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本文试图探讨一种方法,通过对往年专利的相应数据进行分析,对现有专利的预期寿命进行预测,为从宏观上进行专利质量评估提供了一个具有操作性的指标。
简介:探索经络系统形成的原理,并此以为基础,解释部分中医学理论难题。同时,总结出生物场理论学说,并指出经络生物场理论学说的应用前景。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近20年天津市居民期望寿命变化规律以及对期望寿命增量的影响因素。方法应用简略寿命表、期望寿命差异的年龄和死因分解法对天津市户籍居民1999-2018年死因监测数据进行分析,计算不同年龄、不同疾病死亡率对期望寿命增量的贡献值和百分比。结果20年间天津市户籍居民期望寿命增加了4.97岁,男性、女性期望寿命分别增加4.11岁和5.86岁,女性增幅高于男性。0岁组死亡率下降对期望寿命增加的贡献率为19.17%,≥55岁组居民死亡率下降对期望寿命的增加贡献较大,累计贡献率为67.38%。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围生期情况、先天畸形以及损伤和中毒死亡率下降对期望寿命提高的贡献较大,贡献率分别为27.27%、21.37%、15.76%、12.22%、6.44%和4.86%。恶性肿瘤、损伤和中毒、糖尿病、神经系统疾病等死亡率的增加对≥75岁人群寿命增长产生负向作用。天津市期望寿命增加具有阶段性特点,1999-2011年为76.72~81.46岁,具有上升趋势(t=9.11,P<0.001),年度变化百分比(APC)为0.58%;2011-2018年为81.46~81.69岁,为平稳趋势(t=0.89,P=0.387),APC为0.13%。结论1999-2018年天津市居民期望寿命增长主要归因于婴儿、老年人、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围生期情况、先天畸形以及损伤和中毒死亡率的下降,而≥75岁人群恶性肿瘤、损伤和中毒、糖尿病、神经系统疾病等死亡率的增加对期望寿命增长产生了负向作用。应加强重点人群、重点疾病的综合防治,进一步提高人群期望寿命。
简介:基于从西藏农牧区得来的第一手资料,特别是农牧民的感受和给予的经验数据,以西藏农牧区婴儿死亡率和常见病导致的青壮年死亡率为视角,讨论西藏的人均期望寿命。主要结论为:因为西藏医疗卫生条件的巨大改善和西藏农牧区孕产妇住院分娩率的提高,西藏农牧民有条件顺利度过生命历程中最艰难的出生关和小病关,人均期望寿命得到较大提升是公认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