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了解开展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对提高医务人员感染控制知识水平及手卫生依从性的作用.方法2012年8月-2013年2月,对某院医务人员开展医院感染知识培训(采取讲课、现场指导和情景模拟相结合的方式),比较培训前后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知识掌握情况和手卫生执行情况.结果培训前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知识掌握合格率(46.08%,229/497)与培训后(95.77%,476/49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7.6,P<0.001).培训后医务人员无菌操作考试合格率显著高于培训前[(96.88%,62/64)vs(39.06%,25/64);χ^2=42.9,P<0.001];手卫生依从率显著高于培训前[(73.75%,177/240)vs(29.17%,70/240);χ^2=19.89,P<0.01],各洗手指征手卫生执行情况均显著提高(均P<0.01).结论理论培训结合现场指导和情景模拟的方式可以提高医务人员感染控制知识水平及手卫生依从性.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临床药学抗感染会诊效果的系统性评价。 方法 : 本次实验中,于我院各科室选择 127 例需要接受抗感染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对患者实施临床药学抗感染会诊,并分析抗感染会诊的得出的药物使用方案使用率及治疗有效率。 结果 : 127 例患者中,共有 121 例患者采用了会诊药物方案,采用率( 95.27% ); 121 例患者中,治疗效果达到治愈者 83 例,占比( 68.59% ),好转 33 例,占比( 27.27% ),无效 5 例,治疗有效率( 95.86% )。 结论 : 在对患者实施会诊药物方案后可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应用价值高。
简介:目的探讨感染管理护士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作用,为医院感染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全院临床科室设立感染管理护士,明确其职责与工作内容,有计划地对其进行培训及督导,观察其医院感染管理效果。结果全院临床科室共设立67名感染管理护士,26个科室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管理知识有明显提升,4月份与12月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得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193,单侧P=0.014)。临床科室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从4月份的83.35%(1817/2180),上升至12月份的89.53%(2002/22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6.13,P〈0.01)。2015年4—12月共监测56670例入院患者,总住院日数为411164d,三管使用率为27.18%,三管相关感染率为0.74‰。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管理督导评分的中位数从5月份的95.30分上升至9月份的97.7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设立感染管理护士,对夯实医院感染管理组织,促进医院感染管理质量的提高具有积极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参与1例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患者中抗感染过程药学服务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1例胫骨及足部骨折于我院就诊的患者,通过临床手术治疗后发生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临床药师参与抗感染治疗并制定治疗方案,给予药学监护服务。结果:临床药师的参与下,患者明确了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并获得及时有效得治疗,且患者用药安全性得到了保障,避免了应用万古霉素药物所引发的不良反应,患者预后良好。结论:临床药师在药学服务过程中,可以关注患者用药情况并及时调整用药后出现的不良反应,能够保障患者合理、安全用药。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 我院 2019 年前三季度临床科室 细菌检出及耐药情况 ,探讨我院 多重耐药菌 主要 分布 及抗生素 耐药 原因,预防和控制 多重耐药菌 发生。 方法 统计 2019 年前三各季度临床科室送检标本, 分析科室前三季度检出菌数和排名前五位检出菌,统计 2019 年 1-11 月份我院多重耐药监测结果, 比较每季度检出的耐药菌株及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菌占比( % ),公布全院前五位耐药菌抗菌药物敏感率,提高科室抗菌药物使用前送检率,从而提高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对 2019 年前三季度 手卫生依从性执行率进行分析;完善我院多重耐药监测、报告、处置流程和 多重耐药菌管理合作机制 。 结果 临床科室送检标本阳性检出率呈递增趋势,其中 ICU 在前三季度中检出菌数量最多,也是多重耐药主要分布科室。送检主要标本类型为痰、尿、血,监测得出前五位耐药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奇异变形杆菌,其中耐药菌株随阳性检出率递增而递增,耐碳青霉烯类菌占比( % )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 结论 临床应提高送检标本率,明确病原性诊断,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及护理效果。方法:将2019年10月—2020年4月我院ICU接诊且提供常规护理的36例气管切开肺部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20年5月—2020年11月我院ICU接诊且提供护理干预的36例气管切开肺部感染患者作为研究组,对组间临床参数展开分析。结果:研究组ICU停留时间(8.23±1.39)d、抗菌药使用时间(7.52±1.16)d、症状消失时间(7.38±1.41)d均少于对照组(11.13±2.96)d、(10.45±1.58)d、(9.78±2.82)d,且肺部感染指数(CPIS)评分(5.88±1.49)分低于对照组(7.31±1.22)分,P
简介:摘要:目的:阐明加强优质护理管理干预对医院感染的控制效果。方法:本次实验选取 2018年 7月 -2019年 6月本院 XX科 210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 10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为优质护理管理干预,比较院内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从护理质量上看,观察组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为 2.9%( 3/105),对照组为 7.6%( 8/105),两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在护理满意度的调查上,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 96.2%( 101/10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 91.4%( 96/105)。结论:优质护理管理模式能较好预防院内感染,有利于提升临床工作的有效性。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率及外科手术医生感染率的分析与评价,对降低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率的方法和措施进行探讨。方法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监测规范,采用前瞻性调查方法,对我院2014年1~6月实施剖宫产、子宫切除术、疝手术、阑尾切除、胆囊切除、结肠、直肠切除、全髋关节置换术等外科手术切口发生率及感染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通过对703例手术患者的监测发现,手术部位感染12例,感染率为1.72%。发生感染的患者与年龄、切口类别、手术性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有关,与性别无明显关系。结论普通外科手术部位发生感染与许多因素都有密切的关系,进行有效的护理,可以降低感染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