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黄河中游地区水文情况具有极强的区域性特点。由于地处我国中部平原区域,气候较为干旱、年降水量较少、土壤中水分较少,这一地区水文预报是水文工作者关注的焦点和难题之一,而流域水文模型又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工具和关键所在。鉴于此,在本文研究进程中将针对干旱半干旱地区水文特点展开研究,指出现阶段水文治理中存在的重要问题,并且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水文治理模型,促进黄河中游地区水文治理进程。

  • 标签: 黄河中游 干旱 半干旱 水文
  • 简介:摘要: 针对马铃薯土传细菌病害的危害问题,以提高植物免疫力,改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为切入点,构建植物免疫激活和土壤微生态调控为技术核心的土传病害可持续绿色防控技术。

  • 标签: 干旱 半干旱区 马铃薯 土传病害 试验研究
  • 简介:摘要:近些年来,我国越来越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通过加强生态环境工程建设,解决生态环境污染破坏等一系列问题,逐步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在我国半干旱地区,受到气候和环境等因素影响植树造林的成活率很低,森林覆盖面积小,难以涵养水源,提高土壤的质量。因此需要提高对半干旱地区的重视程度,采取恰当的森林抚育技术,加强监管工作,确保森林工程的有效建设,提高森林覆盖面积,逐步改善半干旱地区的生态环境。文章分析了森林抚育技术在半干旱地区应用的效益,阐述几种技术的特点,并提出几点有效的应用措施,为改善生态环境提供一定参考。

  • 标签: 半干旱区 生态公益林 幼林抚育
  • 简介:基于NOAA的全球陆地降水资料(PREC/L)1948-2003年56年的月平均降水资料、NCEP/NCAR月平均再分析资料以及英国气象局哈德莱中心的海温(SeaSurfaceTemperature,SST)资料,并根据多年降水平均图选定了东亚中纬度干旱半干旱,对该区域夏季(6-8月)降水进行了经验正交分解(EmpiricalOrthogonalFunction,EOF)。EOF第一模态呈现出全区一致的变化类型,第二模态则呈现出以100°E为界东西相反的分布类型。通过分析干旱半干旱以及以100°E为界的东西两部分降水异常年的环流形势和海温并加以对比,结果表明:在环流场上,对应于东亚中纬度干旱半干旱降水偏多年,对流层中下层环流异常在中高纬度呈现为一个东西向波列,乌拉尔山东侧为正的高度异常,贝加尔湖附近乃至以东地区为低压槽所控制;不同的是,对应于100°E以西的干旱半干旱夏季降水偏多年,波列有所东移,并且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有显著北抬;而对应于100°E以东干旱半干旱夏季降水偏多年,环流形势异常基本与整个干旱半干旱降水偏多年一致,只是在里海附近有一高度负异常。在200hPa纬向风场上可以看到,当西亚副热带急流偏南加强时,对应于1000E以西的干旱半干旱降水偏多;而当东亚、西亚风急流都有显著北抬且加强时,对应于100°E以东干旱半干旱的夏季降水偏多,这可能与急流所激发的次级环流有关。进一步对SST的分析表明,海温与100°E以东或以西干旱半干旱降水异常的关系也不一样。当前冬、前春赤道中东太平洋都有正的海温异常,而到夏季转换为负的海温异常,且南太平洋在前冬和前春呈现显著负海温异常时,整个干旱半干旱夏季降水偏多;当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在前冬、前春有正的海温异常并一直减弱,但能维持到夏

  • 标签: 干旱/半干旱区 夏季降水 西风急流 波列 海温异常
  • 简介:摘要对于土壤水分的动态模拟及预测是防旱抗旱、调控植被生长与土壤水分关系的基础,同时也是解决干旱问题的科学依据。对于这一问题,我们首先对数据进行了统计学研究,以寻找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异特征,重点讨论了土壤的周期性变异特征。然后用深度学习的Seq2Seq模型对数据进行了模拟和预测。结果表明,基于Seq2Seq模型的土壤水分动态模拟和预测效果较好。

