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基于德尔菲法构建恶性血液病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旨在为评价恶性血液病护理质量提供科学实用依据。方法通过检索国内外恶性血液病护理质量相关文献,构建指标初稿,采用德尔菲法对34名专家进行咨询,确定恶性血液病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结果第1轮发放问卷34份,回收31份,回收率为91.17%;第2轮发放问卷29份,回收29份,回收率为100.00%;2轮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5和0.92;2轮专家咨询的Kendall's W系数分别为0.239、0.214(P<0.05)。最终形成包括3项结构指标、3项过程指标及6项结果指标的恶性血液病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结论基于德尔菲法构建的恶性血液病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具有科学性、代表性,且可信度高,能够为护理质量的提升提供参考。
简介:摘要微移植是将化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细胞免疫疗法相结合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一种新型模式。其在尽可能保留患者自身免疫功能的基础上,采用造血干细胞微量植入,激活患者的免疫系统,诱导移植物抗白血病(GVL)效应,避免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发生。微移植不同于传统allo-HSCT,不受患者年龄的限制,主要应用于治疗急性白血病老年患者,能够促进其造血功能恢复,减少感染发生及提高总体生存(OS)率等。为了更好地将微移植应用于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笔者拟就微移植的作用机制及其在不同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的应用及优势和不足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介绍。
简介:摘要免疫系统在控制和根除肿瘤细胞中起着重要作用。近年,由于疗效显著,而使免疫疗法在肿瘤治疗中备受关注。自然杀伤(NK)细胞是机体固有免疫系统效应细胞,无需抗原提呈,即可识别并杀伤肿瘤细胞。随着对NK细胞杀伤肿瘤细胞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以NK细胞为基础的血液系统肿瘤细胞免疫疗法备受关注。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免疫疗法是一种特异性修饰T淋巴细胞识别靶抗原的新兴免疫疗法,随着对特异性肿瘤标志物的不断发现及基因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CAR-T免疫疗法逐渐完善,其对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治疗也取得了新的突破。近年,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成为肿瘤治疗研究的新热点,其中以程序性死亡因子(PD)-l及PD配体(PD-L)1为靶点的免疫检查点抑制药物,在各类肿瘤临床试验中显示出了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笔者拟就细胞免疫疗法中的NK细胞、CAR-T,以及免疫检查点抑制剂PD-1及PD-L1抑制剂在免疫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社会支持对恶性血液病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以问卷的方式对中日友好医院2019年1月至5月住院的恶性血液病患者的社会支持状况及生命质量进行调查。由专人发放、回收问卷,使用统一规范性语言指导患者按要求完成问卷。对问卷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的客观支持得分为(10.3±4.5)分,主观支持得分为(22.2±5.3)分,支持的利用度得分为(7.9±2.2)分,生命质量得分为(78.7±14.3)分。生命质量得分与客观支持得分(r=-0.412,P=0.007)、主观支持得分(r=0.039,P=0.046)、支持的利用度得分(r=-0.497,P=0.001)均有关。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的病程及是否出现并发症对恶性血液病患者的客观支持得分有影响(均P<0.05)。结论社会支持对恶性血液病患者的生命质量有影响,患者的病程及是否出现并发症能够影响其客观支持,从而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研究对恶性血液病患者实施安宁疗护后的应用效果情况。 方法:选取我院在 2019 年 1 月至 2020 年 1 月之间收治的恶性血液病患者 中抽取 40 例来 作为本次的 研究对象 ,使 用随机数字法平均 分为两组 ,每组 20 例患者。 对其中一组 患者使用 常规的 护理设为对照组。另外一组实施安宁疗护护理为研究组。然后采用及抑郁自评量表 (SDS)以及焦虑自评量表 (SAS)以及家属应激量表( RSS )来分析对比 对两组患者抑郁评分、焦虑评分以及患者家属心理应激水平等的情况 。结果:从 SDS和 SAS两个测量表的评分来看, 对照 组 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明显要比研究组的更低, 组间比较差异显著( P < 0.05 );而 研究组患者家属心理应激水平情况要比 对照 组患者家属的更好, 差异具 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 ;结论:要让恶性血液病患者能够有效的降低其的焦虑、抑郁情绪,并且提高患者家属心理应激水平,实施安宁疗护对恶性血液病患者的影响效果较为好 ,是一种更好的护理方案。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患者骨髓抑制期血小板无效输注的发生情况及利妥昔单抗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80例不同类型恶性血液病患者,观察骨髓抑制期血小板无效输注的发生率,并比较血小板抗体阳性的急性白血病患者接受利妥昔单抗治疗前后T、B淋巴细胞亚群和血小板计数的变化,以及不同类型血小板悬液无效输注的发生率。结果180例患者骨髓抑制期发生血小板无效输注45例(25.0%),其中108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发生血小板无效输注30例(27.8%),43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发生无效输注10例(23.3%),15例恶性淋巴瘤患者发生无效输注2例(13.3%),14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发生血小板无效输注3例(21.4%)。辐照单采去白血小板无效输注发生率(17.0%,16/94)低于单采血小板(33.7%,29/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8,P= 0.01)。对8例血小板抗体阳性的急性白血病血小板无效输注患者予利妥昔单抗治疗后,5例血小板输注后血小板计数改善。利妥昔单抗治疗前后CD19、CD20、CD4和血小板计数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急性白血病患者血小板无效输注发生率最高,行血小板配型输注可提高疗效。利妥昔单抗对因免疫因素导致的血小板无效输注有效。辐照单采去白血小板的无效输注发生率低于单采血小板。
