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尽管人类替换恒牙的牙板在胚胎时就已经形成,但直到6~12岁期间才进行乳恒牙替换,这种替换恒牙时空启动的调控分子机制一直不清楚。因以往牙发育研究多以啮齿类动物为研究模型,没有乳恒牙替换,无法进行人类乳恒牙替换相关研究。本课题组经过10余年努力,创建小型猪牙发育研究平台,利用此大型动物模型开展乳恒牙发育替换模式和机制研究。明确了小型猪乳恒牙替换的时空发育模式,进一步的牙替换机制研究表明,乳牙发育速率快于颌骨产生的组织内生物应力;该应力上调乳恒牙之间间充质内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t-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2,RUNX2)-Wnt信号,抑制替换恒牙牙板发育,使替换恒牙牙板较长时间处于相对静止状态;该分子表达模式在人乳恒牙牙胚之间间充质内得到验证;乳牙萌出释放组织内应力引起Wnt信号从间充质转位至恒牙上皮启动恒牙发育。由此发现了组织内应力调控乳恒牙替换的机制,提出"组织内应力调控牙齿替换"学说。乳恒牙替换模式及调控机制的发现为通过调控生物力学及Wnt通路实现器官发育与再生提供了科学基础。
简介:摘要:目前 , 钢筋混凝土结构是应用最广泛的工程结构形式之一。土木工程的重要程度是根据其用途决定的。钢筋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必要组成部分之一 , 也是保证工程在规定的设计使用年限内满足安全性、适用性、耐久性三项功能要求的重要环节。在工程施工中,经常会遇到钢筋的品种或规格与设计要求不符的情况 , 为保证混凝土结构可靠度可进行钢筋代换。本文从钢筋代换 方法 的应用入手 , 为工程实际提供参考。 关键词:钢筋代换原则 ;等强度代换 ;等面积代换 ;挠度 ;裂缝控制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喹硫平代替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接受氯氮平治疗的10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4例。对照组继续给予氯氮平治疗,观察组改为喹硫平。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病情情况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89%,高于对照组的62.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病情及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CGI-SI(1.61±0.70)分低于对照组的(2.82±0.83)分,SF-12(33.96±3.17)分高于对照组的(30.91±3.07)分,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中,使用喹硫平替换氯氮平治疗,能够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缓解病情严重程度,提高生活质量,临床疗效十分理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国9个城市(简称九市)4~7岁儿童乳恒牙替换及其与体格生长的关系,分析恒牙发育长期变化趋势。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以4~7岁儿童为调查对象,于2015年6—10月在北京、哈尔滨、西安(北片),上海、南京、武汉(中片),广州、福州、昆明(南片)九市进行横断面调查,共37 973名儿童,其中男19 035名,女18 938名。6岁以下每6个月为1组,6~<7岁1岁为1组。现场检查乳牙脱落、恒牙萌出情况,测量身高、体重等,并依据2009年中国儿童生长标准计算体格指标Z分值。采用Probit概率单位回归方法计算换牙年龄。不同性别、地区、年龄分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t检验。并利用1995年中国九市儿童体格发育调查中乳恒牙替换相关数据,分析恒牙发育的长期变化趋势。结果九市37 973名儿童随着年龄增长换牙率逐渐增加,从4.0~<4.5岁的0.6%(42/7 568)增长至5.5~<6.0岁的30.3%(2 295/7 583),6.0~<7.0岁达到74.5%(5 680/7 627)。除4.0~4.5岁组外,无论城郊男童换牙率均低于女童(P均<0.05);城区换牙率(男5.5~<6.0岁、女4.5~<5.0岁组之后)略高于郊区,如6.0~<7.0岁组男童城郊分别为74.2%(1 427/1 924)、69.2%(1 305/1 885)(χ2=11.446,P<0.01)。