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血管疾病合并感染的抗感染治疗效果分析。方法选取入院的100例心血管合并感染的患者,患者感染的痰标本,采用有效的细菌培养和真菌检查分析,对治病真菌的种类和药敏结果进行有效的统计分析。结果10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结果显示中,肺部真菌感染的有15例,真菌感染率达到15%,念珠菌种白色念珠菌的感染率较高,占有6例,达到6%,热带念珠菌有8例,占有8%,光滑念珠菌占有5例,占有5%,克柔念珠菌2例,占有2%。结果显示不同的念珠菌感染对于真菌药物实际呈现的不同耐药程度不同。结论心血管疾病合并感染的患者,抗感染治疗者均感染率水平较高,需要医务工作者高度重视和治疗策略管理。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血管意外合并肺部感染原因,总结预防对策。方法2013年1月—2016年12月,调取医院神经外科、神经内科收治的脑卒中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将经痰培养诊断确诊为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纳入肺炎组,余者纳入对照组,进行因素分析。结果并发医院获得性肺炎48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5岁、合并肺间质疾病、重度脑卒中、机械通气时间>7d、导管处皮肤感染、并发水电解质酸碱失衡成为独立影响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血管意外并发肺部感染危险因素较多,需做好原发肺疾病的管理,特别关注高危人群,预防导管处皮肤感染、水电解质酸碱失衡等并发症。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对心血管内科感染患者在临床中的治疗方案进行分析,从而为今后开展治疗工程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方法本文选取该院2015年3月到2016年3月对患有心血管内科感染的70例患者进行收治作为观察组,并选择在同一时间治疗的患者70例当做对照组,对这两组的治疗手段、使用抗生素的具体情况等方面进行详细比较,通过详细比较以后,对治疗以后所得到的结果进行总结。结果通过临床进行统计以后,对于观察组患者来说,患有抗生素感染有52例(74.3%),患有抑酸剂感染的患者有48例(68.6%),患有合并症感染的患者有46例(65.7%);就对照组患者而言,患有抗生素感染的患者有17例(24.3%),患有抑酸剂感染的患者有22例(31.4%),患有合并症感染的患者有17例(24.3%),这两组患者在对比的时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关人员在对心血管内科感染的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一定要采取恰当的药物,最大程度减少对患者带来不利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研究急性脑血管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征,并且对相关的预防措施进行探究。方法选择我院在2014年4月到2016年10月接收并治疗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228例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医院发生感染的发生率,并且对于患者的感染部位高危因素和预后影响等情况进行调查总结。结果本研究228例患者出现医院感染的患者例数为29例,患者的医院感染率为12.72%,患者医院感染主要和患者的年龄较高、患者的住院时间较长、患者的意识障碍以及庆习性操作等因素存在明显关联。预防性为患者使用广谱抗生素并不能降低患者的感染发生率,主要的感染部位是患者的呼吸道,患者的病原菌主要以革兰阴性杆菌和真菌为主。结论急性脑血管患者在医院当中是较为容易感染的一个易感人群,因为患者年龄较高,患者的住院时间较长,患者存在有意识障碍等,或者是因为侵袭性操作等都容易导致患者出现感染,并且是一些高危因素,需要重点做好监控和防治工作。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心血管内科感染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进行总结。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6年10月心血管内科收治的80例感染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将同期心血管内科收治的80例未感染患者作为本次对照组,分析心血管内科感染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80例心血管内科患者的感染部位主要包括27例下呼吸道感染,23例上呼吸道感染,15例泌尿系统感染,10例肠道感染,5例皮肤软组织感染。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合并症、侵袭性操作、抑酸剂以及抗生素使用情况,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把握好心血管内科患者的感染适应症,对感染患者进行重点监控,做好对其的用药指导,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心血病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并发症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研究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本院2014年2月至2017年12月入住我院心血管内科300例患者,其中并发肺部感染85人,回顾查看其病历资料,分析并发肺部感染危险因素。结果30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中,病例组200例,对照组100例,年龄、COPD、合并心力衰竭、卧床、侵入性操作、住院时间是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应用抗菌药物是并发肺部感染的保护性因素。结论年龄越大、卧床时间越久、住院时间越长、COPD、并发心力衰竭容易诱发肺部感染,合理应用抗菌药物能够预防治疗肺部感染。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感染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我院心血管内科感染患者94例作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期心血管内科未感染患者94例作为对照组,回顾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住院时间、心功能、侵袭性操作、抑酸剂应用、抗生素应用情况等方面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中泌尿系统感染患者13例(13.83%)、胃肠道感染24例(25.53%)、上呼吸道感染18例(19.15%)、下呼吸道感染32例(34.04%),及皮肤软组织感染7例(7.45%)。