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2016年底,澳门大学颁授贾平凹荣誉博士,我躬逢其盛并在讨论会发言时面呈贾博士行书对联一幅,云“江海万里水云阔,草木一溪文字香。”这也算是一种评论。贾先生当即慷慨表示要回赠我一幅书法。当时我笑日:“这就是真正的抛砖引玉啊”众人欣然。而今我要在此管窥一下贾老师的手稿了,也真诚希望能够抛砖引玉,得到大家的批评。

  • 标签: 贾平凹 手稿 抛砖引玉 澳门大学 讨论会 博士
  • 简介:新课程改革以来中小学音乐课堂的乐谱学习还停留在较为浅显的阶段,乐谱学习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实践证明,乐谱学习应在实践中进行,要循序渐进,要结合歌曲重难点进行,要充满音乐之美,这样的乐谱学习才能对小学音乐教学产生积极影响。

  • 标签: 音乐教学 乐谱学习 有效 美感
  • 简介:本研究使用显微拉曼光谱对17件哥伦比亚大学藏的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10世纪有确切年代的古埃及手稿上的黑色颜料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发现黑色颜料的拉曼谱线随手稿年代的不同而规律变化着.这一发现可以为古代手稿的年代分析提供一种新的无损分析手段.

  • 标签: 显微拉曼光谱 古埃及 手稿 哥伦比亚大学 无损分析 公元前
  • 简介:乐谱作为承载乐曲的载体,本身就是一个庞大的信息库,其通过视觉图形对听觉信息进行转换,追求对音乐作品的完整记录与流传。乐谱的研发是站在作曲人的角度而发展起来的,其中过于专业的音乐符号以及所承载的多维度音乐信息使得初学者难以入门。随着近年来音乐实践的不断推进以及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寻找一种更为易学的乐谱记录和展现方式,从而彻底摆脱传统记谱法带给音乐初学者的困扰。因此文章将从乐谱的概念出发,结合认知过程、信息可视化、联觉效应来进行乐谱的信息可视化初探。

  • 标签: 乐谱可视化 信息可视化 动态乐谱
  • 简介:继鲁迅书稿手稿、钱钟书书信手稿引发的侵权官司后,3月13日,茅盾手稿侵权案第三次开庭审理。因认为拍卖公司天价拍出茅盾手稿涉嫌侵犯相关著作权,茅盾的孙子等3名亲属对南京经典拍卖有限公司提起诉讼,后又将手稿卖家张某追加为被告。这份被拍卖稿,是茅盾于1958年写下的一篇评论文章《谈最近的短篇小说》的手稿,

  • 标签: 拍卖公司 提起诉讼 手稿 茅盾 天价 侵权官司
  • 简介:《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奠基之作,也是马克思技术哲学的发端。马克思不囿于流行的工具主义对其技术价值观的桎梏,将注意力集中于社会技术即社会生活中的技术现象当中,把对技术的思考寄寓于对机器、工业、劳动等现象的考察。马克思对技术问题的探究始终与人的问题相结合,强调技术实践,阐明了人的异化必然导致技术的异化,技术的异化也是劳动异化所带来的人同人相异化。技术价值集中体现在发展中人的价值。

  • 标签: 马克思 技术哲学 异化劳动 技术中性论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 简介:劳动力商品理论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正是通过劳动力商品理论区分了劳动与劳动力,并以劳动力商品的二重性深刻地揭示了资本社会形式下剩余价值的源泉与剥削的实质。而作为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研究最重要的成果之一,《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是马克思从古典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论向劳动力商品理论转变的桥梁;深入研究这部手稿中的劳动力商品思想,对于从整体上认识马克思劳动力商品理论的发展、把握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脉络具有重大的意义。

  • 标签: 劳动 劳动力 劳动力商品 剩余价值
  • 简介:《巴黎手稿》是马克思形成唯物史观实现哲学变革的秘密诞生地。通过对现代批判运动的批判,回答了马克思重提对黑格尔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批判的理由。并通过对黑格尔哲学的真正诞生地《现象学》的研究,既肯定了黑格尔辩证法的伟大贡献,同时也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思辨性质进行了指证。

