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在经导管左心耳封堵术中,分别使用新型"钢珠法"和传统"鞘管法"测量左心耳尺寸,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宁波市第一医院心律失常诊疗中心成功完成经导管左心耳封堵术的心房颤动(房颤)患者74例。其中,男50例、女24例,中位年龄70(47~87)岁。传统"鞘管法"分别使用12 F输送鞘和5 F猪尾导管作为参考标尺,而新型"钢珠法"使用直径10 mm钢珠(固定于患者体表胸骨左缘第3肋间)作为参考标尺,统一在右前斜位(RAO)30°+足位(CAU)20°X线投射体位下推注造影剂进行造影显像,并分别测量左心耳开口宽度、左心耳深度及封堵器的标记环长度。结果共74例入组患者,其中持续性房颤57例,CHA2DS2-VASc评分为(4.65±1.54)分、HAS-BLED评分为(3.35±1.08)分。钢珠组测量的左心耳平均开口宽度(24.78±3.26) mm,显著高于输送鞘组(19.88±3.25) mm和猪尾导管组(22.36±3.81) mm(P<0.001);钢珠组测量的标记环长度(20.75±0.60)mm,其与真实标记环长度21 mm差值[(0.25±0.60)mm]显著小于输送鞘组[(4.34±1.74)mm]和猪尾导管组[(2.29±1.83)mm,P<0.001]。最终以钢珠法测量值为标准来选择封堵器大小,植入成功率98.7%(74/75,1例因左心耳开口太大放弃封堵)。所有患者术后45 d随访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检查未发现封堵器相关血栓形成及其他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在经导管左心耳封堵术中,使用新型"钢珠法"进行左心耳大小测量是准确且安全有效的。若以传统"鞘管法"测量结果来选择封堵器大小,很有可能导致选择的封堵器尺寸偏小而影响手术结果。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了非辫膜性房颤患者行经左心耳封堵术的整体护理措施。方法选取到我院在2016.8-2017.10月份的95例行经左心耳封堵术患者为这次的研究对象,然后总结了相关的护理经验。结果全部患者都是在手术治疗后所出院的,其中有一例患者在手术的过程中出现心包填塞然后进行外科手术治疗后才出现,还有一例下肢穿刺出动脉出血然后置入支架一枚。结论对行左心耳封堵术患者的护理措施进行总结,且及时制定出相关的流程图能够有效使得护理人员完善其领域的护理措施,最终才可以为相关护理和患者得到教育提供到一定的支持。
简介:摘要心房颤动(房颤)患病率高,左心耳封堵预防缺血性卒中近年来有较大进展。成年人卵圆孔未闭(PFO)的发生率较高,PFO与偏头痛及不明原因卒中可能相关,目前指南/专家共识指出,血栓栓塞性脑梗死伴PFO患者,未发现其他卒中发病机制,结合PFO的解剖和分流情况,可考虑PFO封堵术,但对于老年患者并不积极地建议PFO封堵术。对于房颤患者,近年来左心耳联合PFO封堵术在国内外均有报告,但对此类患者的适应证选择及术中和中、远期预后尚不清楚。由于此策略仍存在较多未知和局限性,目前除了患者有明确PFO封堵适应证外,尚无可广泛推荐房颤患者左心耳联合PFO封堵术的证据,仍需要进行进一步研究和评估。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85岁及以上心房颤动(房颤)患者采用Watchman左心耳封堵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20年12月在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周浦医院行Watchman左心耳封堵老年房颤患者515例,其中85岁及以上(85~91岁)患者73例,完成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复查的44例(60.3%)为高龄组,同期60~65岁53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术中参数、抗栓治疗方案及1年随访预后的差异。结果高龄组患者房颤类型、缺血性脑卒中和(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冠心病、肾功能不全发病率更高,心力衰竭情况更严重。高龄组较对照组患者CHA2DS2-VASC和HAS-BLED评分增加,(6.0±1.5)分比(3.6±1.5)分和(3.2±1.2)分比(2.3±1.3)分(t值分别为7.682和3.871,均P<0.05);一站式手术率低,13.6%(6例)比50.9%(2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517,P<0.05);左心耳封堵术中Watchman封堵器大小、更换封堵器和封堵器压缩比、残余分流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龄组与对照组封堵器械相关血栓发生率4.5%(2/44)比3.8%(2/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个月随访期间无新发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脑出血,3例死于心力衰竭,1死于恶性肿瘤。结论85岁以上高龄房颤患者用Watchman行左心耳封堵安全可行,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和(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安全及有效,但需慎重评估心肾功能及身体状况以决定是否行左心耳封堵。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左心耳封堵术后发生延迟性心脏压塞发生与左心耳毗邻解剖结构及封堵器关系。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纳入13例2016年8月至2021年6月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周浦医院因左心耳封堵术导致的延迟性心脏压塞并行急诊心包穿刺引流患者,随访时间(16±12)个月,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术前,术中及延迟性心脏压塞恢复后通过左心房CTA,食道超声心动评估左心耳及左心耳封堵器周边解剖结构关系。结果左心耳封堵后发生延迟性心脏压塞行心包穿刺引流患者13例,男性7例,年龄(72.1±8.3)岁,6例同时行冷冻消融治疗;患者左心耳菜花型8例,鸡翅型5例;盘式封堵器密封盘直径(29.5±2.8)mm;10例患者心脏压塞恢复后复查左心房CTA,8例锚钩贴靠肺动脉,1例锚钩贴靠左上肺静脉,1例锚钩同时贴靠肺动脉和左上肺静脉;除1例术后2 d死亡外其他患者预后良好。结论左心耳封堵后发生延迟性心脏压塞与左心耳毗邻肺动脉,左上肺静脉位置关系密切,与较大的封堵器及其锚钩有关。
