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当前,境外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我国局部地域聚集性疫情和零星个例散发病例不断涌现,尤为在节日期间旅行人员与返乡人员的增加,存在疫情传播风险,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需求也将随之大幅度提升。我们针对调查,发现在核酸检测过程中由于排队人员众多密集,容易在检测当中发生交叉感染,为解决这一隐患问题,我们提出个人在家就能检测的方案,可以让安全性随之提高。部分地方核酸检测频率过高,检测的最终成效也有待商榷。需要优化核酸检测方案,提高核酸筛查精度,尽可能减少对老百姓工作和生活的影响。而提升核酸检测质量和效率,才能更精准打赢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之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核酸快速检测系统在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检测中的性能与应用评价。方法收集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中日友好医院检验科2020年2至7月的临床样本,评价核酸快速检测系统对SARS-CoV-2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抗干扰能力、精密度以及临床样本检测符合率。分析敏感度的评价通过检测浓度梯度稀释的SARS-CoV-2样本,每个样本重复检测20次;分析特异度的评价是使用该系统检测与SARS-CoV-2感染部位相同或症状相似的病原体或假病毒及人源DNA和RNA;抗干扰能力研究是通过检测具有潜在干扰物质的样本进行评价;精密度研究通过评价试剂批内及批间的检测差异;临床样本检测符合率研究使用该系统检测230例咽拭子样本和95例痰液样本,并与传统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结果及临床诊断结果比较。结果核酸快速检测系统对SARS-CoV-2核酸检测的分析敏感度为400拷贝/ml;核酸快速检测系统对感染部位相同或感染症状相似的病原体和人源核酸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分析特异度表明该系统与相关病原体及人源核酸无交叉反应;精密度表明批内/批间试验的高、中、低浓度样本的Ct值变异系数为1.90%~3.92%,均小于5%;加入潜在干扰物质后样本检测结果仍为阳性,说明样本中可能存在的干扰物质对检测结果无影响;与RT-qPCR结果及临床诊断结果符合率分别为98.46%和97.85%。结论基于分子并行反应的核酸快速检测系统可作为一种快速检测SARS-CoV-2的选择方法。
简介:摘要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工作中,为缩短检测时间,减少实验过程中所需的辅助仪器设备、降低对实验室空间大小的要求,临床上开始出现向即时检测(POCT)发展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方法。由于这些方法尚未达到理想的POCT要求,本共识暂时以行业内普遍使用的“快速检测”来描述。为规范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快速检测的临床应用,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基因检测分会、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现场快速检测(POCT)装备技术分会、国家医学检验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检验医学专家委员会分子学组和北京市医学检验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制定该共识。该共识中的声明内容包括实验室总体要求、标本的采集、运送和保存、标准操作程序及性能验证、室内质量控制、室间质量评价、结果分析和报告、实验室安全管理等。
简介:目的:在血液中心现行的单人份核酸检测(ID-NAT)的模式下,对核酸检测无效结果进行初步分析和探讨。方法:对南京地区无偿献血者的70231份血液标本进行核酸单人份检测(包括联合检测和鉴别检测)。结果:总测试数为78866,无效测试率为0.09%。2台仪器的无效测试率相近,但不同项目的无效测试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鉴别检测的无效测试率显著高于联合检测(P〈0.01)。在无效结果的原因分布中,联合检测较平均,而鉴别检测分布不均,其中样品原因和其他硬件原因的出现频率,鉴别检测均高于联合检测。结论:核酸检测人员只有通过重视样品的检测前质量控制和仪器的日常维护保养,才能减少无效结果的出现,避免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