  • 标签: 《巴黎手稿》 马克思 黑格尔辩证法 批判
  • 简介:巴隆安(Balungan),在甘美兰音乐中具有两种基本含义,一是核心旋律;二是演奏核心旋律的乐器.巴隆安旋律是甘美兰乐队各件乐器音高、旋律演奏的依据,也是各件乐器即兴发挥的参照物和约束者.在学习演奏甘美兰音乐时,首先理清自己所演奏的乐器与巴隆安旋律之间的关系,有助于自己更好地理解、掌握甘美兰演奏.

  • 标签: 甘美兰 巴隆安旋律 巴隆安乐器 旋律来源
  • 简介:能够在工作中接触到许多作家的珍贵手稿,这种机会相当难得。每次翻阅这些手稿,我都感觉自己是在与这些大师们进行一场无声的交流。《演员的自我感觉》这部手稿,是我偶然间发现的,当时我正在整理档案库房里的文物,无意间发现了这部尘封已久的手稿。我小心翼翼地打开大信封,手稿是用蓝色墨水书写在中国青年艺术剧院专用稿纸上的,从右往左竖排书写,第一页有作者书写的标题《演

  • 标签: 传奇一生演员 公主孙维世 孙维世传奇一生
  • 简介: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通过国民经济学的研究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批判,揭示了国民经济学的暂时性、狭隘性与剥削性,并通过资本主义制度下异化劳动的研究,从理论上分析了无产阶级生存的异化状态的表现及其与人的类本质的背离发生的逻辑关系。

  • 标签: 异化劳动的四个规定 逻辑关系
  • 简介:在《第三手稿》中,马克思对黑格尔的批判与有关共产主义的论述之间具有某种一致性。以私有财产为视角,这种一致性表现在:首先在私有财产的两种扬弃形式与他在批判黑格尔时所进行严格区分的两种扬弃形式之间具有一致性;其次,在私有财产的积极本质与他在批判黑格尔时所考察的异化的积极意义之间具有一致性;最后,在私有财产的扬弃方式与他在批判黑格尔时所发现的扬弃的破绽之间具有一致性。

  • 标签: 私有财产 辩证法 共产主义
  • 简介:本文主要介绍马克思晚年为《资本论》第2册所写手稿的总体情况,以及恩格斯在这些手稿的基础上编辑发表《资本论》第2卷的经过。除了写于1865年上半年的第1稿,第2卷手稿的写作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为1867—1870年,马克思在此期间共为第2册写下10份手稿;在1870-1882年的第二个时期,马克思共写了6份和第2册有关的手稿。恩格斯在编辑时尽量采用较新的文稿,严格进行文稿的选择,保留了马克思设想的结构,适当地加上了标题,区分了一些重要概念。特别是第3篇的编辑,恩格斯的概括和提炼具有再创造的性质。

  • 标签: 《资本论》第2卷 手稿 恩格斯
  • 简介:《第六章直接生产过程的结果》是马克思1864年上半年撰写的《资本论》第一卷最后一章的手稿。《第六章直接生产过程的结果》分作三节,阐明的核心观点和基本问题是,孕育着剩余价值的商品作为资本直接生产结果所具有的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本质,资本的生产过程向资本的流通过程过渡的中介关系。马克思对资本直接生产过程结果阐释表明:不仅生产过程的物的条件表现为生产过程的结果,而且物的条件的特殊社会性质也是如此;直接生产过程是具有特殊资本主义特征的整个生产关系的再生产;特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分裂为两极”趋势,为扬弃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新的社会形态创造出物质基础和现实条件。《第六章直接生产过程的结果》虽然没有收入《资本论》第一卷德文第一版,但马克思在这部手稿中,从直接生产过程结果上对资本主义经济关系作出的探索,无论是对《资本论》第一卷理论体系和科学方法、还是对马克思经济思想历史与当代的研究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 标签: 马克思 《资本论》第一卷 直接生产过程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