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手指皮肤套状撕脱伤是一种严重的急性职业性手外伤,多为机械性损伤,临床处理难度大,并发症多,可出现严重的手部畸形及功能障碍。显微手术回植治疗是手指皮肤逆行套状撕脱伤的主要治疗手段,术后精细化护理和科学的个性化职业康复是影响手术效果和患者重返社会及劳动岗位的关键。本文通过对16例手指皮肤逆行套状撕脱伤患者随访6~12个月,用患指主动活动范围(TAM)评定伤指的运动功能,分析术后精细化护理措施的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小鼠坐骨神经挤压伤模型中靶肌肉内神经肌肉接头(NMJ)与肌梭在神经损伤后及再生中的失神经、神经再支配的变化过程。方法2019年1月至2019年10月,18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坐骨神经挤压伤组(损伤组,12只)和对照组(假手术组,6只)。损伤组分别在损伤后1、2、3 d及4周取材,对照组于损伤后3 d及4周后取材,均取手术侧胫前肌,行神经纤维丝抗体(NF)、突触素抗体(Syn)以及荧光偶联的银环毒素(α-BTX)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所得数据使用非配对t检验进行数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坐骨神经损伤3 d后,损伤组中完全失神经支配的神经肌肉接头比例为(92.40±8.85)%,与对照组(5.19±1.32)%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损伤2 d后,损伤组的肌梭中两端的γ-运动神经成分即消失,位于其中部的感觉神经螺旋缠绕结构于伤后3 d消失。损伤4周后,对照组与损伤组在神经肌肉接头的神经支配情况相比,未获神经支配[分别为(3.02±0.78)%和(4.22±2.08)%]、部分获神经支配[分别为(6.44±1.91)%和(7.94±2.12)%]以及完全神经支配[分别为(90.54±10.44)%和(87.84±13.89)%]两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损伤后4周时,损伤组中肌梭的神经再支配不佳,两端的乙酰胆碱受体已有神经支配,但不完全;肌梭中部神经纤细、不连续且无典型的螺旋缠绕结构。结论坐骨神经损伤后,NMJ和肌梭失神经速度相当;肌梭的运动神经先于感觉神经发生变性。神经肌肉接头易于被再生的神经支配,但肌梭的神经再支配较为困难,其中,肌梭的运动神经较感觉神经容易恢复神经再支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同指背侧局部转移皮瓣与指掌侧固有动脉背侧支血管链皮瓣瓦合修复手指末节脱套伤的临床疗效。方法2017年6月至2019年5月,应用同指背侧局部转移皮瓣与指掌侧固有动脉背侧支血管链皮瓣瓦合修复手指末节脱套伤27例27指。男19例,女8例;右手15例,左手12例;指别:示指9例,中指6例,环指7例,小指5例;年龄40~63岁,平均52岁;致伤原因:绞伤17例,碾压伤10例;清创后创面面积为2.3 cm×1.5 cm~4.2 cm×2.3 cm。采用指背局部转移皮瓣修复背侧缺损,面积为1.6 cm×1.0 cm~2.6 cm×2.1 cm,供区直接拉拢缝合;指掌侧固有动脉背侧支血管链皮瓣修复掌侧缺损及局部转移皮瓣供区创面,面积为2.2 cm×1.7 cm~3.5 cm×2.5 cm,其携带的指掌侧固有神经背侧支与创面内指掌侧固有神经残端缝接,供区创面取全厚游离皮片移植修复。术后随访采用门诊复查、电话结合微信视频的方式,观察皮瓣成活、外观、感觉恢复及伤指功能情况。结果所有54块皮瓣全部成活,其中2例指掌侧固有动脉背侧支血管链皮瓣因静脉回流障碍而出现张力性水疱,及时拆除蒂部部分缝线,经换药处理皮瓣顺利成活,供区植皮一期愈合。随访时间10~23个月,平均14个月。手指末节外形良好,皮瓣不臃肿,颜色及质地与周围组织相近;供区无明显凹陷及色素沉着。末次随访时指掌侧固有动脉背侧支血管链皮瓣静态TPD为5~10 mm。伤指活动度参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优18例,良8例,可1例,优良率为96.3%。按照Michigan手部功能问卷评定标准,20例患者对手指整体外观非常满意,7例表示满意。结论同指背侧局部转移皮瓣与指掌侧固有动脉背侧支血管链皮瓣瓦合修复手指末节脱套伤,手术操作简单,皮瓣血供恒定,疗效满意,供区副损伤小,是治疗手指末节脱套伤较理想的方法之一,便于基层医院急诊推广应用,尤其适合不接受足趾游离移植的中老年患者。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指动脉背侧支带蒂皮瓣与V-Y推进皮瓣瓦合修复手指指端脱套伤及掌背动脉返支逆行带蒂岛状皮瓣接力修复近节背侧供区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2016年6月—2019年1月,唐山市第二医院手外科收治21例第2~5指指端脱套伤患者,其中男14例、女7例,年龄24~60岁,进行回顾性临床随访研究。