简介:摘 要:目的 探究围术期护理干预用于心房颤动患者左心耳封堵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抽取2019年3月~2021年3月我院应用左心耳封堵术治疗心房颤动患者中抽取68例进行本次研究,数字表随机法分组,对照组34例开展常规护理、研究组34例予以围术期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2.94%明显低于对照组20.59%(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4.12%明显较对照组76.47%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心腔内超声心动图(ICE)模拟传统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各角度影像并替代TEE进行心房颤动(房颤)射频消融联合左心耳封堵手术(一站式)的新术式——XR-Star术式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顺序入选2018年4月至2021年4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内一科接受一站式手术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应用倾向性评分进行1∶2匹配,分别接受XR-Star术式(ICE组)和传统的TEE辅助方式(TEE组)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参数(如手术时间、曝光量等)及术后1年随访中残余分流(PDL)、封堵器相关血栓、封堵器移位及复发等情况的差异。结果共纳入165例患者,其中ICE组46例,年龄(63.70±7.16)岁,男26例;TEE组92例,年龄(63.27±7.81)岁,男49例。①两组患者首次选伞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4.78%对91.30%,P=0.284)。②与TEE组相比,ICE组的总手术时间[(160.62±23.20) min对(177.72±19.53) min,P<0.001],总曝光量[(172.84±46.49) mGy对(253.98±99.76) mGy,P<0.001]、封堵时间[(36.03±11.37) min对(47.60±15.56) min,P=0.001]、封堵曝光量[(124.85±41.01) mGy对(198.83±84.57) mGy,P<0.001]、造影剂用量[(100.00±26.52) ml对(152.26±49.70) ml,P<0.001]均明显低于TEE组。③与术前TEE各个角度测量值相比,术中ICE测量左心耳开口在135°较大[(21.32±3.42) mm对(19.26±4.01) mm,P=0.027]。ICE 135°与透视下左心耳测量值显著相关(Person相关系数r=0.83,双尾检验P<0.000 1)。④PDL发生率,两组在封堵后即刻及术后3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87%对14.13%,P=0.592;19.56%对22.83%,P=0.661);术后3个月ICE组有1例存在3 mm PDL,TEE组有3例存在(3.2±0.3) mm PDL;术后1年ICE组PDL下降至1.8 mm,TEE组仍有1例存在3 mm PDL。⑤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心包积液、脑卒中、大出血、器械脱位等严重并发症,TEE组1例患者发现器械相关血栓。结论基于XR-Star术式ICE引导下的一站式手术是安全有效的,与传统TEE相比可以明显减少手术时间、曝光量,其左心耳开口测量结果与透视下测量结果高度相关,术后残余分流方面无明显差异。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左心耳功能异常与血栓形成事件的相关性及影响左心耳功能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6月1日至2021年6月1日期间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房颤中心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根据左心耳血流速度(left atrial appendage flow velocity,LAAFV),将研究对象分为左心耳功能正常组(LAAFV≥40 cm/s,297例)和左心耳功能异常组(LAAFV<40 cm/s,85例);收集患者的基线资料,采集所有患者的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图像。分别记录两组患者血栓事件发生情况。并做单因素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拟探究左心耳功能异常与血栓事件发生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性别、房颤类型、卒中风险评分(CHA2DS2-VASc评分)、抗凝药治疗、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左心房内径、右心房增大患者比例、射血分数、左心耳各角度内径及内径之和、深度及深度之和、血栓事件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通过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调整混杂因素后,左心耳功能异常与血栓形成密切相关(β=1.168 P=0.002),左心房内径[OR(95%CI)为 1.084(1.019~1.153),P=0.011]、持续性房颤[OR(95%CI)为2.323(1.226~4.403),P=0.010]是影响左心耳功能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左心耳功能异常与血栓形成密切相关。左心房内径、持续性房颤是影响左心耳功能的独立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评估LAmbre封堵器在大口部直径左心耳封堵术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本回顾性队列研究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3月在宁波市第一医院心律失常诊疗中心接受经皮置入LAmbre左心耳封堵器,且左心耳口部直径≥31 mm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收集患者的基线资料并记录左心耳封堵术围术期主要并发症(包括死亡、卒中、器械栓塞、心包填塞及主要出血事件等)。术后45 d、6及12个月进行随访,经食道心脏超声或肺静脉CT记录封堵器边缘分流及器械相关血栓情况,并记录术后血栓栓塞、出血事件及死亡等严重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共纳入32例患者,年龄(70.4±8.4)岁,女性12例(37.5%),左心耳口部直径(34.4±2.9)mm。31例(96.9%)成功置入LAmbre封堵器。围术期未出现主要并发症。术后12个月的随访中,1例(3.2%)患者出现心包填塞,经治疗后好转。经食道心脏超声随访的患者中未出现封堵器边缘分流>5 mm,所有患者未出现器械相关血栓以及血栓栓塞、出血事件和严重不良事件。结论LAmbre封堵器在大口部直径左心耳封堵术中可能是可行、安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