简介:摘要表观遗传学调控异常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Zeste基因增强子同源物(EZH)2,为多梳家族(PcG)重要成员之一,其通过特异性催化组蛋白H3上第27位赖氨酸三甲基化(H3K27me3)调控靶基因转录。多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存在EZH2的持续高表达,其与肿瘤的侵袭性及疾病预后不良相关。在不同类型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EZH2基因突变对H3K27me3的影响截然不同。笔者拟就EZH2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关系,以及相关靶向药物的应用,对EZH2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的研究现状进行阐述。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恶性肿瘤病人接受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期间的护理方法,结合导管堵塞的预防情况,评价其护理效果。方法:将62例接受PICC置管的血液恶性肿瘤病人分为观察组(预防性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31例,观察两组病人的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病人的导管堵塞发生率(2.23%<25.81%,χ2=4.679)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率(2.23%<25.81%,χ2=4.292)相对更低(P<0.05),而病人对于护理效果的满意度(93.55%>25.81%,χ2=4.292)相对更高(P<0.05)。结论:在血液恶性肿瘤病人接受PICC置管期间,需要加强对导管堵塞的预防,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为临床治疗提供安全保障。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主要针对 心理护理干预对恶性血液病化疗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进行分析研究 。方法选择 76 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恶性血液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顺序将其分为试验组 38 例,对照组 38 例,试验组采取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采取基础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状况评分、生活质量水平及心理弹性评分。结果干预后,试验组抑郁、焦虑、恐怖评分低于对照组 (P < 0.05); 干预后,试验组心理弹性评分,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角色及健康总评分高于对照组 (P < 0.05) 。结论心理护理干预能缓解恶性血液病化疗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心理适应能力。
简介:摘要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经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免疫疗法治疗后,可获得完全缓解(CR)。然而,目前多个因素制约CAR-T免疫疗法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和其他癌症,特别是实体瘤患者中的广泛应用。CAR-T免疫疗法临床应用的主要挑战包括:肿瘤抗原免疫逃逸导致的复发、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CAR-T体内存活时间不理想、实体瘤内低浸润率和失活等。笔者拟就CAR-T免疫疗法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临床试验中的疗效和面临问题,以及如何利用综合性治疗方案和生物工程技术,解决目前存在问题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阐述,旨在提高CAR-T免疫疗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扩大其在不同肿瘤患者中的临床效益。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恶性血液病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allo-HSCT)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明确各级指标的权重值。方法通过文献研究、半结构式访谈法拟定恶性血液病患者allo-HSCT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初稿,采用德尔菲法对20名专家进行2轮专家函询,运用层析分析法确定各级指标权重。结果2轮德尔菲专家函询中,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80.00%(16/20)、93.75%(15/16),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3和0.84。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34和0.40 (P<0.01)。最终确定3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64个三级指标。结论恶性血液病患者allo-HSCT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可靠性和实用性较好,可作为评价造血干细胞移植术护理质量的依据。
简介:摘要血液系统恶性疾病患者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期间血小板减少,是影响移植疗效的重要因素之一,通常发生于移植预处理后骨髓抑制期与移植后期。患者接受HSCT后,其血小板减少主要与外周血液循环中血小板被破坏增加,以及骨髓中血小板产生不足相关。HSCT期间患者血小板减少的严重程度与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巨细胞病毒(CMV)感染、输注CD34+细胞数量、供者类型相关。HSCT期间血小板减少的治疗药物包括: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TPORA)、重组人白细胞介素(rhIL)-11等,通过综合治疗有利于血液系统恶性疾病患者HSCT后血小板植入,改善HSCT期间血小板减少。笔者拟就血液系统恶性疾病患者接受HSCT期间血小板减少的好发时期、原因和危险因素,以及治疗方案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阐述,以期为该病的诊治提供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液透析+血液灌流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肾性骨病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血液透析肾性骨病患者共150例,数字表随机分2组每组75例,对照组的患者给予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在该基础上增加血液灌流。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血钙以及血磷水平、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前二组患者血钙以及血磷水平比较,P>0.05,治疗后两组血钙以及血磷水平均改善,观察组改善幅度更大,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于血液透析肾性骨病的治疗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血钙血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