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以不规则形状铌粉为原料,通过射频等离子体球化处理制备球形铌粉,并研究加料速率对粉末球化率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和激光粒度分析仪对球化处理前后粉末的形貌、物相和粒度分布进行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粒径的不规则形状铌粉,经等离子球化处理后均可得到表面光滑、分散性好、球化率可达100%的球形铌粉。球化处理后,粉末的粒度分布变窄。随加料速率的增加,铌粉的球化率降低。经射频等离子体处理后,铌粉的松装密度和流动性得到显著改善:松装密度由1.33g/cm3提高到4.35g/cm3,振实密度从1.95g/cm3提高到5.61g/cm3,粉末流动性提高到12.51s/(50g)。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脉冲调制射频等离子体在除菌方面的应用效果。通过构建脉冲调制射频等离子体系统,研究不同参数下等离子体对细菌的作用机制及除菌效率。实验结果表明,脉冲调制射频等离子体能够有效杀灭多种细菌,且操作简便、安全性高。本研究为等离子体技术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
简介:探测夸克-胶子等离子体是高能物理研究的最前沿领域之一。本文详细讨论了拧测夸克-胶子等离子体的方法、意义和形成夸克-胶子等离子体的临界物理条件及研究现状和趋势。
简介:为了实现高效、低能耗降解大流量下低浓度的污染物,在中试规模常温常压下采用了微等离子体技术对大流量的甲苯废气进行处理.从废气气体流量、甲苯浓度、相对湿度、微等离子体反应器输入能量密度等方面,对甲苯降解性能进行评价;采用气相色谱、质谱和红外光谱仪对降解反应产物进行分析,探讨了微等离子体降解甲苯的机理及反应途径.结果表明:在废气气体流量为100Nm3·h-1、甲苯浓度为50ppm、相对湿度为1%~3%、输入能量密度为30J·L-1时,微等离子体对甲苯的降解率达到74.4%.甲苯分子在微等离子体中的降解主要是通过高能电子轰击和活性物种氧化,甲基C-H键易受到高能电子的轰击生成-系列含氧有机中间产物,醛类、酚类、醇类、羧酸类、以及带苯环的衍生物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等离子体射频技术治疗窄波中波紫外线(narrow band ultraviolet B,NB-UVB)诱导下豚鼠皮肤色素沉着动物模型的效果。方法选择普通级健康豚鼠10只,对豚鼠棕黄色毛发皮肤区域脱毛后行NB-UVB照射,建立UVB诱导下豚鼠皮肤色素沉着模型。每只豚鼠造模成功区域随机分为4组,A组为空白对照组,不进行治疗;B、C、D组均为微等离子体射频治疗组,以不同能量参数的微等离子体射频技术进行治疗,B组输出功率10 W,每个发射点治疗能量0.06 J;C组输出功率20 W,治疗能量0.12 J;D组输出功率30 W,治疗能量0.18 J。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2、4、6周,取材进行黑色素细胞染色(表皮分离-多巴染色法),观察酪氨酸酶活性的黑色素细胞数目,黑素颗粒染色(Masson-Fontana法)观察黑素颗粒面积占表皮面积百分比,免疫组织化学染色(c-kit蛋白)观察黑色素细胞活性的改变。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结束后2、4、6周,微等离子体射频治疗的B、C、D组酪氨酸酶活性的黑色素细胞数目较A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黑色素细胞数目减少与微等离子体射频治疗能量增加呈正相关。治疗结束后2、4周,微等离子体射频技术治疗的B、C、D组色素沉着皮肤表皮黑素颗粒较A组低,治疗结束后6周,仅D组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皮肤表皮黑素颗粒减少与微等离子体射频能量增加呈正相关。实验设置的微等离子体射频治疗组能量未引起c-kit阳性细胞数目增加,治疗结束后2周各组间c-kit阳性细胞数目,A组较B、C、D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D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等离子体射频照射后4、6周A、B、C、D组均未见c-kit阳性细胞。结论微等离子体射频可加速豚鼠皮肤色素沉着的消退,对改善NB-UVB照射后豚鼠皮肤色素沉着的动物模型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