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健康教育在心脏介入导管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6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实施心脏介入性诊疗的的患者,根据研究所需,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数量为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给予全面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经过护理后,两组焦虑、抑郁评分均显著降低,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分别为(39.0±7.2)分、(35.0±5.2)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0.3±7.0)分、(50.6±5.2)分;两组睡眠质量评分显著提高,且观察组为(8.82±1.22)分优于对照组(5.22±0.58)分(P<0.05)。结论在心脏介入导管护理中应用全面健康教育,能增进患者对健康知识的了解,改善焦虑负面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睡眠质量,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 标签: 健康教育 心脏介入导管室护理 心脏介入性诊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儿童动脉导管未闭介入治疗患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7月至2017年8月在我院拟行儿童动脉导管未闭介入治疗的患儿6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施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加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是保证儿童动脉导管未闭介入治疗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利于减少并发症,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

  • 标签: 动脉导管未闭 儿童 介入治疗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脏介入治疗术并发急性心脏压塞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以某医院为研究对象,分析其2012年1月-2015年11月期间该院的487名使用心脏介入治疗患者的病历资料,对其心脏压塞进行认真诊断,查看其临床症状、X射线检查以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如果患者具有相应症状,应该对患者停止心脏介入治疗,并使用心包切开引流、冠状动脉搭桥和修补手术等一系列措施进行进一步治疗。结果在选取的487例患者中,有3名患者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发生了心脏压塞,概率为0.62%。发病原因在进行治疗过程中,需要进行房间隔穿刺,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心包压塞,误穿左心房壁,使其收到一定损伤,甚至会使冠状动脉发生破裂。经过x射线检查以后,只是证明了2名患者,另外一名患者又经超声心动图检查后才对其病情得以证实。在对其进行治疗方案中,一名患者的治疗方案是心包切开引流术,一名患者的治疗方案是心包穿刺术,最后一名患者的治疗方案是使用冠状动脉搭桥和修补手术,经过治疗以后,三名患者并没有出现不良反应,各项指标都正常,病情状况比较良好,可以很快恢复。结论作为心脏介入治疗过程中一种比较罕见的并发症,必须对心脏压塞产生的原因进行快速分析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

  • 标签: 心脏介入性治疗术 急性心脏压塞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经导管动脉栓塞术介入治疗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文研究对象为60例肝癌患者于2005年10月-2016年10月在我院收治,根据入院顺序患者分为31例的甲组与29例的乙组,乙组患者通过无水乙醇进行治疗,而甲组患者通过导管动脉栓塞术介入治疗,对比甲乙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肌酐水平、尿素氮水平以及甲胎蛋白水平。结果与乙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相比,甲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较高(P<0.05),且治疗后甲组患者的肌酐水平、尿素氮水平、甲胎蛋白水平均优于乙组患者(P<0.05)。结论经导管动脉栓塞术介入治疗肝癌的临床效果确切,有效改善了患者的肌酐水平、尿素氮水平以及甲胎蛋白水平,并且治疗有效率很高,值得推广。

  • 标签: 肝癌 经导管动脉栓塞术 介入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塞介入治疗中抽吸导管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04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常规组对患者实施介入治疗。观察组对患者实施介入治疗联合抽吸导管。结果术后,观察组患者的TIMI血流分级情况比常规组有所优势,两组对比,存在一定差距(P<0.05)。治疗后的慢血流情况,观察组要优于常规组,差异性较大(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在应用介入治疗过程中实施抽吸导管,有效清除血栓,降低远端血栓堵塞情况,安全性和可行性非常强,值得推广。

  • 标签: 介入治疗 急性心肌梗塞 抽吸导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心脏介入治疗术后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行心脏介入治疗的患者86例,随机分成两组,对43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对观察组43例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护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的比较结果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心脏介入治疗术后的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的疗效显著,且能显著提升患者在治疗期间的满意程度,值得临床进行推广。

