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近年来,我国心脏外科的手术技术和安全性已经接近国际水平,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尚存明显差距,因此加强疼痛的预防及护理尤为重要。
简介:摘要:目的:对心脏外科ICU患者出现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研究将本院心脏外科ICU的100例患者纳入到本次实验中,对所有患者是否发生谵妄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估,并以此作为分组依据,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以及疾病情况进行分组,找出导致患者出现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结果:经过分析后发现,年龄、术前房颤、手术时间以及术后疼痛都是导致患者出现术后谵妄的相关因素,与此同时,年龄、手术时间和术后疼痛是导致患者出现术后谵妄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在当前心脏外科ICU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需要针对老年患者的手术时间进行有效缩短,并及时进行镇痛,从而降低患者术后谵妄的可能性。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心脏外科手术的麻醉护理措施。方法 选择我院在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之间进行治疗的心脏手术患者60例展开研究,按照分组原则范围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患者参与研究。观察组应用优质护理的方式,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方式。护理工作结束后,对比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且数据有统计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且数据有统计差异(P<0.05)。结论:心脏外科手术在护理中,患者病情比较严重,稍有不慎就会导致患者生命健康受到威胁,因此,在患者麻醉的过程中,应用优质护理方式,提高麻醉护理效果,帮助患者恢复健康,促进医疗水平的全面提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脏外科手术后患者的管道护理。方法本文研究的是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心脏外科手术治疗的230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116例,女性患者114例。年龄范围在6个月至75岁,平均年龄为43.4岁。病因主要为室间隔缺损、二尖瓣或三尖瓣狭窄及关闭不全、房间隔缺损、法洛四联征、动脉导管未闭等等。除了有5例动脉导管没有闭以外,其余的225例手术都在气管插管加静脉复合麻醉进行,手术过程是在低温且体外循环下进行的。手术后患者全部送入重症监护室进行观察治疗。患者进入重症监护室后都带有气管插管、纵隔引流管、外周静脉留置管、导尿管和心包有创动脉置管以及胃管等等。结果除了7例由于多个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外,其余的患者都顺利的从重症监护室转出到普通病房进行观察治疗,无问题后顺利出院。结论在接受心脏外科手术后,及时对患者进行护理尤为重要,不仅要对心、肺和肾进行护理,对患者进入重症监护室时所携带的各种管道进行护理也十分的重要。主要包括气管插管的护理、中心静脉置管的护理、有创动脉置管的护理和外周静脉留置针的护理以及心包纵隔引流管的护理等等。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心肺运动试验观察心脏外科术后患者早期的运动能力特点。方法纳入安贞医院行心脏外科术后行早期心肺运动试验的患者,接受心脏外科手术后3个月内行心肺运动试验的患者40例,以手术日至心肺运动试验检查日的天数将患者分为出院组(术后30 d内,20例)、术后1月组(术后30~60 d,10例)和术后2月组(术后60~90 d,10例),探讨不同时段心脏外科术后患者的运动能力特点;另将20例出院组按手术类型又分为大血管组(9例)、搭桥组(6例)和瓣膜组(5例),并进一步观察不同手术类型患者出院时(术后30 d内)的运动能力,即观察不同时段和不同手术类型的所有患者从静息开始运动到无氧阈强度时的心率变化、收缩压变化,以及心肺运动试验指标(无氧阈、峰值摄氧量及二氧化碳通气当量)。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无氧阈值以上的心肺运动试验,未发生运动意外等不良事件。①不同时段患者的运动能力:出院组达到无氧阈时的心率上升(8.8±7.1)次/min,显著低于术后1月组[(17.0±5.9)次/min]和术后2月组[(18.3±10.5)次/min],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组的无氧阈和峰值摄氧量分别为(8.0±1.5)和(11.0±2.9)ml/(kg·min),显著低于术后1月组[(11.2±3.1)和(15.6±4.2)ml/(kg·min)]和术后2月组[(11.9±2.6)和(15.7±2.8)ml/(kg·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1月组与术后2月组的无氧阈和峰值摄氧量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收缩压变化值及二氧化碳通气当量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术后30 d内不同手术类型患者的运动能力:大血管组和搭桥组术后患者的无氧阈[(7.2±1.3)和(7.8±0.7)ml/(kg·min)]及峰值摄氧量[(10.4±2.9)和(9.4±1.3)ml/(kg·min)],分别明显低于瓣膜组[(9.6±1.5) ml/(kg·min)及(14.2±2.3)ml/(kg·min)] ,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外科术后患者的运动能力在术后30~60 d显著提高,而大血管术和搭桥术患者术后30 d内的运动能力明显低于瓣膜术后患者。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脏外科重症监护患者肺部受到感染的原因,并对护理干预措施进行研究。方法:从2020年3月到2021年5月之间来我院接受治疗的心脏外科重症监护患者中选出50人,并将这50人分为人数相等的两个小组,一个小组接受常规护理,另一个小组不仅要接受常规护理,还要接受针对性护理。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后,对两个小组患者出现肺部感染概率以及两组临床护理质量评分进行对比。结果:采用常规加针对性护理的小组出现肺部感染和误吸的概率都低于另一个小组,临床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另一个接受常规护理的小组。结论:很多因素都会导致心脏外科重症监护患者肺部受到感染,对心脏外科重症监护患者采用常规加针对性护理科研有效降低患者出现肺部感染的概率,还可以让患者享受到更高质量的护理,从而可以为患者更快恢复提供助力。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心脏外科术后患者的心理体验,并评估不同护理干预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3月至2024年2月期间接受心脏外科手术的90例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观察组患者在术后接受专门设计的心理支持护理干预,而对照组则接受常规护理。通过半结构化访谈和心理量表评估患者的心理体验和心理状态。结果:研究,观察组患者在术后焦虑、抑郁和应对能力等方面表现出显著改善。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在心理支持护理干预后,其心理体验更为积极,对术后恢复的信心增强,生活质量得到提升。结论:专门设计的心理支持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心脏外科术后患者的心理体验,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建议在心脏外科术后护理中纳入心理支持措施,以促进患者的全面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