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 要:会计是识别、计量、记录和评估收入和支出的任务,作为提供决策信息的有力工具和控制经济活动的主要手段,在现代市场经济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当今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我国的会计结构还处于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适应会计,促进经济发展,我们需要对我国会计的变化和重要的学习经验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
简介:自1992年11月我国财政部颁布《企业会计准则》以来,我国会计界以制度创新为突破口,开始了与国际会计惯例接轨的深层次的会计改革。这场改革将“建立一个在《会计法》的指导下,以会计准则为核心,以会计准则指南为补充的既符合国际惯例,又有中国特色的会计准则体系。”(葛家澍,1997)这意味着,将以体现市场运作要求的会计准则,取代基于计划经济体制的统一会计制度。反思制度改革的现状,不难看到以下不容忽视的负面效应:一、艰难的过渡:双轨运行下的矛盾象以往会计制度的制定一样,建立会计准则体系也是一种政策选择,属于政府会计管制的行政行
简介:2006年2月15目,在人们的热切期盼中,财政部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和《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财政部令33号、财会[200613号、4号),从而一举实现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审计准则与国际趋同。这是我国改革开放近30年来,在持续不断进行的会计(含审计)改革的基础上,完成的一次历史性跨越。正如财政部副部长、会计准则委员会主席楼继伟在10月8目在京召开的会计准则委员会暨中国注册会计9币协会审计准则委员会全体会议上所讲:“财政部2006年初发布的企业会计和审计准则体系,顺应了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客观需要,实现了与国际准则的实质性趋同,提升了中国会计、审计的国际地位。”Alliott集团执行董事DavidAlmond先生在接受《中国财经报》记者时说:“中国新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实质性趋同,对于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将促进中国经济发展和提升中国在国际资本市场的地位。目前,全世界范围内都在采用国际会计准则,中国的新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程度很大,这意味着中国在会计准则建设的道路上步伐迈得很大,已经跨入国际会计准则大家庭的行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