  • 标签: 土壤水分 时间序列 Seq2Seq 统计分析
  • 简介:通过对三个沙棘品种辽阜Ⅱ号、楚伊和辽阜Ⅰ号的形态特征、光合生理和水分生理等方面的测定和调查,比较了三个沙棘品种的生物学特性以及抗旱性。结果表明,辽阜Ⅱ号更易适应该环境,具备更好的生长势和抗旱性,而且它是大果沙棘,有很好的经济价值,在造林方面应该着重考虑。

  • 标签: 沙棘 生物学特性 良种选育 抗旱能力 新技术研究
  • 简介:本文以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吴起县北部沙棘人工成林为研究对象,定位观测了沙棘林地林木蒸腾、土壤蒸发及土壤水分状况等,根据水资源承载能力确定退耕地沙棘林适宜密度及其动态调控。结果表明:沙棘林分生长季节内,丰水年土壤贮水量总体为盈余;平水年的同期降水不能满足林地蒸散消耗;枯水年土壤水分明显亏缺。该地区沙棘林稳定群落密度为1445株(丛)/hm^2,初植密度为2223株(丛)/hm^2。造林密度过大是造成土壤水分亏缺、植被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难以发挥的重要因素。

  • 标签: 黄土高原 半干旱区 沙棘林 密度调控
  • 简介:为了丰富我国沙棘良种资源,提高沙棘种植建园质量和效益,增加农民及沙棘企业收益,引进俄罗斯优质大果沙棘,观察其在辽宁半干旱的物候特征及生长表现显得十分重要。试验通过观测成活率、生长状况等相关因子,分析其在特定气候条件下的适应性,从中选择表现较好的资源深化研究,将为今后沙棘杂交育种提供丰富的种源材料。

  • 标签: 辽宁半干旱区 俄罗斯沙棘 优质资源 引种试验
  • 简介:摘要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是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水土流失十分严重的地区,素有“陇中苦瘠甲天下”之称。近年来安定区通过恢复植被、退耕还林、兴修梯田等生态建设措施,大规模开展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综合治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生态修复,按照“水保立区”战略思想,充分挖掘生态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利用,在支柱产业开发和扶贫攻坚方面取得了较大突破。

  • 标签: 安定区 水土保持 生态修复
  • 简介:利用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定西干旱气象与生态环境试验基地的陆面过程观测资料,通过Finnigan等提出的获取湍流低频贡献的总块平均方法研究了低频部分对地表能量不平衡的影响。结果发现:(1)感热和潜热的低频部分较小,对感热的贡献在-1%~11%之间,对潜热的贡献在-7.3%~0.3%之间,对感热与潜热和的贡献在-1.4%~0.7%之间;(2)低频部分对感热和潜热的贡献随平均周期呈现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3)不计低频部分时,地表能量的闭合度在晴天、阴天和阴晴混合天分别为0.93、0.76和0.87;(4)计入低频部分时,闭合度在晴天、阴天和混合天分别提高到0.98、0.86和0.93,提高了5%~10%;(5)阴天低频部分对闭合度的贡献随平均周期的加长而加大,晴天则增至1.5h后开始递减,混合天增至1.5h后保持定值。所以,低频贡献可以显著提高地表能量闭合度。但是考虑低频贡献后,仍存在2%~14%的欠闭合度,地表能量平衡问题还有未知的原因存在。

  • 标签: 地表能量平衡 湍流低频贡献 闭合度 总块平均
  • 简介:摘要:对于半干旱地区来讲,影响烟叶品质的因素比较多,比如:土壤质地或者是pH值,一旦烟叶品质下降,对烟草生产企业发展也会带来制约。本文就半干旱烤烟豆浆灌根对烟叶品质的影响展开深入研究,同时对烤烟豆浆灌溉技术展开分析,其是指利用发酵的豆浆灌溉,以此来实现改善烟叶品质的目的,从而为烟草生产企业发展注入生机与活力。

  • 标签: 半干旱区 烤烟豆浆灌根 烟叶品质 影响
  • 简介:摘要漳县处干旱半干旱山区,荒山造林地块交通不便,多为远山、高山、瘦山,立地条件较差,土壤瘠薄,不但是降水少、蒸发量大、日照时间短、负积温多,无霜期长,而且受干旱灾害频发,严重影响了造林的成活率低、保存率少.