清创后创面面积为2.0 cm×1.5 cm~3.5 cm×2.2 cm。于患指近节背侧设计带指固有神经背侧支和指背神经的指动脉背侧支带蒂皮瓣修复患指末节背侧创面,皮瓣面积为1.6 cm×1.5 cm~2.6 cm×2.4 cm;于患指掌侧设计V-Y推进皮瓣修复患指末节掌侧创面,皮瓣面积为0.8 cm×0.6 cm~2.0 cm×1.5 cm。采用掌背动脉返支逆行带蒂岛状皮瓣修复近节背侧供区软组织缺损,皮瓣面积为1.8 cm×1.7 cm~2.8 cm×2.6 cm,手背皮瓣供区直接缝合。观察术后3种皮瓣成活情况及随访时皮瓣的血运、外观。末次随访,测量3种皮瓣静态两点辨别觉距离,采用Michigan手部功能问卷评估患者对手部外观的满意度,参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估患指关节总活动度。结果术后所有皮瓣完全成活,其中1个指动脉背侧支带蒂皮瓣表面出现张力性水疱,经拆除蒂部缝线、换药处理后创面愈合。随访6~20个月,平均12个月,3种皮瓣外形美观、质地柔软、色泽与周围组织相近,手背供区仅残留线性瘢痕。末次随访时,V-Y推进皮瓣静态两点辨别觉距离为4~7 mm,指动脉背侧支带蒂皮瓣静态两点辨别觉距离为5~10 mm,掌背动脉返支逆行带蒂岛状皮瓣静态两点辨别觉距离为8~15 mm。16例患者对手部外观非常满意,5例患者对手部外观满意;患指关节总活动度评定为优17例、良4例。结论指动脉背侧支带蒂皮瓣与V-Y推进皮瓣瓦合修复手指指端脱套伤及掌背动脉返支逆行带蒂岛状皮瓣接力修复近节背侧供区软组织缺损,手术方式简单可靠,患指外观、功能恢复良好,供区损伤小。
简介:【摘要】一年级孩子在计算时扳手指的现象非常严重,这种现象让家长感到很担忧,让老师感到很无奈。到底应该怎么样正确看待学生扳手指计算这一现象呢?真的可以让学生扳手指计算吗?本文深度探究扳手指现象,同时多策略跟进,使学生在扳手指中实现真学习。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指关节骨折脱位的内固定方法及其疗效。方法:2010年6月一2021年1月,对25例28处手部关节内骨折的患者,分别釆用张力带钢丝、微型螺钉和克氏针夹扣法固定的方法进行治疗。并比较三种固定方法在近节指骨基底撕脱性骨折、近侧指间关节各型骨折的应用选择及效果。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11.5年,平均6.4年。术后28处骨折均愈合。根据主观和客观征象进行评定:优25处,良3处。X线片征象显示:优23处,良5处(为陈旧骨折)。手指关节活动度为55°~110°,平均700。结论:对手指关节内骨折,应重视骨折的精确复位和关节周围韧带的保护、修复,指间关节侧方骨折脱位釆用张力带钢丝固定或微型螺丝钉固定,指间关节背侧和掌侧撕脱性骨折釆用克氏针夹扣法固定可获得较满意的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指关节骨折脱位的内固定方法及其疗效。方法:2010年6月一2021年1月,对25例28处手部关节内骨折的患者,分别釆用张力带钢丝、微型螺钉和克氏针夹扣法固定的方法进行治疗。并比较三种固定方法在近节指骨基底撕脱性骨折、近侧指间关节各型骨折的应用选择及效果。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11.5年,平均6.4年。术后28处骨折均愈合。根据主观和客观征象进行评定:优25处,良3处。X线片征象显示:优23处,良5处(为陈旧骨折)。手指关节活动度为55°~110°,平均700。结论:对手指关节内骨折,应重视骨折的精确复位和关节周围韧带的保护、修复,指间关节侧方骨折脱位釆用张力带钢丝固定或微型螺丝钉固定,指间关节背侧和掌侧撕脱性骨折釆用克氏针夹扣法固定可获得较满意的疗效。
简介:摘要:本文针对手指收到损伤、残缺、截肢,但没有完全失去完整手指的手指残缺者研发一种简易、不需要电力,并且基于手指剩余体征控制的生活辅助器械,其中包含套式虚拟骨骼,旨在提高一部分残疾人的生活品质,让残疾人参与生产生活,创造社会价值。
简介:摘要:与传统的挤压生产工艺相比,连续挤压技术取消了加热工序,不仅缩短了工艺流程、而且大幅度缩短了生产周期、降低了产品的单位能源消耗。连续挤压技术将压力加工中无用的摩擦力转变为变形的驱动力和加热源,节能效果显著,符合低碳经济的要求。连续挤压技术由于高效、节能、绿色环保、低耗的工艺技术特点,使其迅速的在铜加工行业中推广,尤其是在电工用紫铜材加工领域,连续挤压技术和装备都得到了良好的推广和应用。
简介:摘要:着经济和城市建设的发展,城市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市政道路下布置有煤气、热力、电力、给排水管道等各种地下管线,当需要新敷设地下管线时,传统的明挖施工因需要破坏道路,中断交通,改迁地下管线而无法实施。此时,顶管施工就比较合适。顶管施工不影响地面交通,不需要迁改地下管线,在交通繁忙、居民稠密、商业密布的城市中心地区,以及旧城改造和城市扩展工程中,顶管施工已成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一种不可缺少的施工方法,应用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