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慢性心脏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具有的临床特征以及依据患者特点所具有的治疗原则。方法我院2010年11月05日到2013年11月05日通过检查360例肺心病患者发现有慢性心脏合并心律失常患者243例,对患者的心律失常类型加以分析并进行总结。结果360例肺心病患者有243例(67.5%)出现心律失常并发症。并发症类型主要包括窦性心动过速、房期前收缩、心律不齐等。在243例心律失常患者中有肺部感染患者211例,低氧血症患者146例,心力衰竭患者123例,电解质紊乱患者173例,与非心律失常组患者比较差异及其显著。243例中大于60周岁的患者有186例(76.54%),小于60周岁的患者有57例(23.46%),差异极其显著。结论慢性心脏患者的心律失常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与患者的年龄、肺部感染、低氧血症、心力衰竭、电解质紊乱等因素有关,进行综合分析治疗可以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心律失常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慢性心脏(以下简称肺心病)并发心律失常,并不少见。它是严重肺部感染,高碳酸血症的后果之一。在这组异常中,起源异常多于传导异常。与同时伴有冠心病,电解质紊乱有关,治疗上则针对原因而治。

  • 标签: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心律失常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心脏合并心律失常的类型和病因。方法将慢性心脏患者分为并发心律失常组42例,无并发组40例,观察并发心律失常组病例的心律失常类型分布情况,两组病例在治疗过程中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慢性心脏患者在住院接受治疗以后发现心率失常的类型较多,本次检查中发现窦性心动过速20例,窦性心动过速和房性早搏的概率较高,其中窦性心动过速占比47.6%,房性早搏占比28.6%。慢性心脏并发心率失常病例中,心房颤动4例,占比9.5%;室性早搏2例,占比4.8%;心房扑动2例,占比4.8%;左束支传导阻滞1例,占比2.4%;房室传导阻滞1例,占比2.4%;其中窦性心动过速和房性早搏的发生率较高。年龄>60岁的老年人高发心率失常。电解质异常、低血氧症、心力衰竭、肺部感染是常见的并发症。并发心律失常组并发肺部感染42例,占比100%;无并发组并发电解质异常15例,占比37.5%;无并发组并发低血氧症11例,占比27.5%;无并发组发电解质异常心力衰竭15例,占比37.5%;无并发组发肺部感染35例,占比87.5%;并发心律失常组并发症的发病几率要高于无并发组。结论针对引发心律失常的原因进行治疗,当慢性肺心病与心力衰竭同时出现时,患者体内的血管的阻力不断增加,容易引发低血钾发生,继而导致心律失常甚至死亡。在慢性心脏合并心律失常的治疗过程中使用抗心律失常的药物都能够使心律失常的症状减轻,能够帮助患者尽早康复。

  • 标签: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心率失常 治疗方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老年慢性心脏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3年8月-2015年8月来诊治的142例老年慢性心脏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按照有无心律失常分为两组,其中心律失常组92例、心律正常组50例。总结老年慢性心脏的类型并分析两组间的相关因素。结果本研究中老年心脏合并心律失常发病率为64.8%。主要心律失常类型为房期前收缩,占16.9%,其他依次分别为窦性心律不齐、室期前收缩、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左右束支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心律失常组低氧血症、心力衰竭、肺部感染、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发病率与心律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多数老年慢性心脏患者均有潜在心律失常表现,影响心律失常的因素较多,及时通过心电图检测对预防心律失常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并发 心律失常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心脏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症状,分析并总结诊治方法和临床经验。方法随机选取我院120例慢性心脏的患者,统计临床资料,同时给予患者24h的心电监护,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可根据有关规定给予一级护理。及时发现患者是否出现心律失常的症状。结果在本组参加试验的120名患者中有52(43.33%)例发生心律失常的现象。其中心律失常类型以窦性心动过速为主,有29例(55.77%)。其次有房心律失常及室心律失常以及房室传导阻滞。另外发现心律失常的发生与年龄、肺部感染、心率衰竭、电解质紊乱等因素密切相关。结论慢性心脏的患者并发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较高,在严密监控患者的心率变化的前提下,在治疗上不仅仅要准确使用药物来抵抗或是缓解心律失常,更重要的是找出病因对症治疗。

  • 标签: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心律失常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心脏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方法:选取2023年3月~2024年3月收治的老年慢性心脏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有无心律失常进行划分,心律失常正常的52例为对照组,心律失常的68作为观察组,并对其病症类型与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经过研究发现,120例老年慢性心脏患者合并心律失常68例,发病率56.67%,其中房期前收缩为占比最高的心律失常类型,占比16.67%。低氧血症、心力衰竭、肺部感染、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均是诱发心律失常的相关因素,组间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数老年慢性心脏患者有潜在心律失常表现,影响心律失常的高危因素相对较多,因此针对该类患者需及时接受心电图检测,进而预防心律失常,以加快患者恢复速度。