九市儿童换牙年龄为6.00(95%CI: 5.98~6.01)岁。换牙年龄的第3~97百分位变化范围为4.88~7.11岁。女童中位换牙年龄(5.94岁)早于男童(6.06岁);城区(5.94岁)早于郊区(6.05岁);北片(5.97岁)、中片地区(5.97岁)略早于南片地区(6.05岁)。已换牙儿童体重、身高、体质指数Z分值均高于未换牙儿童(0.35±1.17比0.03±1.13、0.32±1.00比0.03±1.02、0.23±1.16比0.04±1.13,t=20.81、21.67、12.09,P均<0.05)。与1995年相比,2015年5.0岁以后儿童换牙率明显提高,如城区男童6.0~<7.0岁组1995年为63.8%(1 146/1 796),2015年提高至74.2%(1 427/1 924)(χ2=46.748,P<0.01);中位换牙年龄2015年较1995年提前0.24岁。结论九市4~7岁儿童换牙年龄女童早于男童,城区早于郊区,北、中片早于南片地区。换牙早晚与体格生长水平有关。近20年换牙年龄存在小幅提前趋势。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中低温停循环(moderate hypothermia circulatory arrest,MHCA)结合双侧顺行性脑灌注(bilateral selective antegrade cerebral perfusion,bSACP)在全弓替换及支架型人工血管置入术治疗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type Stanford A aortic dissection,TAAD)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安贞医院主动脉疾病诊疗中心2019年7月至2020年1月在MHCA(29℃)及bSACP辅助下治疗的15例急性TAAD病例(改良组),采用同期在MHCA(25℃)及单侧选择性脑灌注(unilateral selective antegrade cerebral perfusion,uSACP)辅助下治疗的26例急性TAAD患者作为对照(传统组)。全组患者均为复杂A型主动脉夹层,平均年龄49岁,男性32例(78%),高血压病36例(87.8%)。根部操作包括窦部成型13例(31.7%),升主动脉替换29例(70.7%),Bentall 12例(29.3%)。弓部操作均为全主动脉弓替换+支架型人工血管置入术。结果全组住院死亡2例(4.9%),脑梗塞3例(7.3%),短暂性神经功能障碍5例(12.2%),截瘫2例(4.9%)。传统组与改良组上述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2例(7.7%)对0例,P=0.524]、[3例(11.5%)对0例,P=0.287]、[4例(15.4%)对1例(6.7%),P=0.636]、[1例(3.8%)对1例(6.7%),P=1.000]。改良组术后主要不良事件为短暂性神经功能障碍及迟发性截瘫各1例。改良组的手术、体外循环、阻断、停循环、顺行性低流量脑灌注、呼吸机辅助、ICU滞留时间及术后48 h引流量均小于传统组。组间新发急性肾衰行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和再次开胸探查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MHCA(29℃)及bSACP辅助下采用全弓替换及支架型人工血管置入术治疗急性TAAD早期结果良好。与传统组相较,改良组的呼吸机辅助、ICU滞留时间及术后48 h引流量显著减少。
简介:摘要:现阶段,市场上出售的材料种类繁多,加之性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必须要采取合理的方案对其进行分析,由此才能保证选取的材料符合项目建设的标准和要求。建筑材料的使用能够让施工变得更为顺畅,同时也让人们的生产和生活获得了可靠地保障。建筑材料质量的好与坏能够直接的影响到项目本身的质量,若是没有对其进行严格的考察,将会使得项目建设中出现安全事故,因此必须要强化对建筑材料的检测,本文笔者根据工作实践经验对工程建筑材料检测技术技术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简介:[内容摘要 ]技术状态管理起源于美国 50年代,以后被越来越多的工业发达国家所采用。我国在 20世纪 70年代修订《军工产品质量管理条例》过程中,从美国武器采办制度中引进了“技术状态管理”的概念,要求军工产品承制单位健全技术状态管理制度,严格控制技术状态的更改。技术状态管理是系统工程管理的重要工具,是项目管理、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现行标准 GJB 3206A-2010《技术状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