  • 标签: 心脏介入治疗 术后护理 临床效果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导管系统在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20)接受普通导管栓塞介入治疗,观察组(n=20)使用微导管系统进行栓塞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后肝功能变化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总胆红素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导管系统栓塞疗法可有效提高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治疗效果,且手术对患者肝功能影响较小,术后患者并发症较少,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理想方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介入治疗 微导管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究对心脏介入治疗患者实施术后护理及并发症预防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了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接受心脏介入治疗的患者进行分析,根据入院时间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常规护理,而实验组患者给予了系统性的术后护理分析及并发症预防,然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8.33%,而对照组仅为90.0%,他们之间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进行心脏介入治疗之后,为其患者提供系统性的术后护理分析及并发症预防,不仅可以对患者的身体指标和临床症状进行有效的改善,而且还能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心脏介入 术后护理分析 并发症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 : 通过对我科自 2011年 5月至 2013年 1月收治的 137例先天性心脏病 (先心病 )患者介入治疗进行回顾分析,进一步了解先心病介入治疗近期、远期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 :对动脉导管未闭( PDA)做主动脉弓降部、左心室造影以了解其大小、位置,对室间隔缺损( VSD)、房间隔缺损( ASD)则通过超声心动图了解其大小及边缘情况。选择适当堵闭器常规操作,将其放置合适位置,再经造影或超声心动图了解堵闭器位置及有无残余分流情况,若情况良好则释放堵闭器。结果 : 我科共完成先心病介入治疗 137例,其中男性 54例,女性 83例;年龄 10~ 56岁;体重 17~ 87kg,平均 52.9kg。其中 PDA共 13例, ASD共 104例,肌部 VSD共 20例。总成功率为 99.27%( 1/137),严重并发症发生率 2.19%( 3/137) 包括 : 左房壁穿孔 1例( VSD)、股静脉穿刺点大出血 1例( VSD)、脑梗塞 1例( VSD),以上 3例经过保守治疗后痊愈出院。死亡 0例。对每例行先心病介入治疗的患者,要求其在术后 1个月、 3个月及 6个月来院复查,随诊率达 100%。讨论 : 经导管介入治疗先心病与开胸相比,创伤小,无需全身麻醉及体外循环等高风险因素,术后恢复快,疼痛轻,患者住院时间短,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成功率高。对于导管介入治疗先心病的适应证把握是能否成功的关键。

  • 标签: 先天性心脏病 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婴幼儿动脉导管未闭的急诊/亚急诊介入治疗效果。方法按照入院顺序抽取我院自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动脉导管未闭婴幼儿70例,进行蘑菇伞封堵术,观察治疗效果以及手术前后的主动脉压、肺动脉压、超声心动参数。结果69例婴幼儿封堵成功,成功率为98.6%,其中有1例婴幼儿转外科,并取出封堵器,进行手术结扎。术前的主动脉压、肺动脉压、超声心动参数与术后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导管介入直径≧5mm治疗幼儿动脉导管未闭,取得的效果显著,更有效、更安全,值得借鉴和推广。

