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左心衰竭患者院前急救的临床疗效。方法以出车实施现场院前急救的35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作为观察组,以自行来院救治的35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从发病到救治的平均时间为(15.26±5.67)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42.68±7.59)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8.6%,死亡率为2.9%;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8.6%,死亡率为17.1%,两组总有效率与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对于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意义重大,可提高其抢救成功率和降低死亡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重症急性左心衰机械通气治疗的效果。方法收集17例重症急性左心衰患者资料,在治疗的过程中,主要是以紧急气管插机械通气为主,均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同时还采取其他的治疗方式和药物加强辅助疗效。结果17例的患者在机械通气的1小时左右,肺部罗音逐渐减少,等到机械通气2小时后复查动脉血气,发现患者的血氧分压明显改善,有二氧化碳潴留的患者,二氧化碳分压也恢复正常。在12个小时后,意识模糊的患者意识也恢复正常。在24小时后,也有3例可以撤离呼吸机。其中有1例,因为急性大面积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所以没有抢救成功。结论在治疗重症急性左心衰患者的过程中,应用机械通气方式,可以有效地、快速地纠正患者的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使他们的病情得到好转,所以机械通气可以全面应用在抢救重症急性左心衰治疗中。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性左心衰患者的院前急救的方法和临床效果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通过选取急性左心衰患者,并进行患者的病情登记,通过就诊的方法不同,分为急救组和自行就诊组并把自行就诊组作为对照组,把进行急救的一组作为观察组,对两组情况进行对比,对急性左心衰患者院前急救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对两组不同患者的就诊方式带来的患者的病死率的情形的分析,探讨出对急性左心衰患者院前急救的方式更有利于保护患者的生命,并进行相应的治疗。结论急性左心衰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心血管病,并且因为其急性发作,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危急重症,也是需要进行院前急救的常见疾病。对这种急性发作的并且具有时刻危及生命危险的疾病,进行院前急救很有必要。因为进行院前急救可以在第一时间处理患者的病情,及时的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有效的阻止病情的恶化,降低相应的病死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以便利抽样法选取2012年6月份-2013年6月份在我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急性左心衰竭患者68例,每组34例。观察组实行临床护理路径的新式护理模式,对照组实行普通整体护理模式,比较两组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护理满意度、病死率、对疾病的知晓率和治疗依从性等发生的情况。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住院花费少、病死率低,对疾病的知晓率高、依从性高,其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临床护理路径这种新式护理模式,有效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了费用支出,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是临床值得大力推广运用的一种新形护理模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左心衰患者临床抢救和护理措施的方法和意义。方法对我科收治的87例急性左心衰患者的抢救及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7例患者中,症状得到控制并缓解的83例,死亡4例,取得了一定效果。结论对急性左心衰患者给予及时、规范、全面的急救护理措施,是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和缓解的根本保障。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期间高敏肌钙蛋白T的变化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急性左心衰竭50例随机分为两组,无创正压通气组25例,对照组25例,2组患者分别给予高流量面罩吸气+药物治疗或经面罩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药物治疗,观察2组病例治疗前后24h的临床疗效以及血浆高敏肌钙蛋白T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高敏肌钙蛋白T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组下降更加显著,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创正压通气组临床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期间心功能改善,且治疗效果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