结论医护人员应对有合并症患者进行实时监控并重点保护,并进行严格的侵入性操作,对于已经感染的患者应进行药敏检查,对患者用药情况进行科学的指导,促进患者康复。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心血管内科患者出现感染的临床治疗原因并提出相应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间收治的心血管内科患者共140例,其中感染患者70例,未感染患者70例,分别作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抗生素应用状况、治疗方法、临床资料等记录做回顾性分析,在完成分析对比后,将对心血管内科患者感染的临床治疗感想进行总结。结果统计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中,有合并症感染共46例,占65.7%,抗生素感染共52例,占74.3%,抑酸剂感染共22例,占31.4%;在对照组患者中,合并症感染共17例,占24.3%,抗生素感染共17例,占24.3%,抑酸剂感染共22例,占31.4%,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感染患者,要在临床治疗中慎重使用药物,做到对感染的抑制甚至消除。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心血管疾病合并社区获得性肺部感染内科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选取我社区门诊2015年2月~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42例老年心血管疾病合并社区获得性肺部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和对照组(盐酸左氧氟沙星)各2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恢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0.48%vs.85.71%)、不良反应发生率(4.76%vs.9.52%)对照相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能够有效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结论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和盐酸左氧氟沙星等药物在老年心血管疾病合并社区获得性肺部感染内科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其治疗有效率高,安全性良好,但仍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用药,帮助患者更快、更好的恢复健康。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感染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80例心血管内科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合并症、住院时间、应用抑酸剂情况、心功能、侵入性操作以及应用抗生素的情况进行记录。结果在80例患者中下呼吸道感染者占43.8%,上呼吸道感染占21.3%,泌尿系统感染者占13.8%,胃肠道感染者占12.5%,皮肤软组织感染者占8.8%。在80例患者中存在合并症的占47.5%,心功能为Ⅲ~Ⅳ的占73.8%,I~Ⅱ的占16.3%,受到过侵入性操作的占45%,使用过抑酸剂的占50%,使用抗生素的占52.5%,住院时间平均为23.8天。80例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6.3%。结论若想有效的控制治疗心血管内科感染,就需要了解且准确的把握患者的具体适应证状态,重点保护监控已经被感染的患者,且对其进行用药指导。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心血管住院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并探讨相应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我院 2015年 3月至 2016年 4月收治的因心血管住院并发肺部感染的 8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统计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所有患者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措施,比较两种护理对策的疗效。结果 导致心血管疾病并发肺部感染的主要原因为:年龄超过 65岁、临床侵入性操作、抗生素滥用、长时间卧床、合并心力衰竭等。两组患者实施相应的护理对策后,实验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且住院平均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 P<0.05)。 结论 对心血管疾病并发肺部感染的患者根据患者相应的诱发因素,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护理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因素及安全护理的应对措施,旨在降低感染发生。方法选择2013年7月~2014年6月某院收住的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934例作为研究对象,统计患者的感染状况,根据统计结果,按照是否发生感染分为感染组和对照组(非感染组),对比分析两组的感染因素。结果本组934例患者中,出现感染的患者58例,占6.21%,其中下呼吸道感染患者最多,25例,占43.10%;其次为上呼吸感染14例,占24.14%,位居第二位。侵入性操作、合并症、应用抗酸剂和抗生素方面的比例,感染组显著高于非感染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侵入性操作、合并症、应用抗酸剂和抗生素发生均会提高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在临床实践中,要根据存在的实际问题制定针对性措施,以便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简介:目的探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在心脏大血管置换术后深部隐匿性纵隔感染的定性、定位诊断.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7年5月对北京王府中西医结合医院胸心外科6例胸骨正中切口胸主动脉置换术后怀疑深部隐匿性感染的患者进行PET/CT检查.根据PET/CT的影像对6例患者的人工大血管感染范围及位置进行判断,引导手术方法与切口的选择进行清创引流,肌瓣修复.结果手术探查6例心脏大血管置换术后患者,均存在深部纵隔感染,其中5例感染蔓延到人工血管周围,另-例累及血管壁,2例合并胸骨感染;本研究中6例患者PET/CT对心脏大血管置换术后深部隐匿性纵隔感染诊断准确.结论PET/CT对心脏大血管置换术后深部纵隔和人工血管周围隐匿性感染的定位及定性诊断准确,可用于引导手术清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