  • 标签: 婴幼儿 动脉导管未闭(PDA patent ductus arteriosus) 封堵器 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T)治疗并发早发和迟发心脏压塞的临床特点、诊断以及处理方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行PCI并发早发和迟发心脏压塞的患者84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时段行PCI未并发心脏压塞的患者84例作为对照组。就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处理措施加以分析,并与观察组进行比较。结果其中,早发心脏压塞31例,迟发心脏压塞53例;观察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提高心脏介入治疗心脏压塞并发症的诊断力度,辨别其发病时间,行心包穿刺引流、外科手术或者应用鱼精蛋白能够有效地促进患者心脏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心脏介入性治疗 心脏压塞 诊断 处理
  • 简介:目的总结分析儿童先天性心脏介入治疗的效果及并发症。方法本研究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本院治疗的362例先心病患儿为研究对象,针对PDA患儿采用蘑菇伞封堵法、弹簧圈封堵法、国产ADOII封堵法,VSD、ASD患儿采用蘑菇伞封堵法,Ps患儿采用肺动脉瓣球囊扩张术单球囊法和双球囊法。结果352例患儿成功完成手术,手术成功率为97.24%,术中死亡病例为1例重度PS合并冠状窦间隙开放患儿;转外科治疗5例,包括术中行心导管检查发现PDA合并主动脉弓离断畸形2例,PDA合并主动脉缩窄1例,ASD合并肺静脉异位引流2例;中止手术4例,包括术中发现VSD已快愈合而不需手术的3例,VSD术中出现III度房室传导阻滞而中止手术的1例。352例成功完成手术的患儿中7例术后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1.99%,3例残余分流,术后6个月随访时,残余分流均消失;3例心律失常,术后6个月随访时1例VSD封堵术的患儿仍存在散在室性早搏,其余患儿心电图均恢复正常;1例股动脉血栓经溶栓治疗痊愈。结论儿童先心病介入治疗的成功率高,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与禁忌症,熟练掌握操作技术,术后需长期随访。

  • 标签: 心脏病/先天性 介入治疗 手术后并发症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采取常规的措施和加强手术中的配合对发生心脏压塞患者的疾病恢复和预后改善产生的影响。方法目标性选取我院接受心脏介入术的患者158例,79例为对照组,79例为观察组随机分配;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加强术中护理配合;重点就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费用、手术其他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进行考察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及费用均显著少于对照组,从并发症发生情况看,观察组发生率(7.59%)明显小于对照组(13.92%);两组数据统计学比较有意义。结论加强手术操作时的配合工作能够帮助医生快速的判断确诊心脏压塞的发生并采取急救措施,能够明显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加快患者病情的恢复,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能够有效降低术后其他严重并发症的发生,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临床应用价值高,值得广泛推行。

  • 标签: 心脏介入手术 心脏压塞 加强术中配合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AMI)冠状动脉介入结合血栓抽吸导管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我院56例AMI患者,根据不同疗法分组,对照组进行冠状动脉介入,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血栓抽吸进行治疗,对比ST段回落、LVEF、TnT、CK-MB浓度变化,及术后TIMI分级与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PCI术后TIMI分级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检测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AMI患者冠状动脉介入结合血栓抽吸治疗,能有效改善血流,提高左心射血等,降低死亡率和复发,临床可拓展运用。

  • 标签: 血栓抽吸导管 急性心肌梗塞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心梗介入治疗后患者实施心脏康复护理的效果观察。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自2013年3月~2015年12月心梗介入治療的心脏病患者取200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两组,对实验组进行心脏康复的护理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护理干预。仔细观察并记录患者的护理效果和患者的满意度。结果我院的进行心脏康复护理干预的1000例患者,由于心脏缺血再次住院的为5.88%,其中临床疗效等级为痊愈的有700例,临床效果为有效的有240例,临床效果为无效的有60例,护理的总有效率为94%,患者的满意率为96%,对照组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因为心脏缺血再次住院的为23.63%。临床效果为痊愈的有400例,有效的有400例,无效的有200例,护理的总有效率为80%,患者的满意率为84%。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梗患者经过心梗介入手术后进行心脏康复护理,对提高患者的痊愈率有积极的作用,可以减少患者因为心脏缺血而再次住院的概率。

  • 标签: 心梗 介入治疗 心脏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进行康复路径教育后心脏康复情况。方法在辖区社区冠心病患者中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行冠心病介入治疗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行康复路径教育组(观察组)和行常规性教育组(对照组),每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掌握康复知识的情况,控制危险因素的情况。结果经康复路径教育后,两组患者的康复知识、自我效能感、自我管理评分、血压达标率有所上升,吸烟率有所下降,且观察组的情况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在康复路径教育下康复知识、自我效能、自我管理、危险控制情况明显提高,是一种有效的心脏康复手段,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康复路径教育 冠心病介入治疗 患者 心脏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