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正>一根据《韩非子·显学篇》:“自孔子之死也,有子张之儒,有子思之儒,有颜氏之儒,有孟氏之儒,有漆雕氏之儒,有仲良氏之儒,有孙氏之儒,有乐正氏之儒。”可见自孔子死后,直至战国末期,儒家派别甚多。但八派之中,影响后世最大者,厥惟孙氏(荀卿)之儒与孟氏(孟轲)之儒。而孟子上与子思(孔伋)之儒、下与乐正氏(乐正克)之儒都有师承关系,所以从子思经过孟子再到乐正克,就形成所谓“思孟学派”。思孟学派的主要精神何在,可由孟子与荀子学说要点的对照比较而得知。我们知道,孔子的中心思想是“仁”和“礼”。从唯物方面发展了孔子的“礼”的思想的是荀子;从唯心方面发展了孔子的“仁”的思想的是孟子。孔子论人性,只讲“性相近,习相远”。荀子则以为人性本恶,因而注重“礼义法正”的外部约束;孟子则以为人性本善,因而注重“善端扩充”的内部省察。应用到教育方法上,荀子注重“师法权威”,孟子则注重“启发诱导”。因此,孟子的思想,大体说来,其观点是唯心主义的(从性善论出发的),其方法是内省的(甚至是神秘的)。这是
简介:“浩然之气”是孟子的一个重要概念,而如何理解“浩然之气”也一直是孟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由于《孟子。公孙丑上》在“浩然之气”的一段文字前,又提到“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所以学者往往用“体之充”之气来理解“浩然之气”,或未对二者做出明确区别。上个世纪70年代出土的汉代马王堆帛书《五行》篇,其说文提到仁气、义气、礼气,肯定有德气的存在。随着《五行》经文部分再次在郭店一号楚墓出土,使学者认识到《五行》的经文与说文可能并不形成于同一时期,说文应完成于孟子后学之手,反映了孟子后学对孟子思想的发展。说文的“德气”说,对我们理解孟子的“浩然之气”有重要帮助。
简介:【姜孟】四川巴中人,四川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务处副处长,质量监测与评估中心主任,语言脑科学研究中心主任,研究生英语教学法教研室主任,重庆市第五批优秀人才项目获得者。上海交通大学博士,复旦大学博士后,英国爱丁堡大学访问学者。重庆市人文社科专家库首批入库专家,国家社科基金与国家后期资助项目结项评审专家,中国语言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认知神经语言学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语言障碍康复专委会副主任,中国翻译认知研究会副会长,重庆市外文学会语言测试专委会副主任,多家核心、CSSCI杂志编委和审稿人。主要研究领域为二语习得、认知神经语言学、语言病理学。主持重庆市及国家社科基金及教学教改等省部级以上项目9项,中央与地方共建专项资金项目4项,出版著作4部,在SSCI及外语类权威、核心等各类期刊上发表论文近80篇。获重庆市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