  • 标签: 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心律失常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慢性心脏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对我院在2013年2月到2015年2月期间接收的160例慢性心脏并发心律失常患者诊断和治疗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60例患者中房性早搏患者72例,室性早搏患者50例,房颤患者33例,室上速患者5例。所有患者经治疗后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结论对于慢性心脏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临床病情比较复杂,在治疗过程中在基础治疗的同时还需要结合患者的心律失常类型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同时针对病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 标签: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心律失常 诊治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慢性心脏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对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180例慢性心脏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诊断和治疗的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①室心律失常室性早搏33例,占18%;②室上性心律失常房性早搏76例,占42%,结早搏9例,占5%,短阵房速9例,占5%,室上性心动过速17例,占9%,心房颤动20例,占11%;③心脏传导阻滞不完全房室传导阻滞4例,占2%,完全房室传导阻滞11例,占6%,右束支传导阻滞(不完全和完全)6例,占3%。结论对慢性心源性心脏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临床病情复杂,在诊治过程中在基础治疗的同时还需结合患者的心律失常的类型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 标签: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心律失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稳心颗粒治疗慢性心脏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3月-2013年11月收治的慢性心脏合并心律失常的患者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内科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稳心颗粒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以及动态心电图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9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动态心电图有效率为88.6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稳心颗粒治疗慢性心脏合并心律失常可以取得比较理想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稳心颗粒 肺心病 心律失常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慢性心脏并发心率失常的原因,研究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4年6月~2015年7月的145名慢性心脏患者,对比并发心律失常的患者和无心律失常患者的不同。结果对比发现,两组患者在性别、病程、体制方面相差不大,检测结果不同之处有并发心律失常的患者在年龄、低血氧症、肺部感染、心力衰竭、电解质紊乱、高碳酸血症相差显著(P<0.05);本次治疗有效率为98.62%。结论年龄、肺部感染、心力衰竭、电解质紊乱、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是并发心律失常的六大因素。对于心律失常的治疗要消除诱发因素,用药需结合患者具体情况进行。

  • 标签: 慢性源性心脏病 心律失常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慢性心脏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及诱发原因,为治疗此类患者提供参考数据。方法纳入本院近年来收治慢性心脏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100例并以是否并发心律失常为依据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50例,无并发心律失常,观察组患者50例,并发心律失常。对其临床资料以回顾方法进行分析,归纳慢性心脏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临床特征和病因。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心律失常情况如下窦性心动过速、房室早搏、房心动过速、室性早搏、心房颤动、左束支传导阻滞、右束支传导阻滞、心房扑动、房室传导阻滞等;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发生如低氧血症、心力衰竭、肺部感染、电解质酸碱失衡等并发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心脏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以窦性心律过速、房室早搏比例相对较高,可有效降低并发心律失常情况。

  • 标签: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心律失常 临床特征 病因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慢性心脏合并心律失常采用稳心颗粒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与探讨。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慢性心脏合并心律失常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时间2020年7月-2021年8月;按照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25例(采取常规治疗)和实验组25例(基于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稳心颗粒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电图效果及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 实验组患者心电图疗效及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较常规组高,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 慢性心脏合并心律失常采用稳心颗粒治疗疗效确切,可有效促进患者病症的缓解,保证其生存质量;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心律失常 稳心颗粒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揭示慢性心脏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发病引致原因。方法:2021年1月-2021年12月,将330例慢性心脏并发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两组,各165例,参照组常规治疗,研究组系统治疗,测算对比两组的治疗有效率计量指征,以及接受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计量指征。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计量指征高于参照组(P<0.05)。治疗前,研究组的生理机能计量指征、生理职能计量指征、躯体疼痛计量指征、一般健康计量指征、主观精力计量指征、社会功能计量指征、情感职能计量指征,以及精神健康计量指征与参照组大致相当(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生理机能计量指征、生理职能计量指征、躯体疼痛计量指征、一般健康计量指征、主观精力计量指征、社会功能计量指征、情感职能计量指征,以及精神健康计量指征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为慢性心脏并发心律失常患者实施系统治疗,效果优质,值得推广。

  • 标签: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心律失常 临床特征 发病原因 探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稳心颗粒治疗慢性心脏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方法,为心脏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医院2015年1月-2017年6月间接诊收治的64例慢性心脏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上述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2例患者,观察组32例患者。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使用稳心颗粒进行对症治疗。经过差异化的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率。结果对比分析后,采取稳心颗粒治疗慢性心脏合并心律失常的观察组在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率上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院采取稳心颗粒治疗慢性心脏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方法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研究。

  • 标签: 稳心颗粒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心脏疾病 心律失常
  • 简介:目的:研究在慢性心脏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中,稳心颗粒的临床价值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60例慢性肺原性心脏合并心律失常患者,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所有患者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对症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辅以稳心颗粒,然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和比对。结果:经过系统的治疗,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心律失常改善疗效为83.33%;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心律失常改善疗效为90.00%,两组比较观察组两项数据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未出现由于使用稳心颗粒出现的不良反应。结论:在慢性心脏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中辅以稳心颗粒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标签: 稳心颗粒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 心律失常 临床疗效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稳心颗粒治疗心脏伴发心律失常疗效。方法将肺心病患者38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常规治疗及应用西药抗心律失常,并加用中药稳心颗粒,对照组只是常规治疗及应用西药抗心律失常。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4%。结论加服步长稳心颗粒组比对照组疗效好,无不良反应。

  • 标签: 稳心颗粒 肺源性心脏病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86例慢性心脏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总结,探讨总结其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心血管内科2011年8月-2012年9月期间收治的86例慢性心脏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病情程度给予患者24小时动态、持续心电图观察或反复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以分析总结患者的心律失常类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本组86例肺心病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中,房性早搏30例,室性早搏11例,窦性心动过速15例,右束支传导阻滞8例,室上性心动过速19例,房颤5例。房早合并房颤2例,室早合并室上速3例。经治疗,本组86例患者中有82例病情痊愈良好而出院,仍有4例患者因并发心衰、低氧血症等疾病死亡,存活率为95.3%。结论慢性心脏患者易并发心律失常的可能,且临床类型呈现多样,因此针对此类患者的治疗应从其诱因入手,结合心电图的波形,积极治疗原发病,而非单纯选择抗心律失常药物进行治疗,对于提高患者的救治率、改善预后、降低死亡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心律失常 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