量中心静脉压(CVP)。采用SPSSl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数据,各组复苏前后指标应用重复测量设计资料的方差检验分析,组间比较应用(one—wayanalysisofvarianceANOVA)检验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复苏15min内HIS、HES组MAP即恢复到60mmHg以上,且PH值升高0.2以上;60min时LR组MAP恢复到60mmHg以上,但PH值无升高。120min时HES提高MAP和PH值的作用优于LR、HI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严重代谢性酸中毒合并低血容量性休克的救治中HES复苏效果及升高MAP、PH和尿量作用显著且持久,有利于改善体内酸碱平衡和组织灌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深龋治疗时,暂时保留部分近髓腐质的疗效。方法采用延期充填法,对1228深龋患牙进行垫底填充,随访6-24个月。结果24个月的成功率为98.78%,年轻人比年长者的成功率高。结论深龋保留部分近髓腐质的充填方法,可提高深龋保守治疗的成功率。
简介:对40份初选萝卜种质分别接种Xcc8004和XccBJ两个菌株,进行黑腐病苗期抗性鉴定,对其中8份代表性萝卜种质肉质根切片接种Xcc8004进行抗性鉴定和27份萝卜种质幼苗接种8个效应物基因进行过敏反应鉴定。结果表明:不同萝卜种质苗期对黑腐病的抗性存在显著差异,筛选出高抗Xcc8004的材料3份、抗病1份、中抗4份,高抗XccBJ的材料1份、抗病2份、中抗5份。萝卜苗期对Xcc8004和XccBJ的抗病性极显著相关,幼苗和肉质根对Xcc8004的抗病性极显著相关。筛选出17份对不同效应物表现过敏反应的萝卜种质。对效应物XC_0241表现过敏反应的种质数最多,对XC_0542和XC_0541表现过敏反应的种质数次之。不同抗源对不同效应物的过敏反应程度有所不同。稳定可靠抗病资源的获得为萝卜抗病育种和抗病机理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基础材料。
简介:目的分析抗核抗体在老年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的表现特征。方法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检测70例老年PBC患者及360例对照者的血清抗核抗体(ANA),并应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其抗线粒体抗体M2亚型(AMA-M2)、抗核点型SP100抗体、抗核膜型gp210抗体。结果70例老年PBC患者中有66例ANA阳性(94%),其中43例表现为混合荧光模式。AMA-M2检出率为90%。ANA主要荧光模式对老年PBC患者敏感性88%(62/70),特异性为91.6%(330/360),83.3%ANA滴度≥1:100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老年PBC患者ANA的荧光模型主要为核膜型、核点型、着丝点型、胞浆颗粒型,常表现为混合荧光模型,对于老年PBC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研究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中,肝素的不同给药途径对体外循环的抗凝效果的影响。方法将MHD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静脉端给药,一组为动脉端给药,透析治疗4-4.5小时,观察不同给药途径透析器的凝血情况和透析器的有效容积变化。结果从静脉端给药组透析器凝血情况和有效容积下降率为0%,动脉端给药组透析器凝血情况和有效容积下降率为12.5%。结论静脉端给药抗凝效果优于动脉端给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