  • 标签: 干旱半干旱山区 荒山造林
  • 简介:摘要:我国国土面积十分广阔,其中可耕种土地占总面积的14%左右,而超过一半可耕种面积为干旱半干旱地区,其地表大多数裸露在外,表面无植物或只有极少数植物覆盖,土地沙漠化问题严重,导致水土流失加剧,沙漠范围逐渐的扩增。因此,为有效改善生态环境,加强干旱半干旱地区环境治理,应扩展森林面积,加大植被覆盖率,应用抗旱造林技术优化当地环境与气候。本文对抗旱造林技术进行研究,旨在优化自然环境,促进生态平衡。

  • 标签: 干旱 半干旱 抗旱造林 技术分析
  • 简介:摘要:干旱半干旱地区是指年均降水量在200~500mm的地区,其中,干旱地区分布在新疆、内蒙古高原西部和青藏高原西北部,半干旱地区分布在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大部分。干旱半干旱地区自然景观以荒漠、沙地、草原为主,生态系统较为脆弱,加上人们长期以来实施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区域生态系统逐渐失衡,不仅导致地表植被不断衰退,直至消失,而且加速了风沙运动,形成沙尘暴等自然灾害,又进一步加剧了土地荒漠化程度,阻碍了区域经济与社会的稳定发展。本文探讨了干旱半干旱地区荒山造林技术,可以有效地使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环境恶化进一步缓解。

  • 标签: 干旱半干旱地区 荒山造林 生态环境
  • 简介:监测半干旱作物的旱情对合理灌溉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黄土高原半干旱雨养农业区春小麦为研究对象,以模型模拟光谱对输入参数的响应、模型输入参数与干旱程度的关系以及不同旱情下光谱模拟精度为切入点,探讨基于PROSAIL模型反演参数指征春小麦旱情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春小麦冠层光谱对于PROSAIL模型主要输入参数具有不同的光谱响应区间,其中叶绿素含量Cab的光谱响应区间为476~730nm,叶面积指数LAI的主要响应区间为400~750nm、800~1000nm和1330~2500nm,等效水厚度EWT的响应区间在1874~1891nm,干物质含量LMA的主要响应区间在2331~2356nm。PROSAIL模型的输入参数与干旱程度有显著相关性。模型模拟的半干旱春小麦冠层光谱的误差在1400nm前后差异显著,在1400nm之前模拟误差为11.5%,1400nm之后模拟误差为69%,总体误差约30%。模型对于等效水厚度和干物质含量的解释不够充分是导致模拟误差的主要原因之一。以PROSAIL模型反演参数监测黄土高原半干旱春小麦旱情值得商榷。

  • 标签: PROSAIL模型 春小麦 旱情 生理参数 适用性
  • 简介:为揭示西北黄土高原典型农作物物候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规律,利用西北黄土高原半干旱春小麦1987—2016年与胡麻1988—2004年物候观测资料,结合同期气象资料,通过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春小麦、胡麻典型物候期的变化特征及典型生育期间隔日数与气象要素的关系。结果表明:分析期内,春小麦、胡麻出苗期的变化幅度最大,最早和最晚出现日期分别相差36d和30d;春小麦播种—出苗、抽穗—开花期间隔日数显著缩短(P〈0.05),开花—乳熟期的间隔日数显著延长(P〈0.05),胡麻各物候期间隔日数变化不明显(P〉0.05);春小麦、胡麻各物候期间隔日数与日照的相关性最好(P〈0.01)(除春小麦开花—乳熟期显著相关及胡麻现蕾—开花期相关性不明显);分析期内,春小麦、胡麻全生育期持续时间线性变化趋势不明显。

  • 标签: 农业物候 线性变化率 营养生长 生殖生长
  • 简介:半干旱水资源综合利用服务系统是以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贯彻中国气象局开展研究型业务的精神,尽快使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和业务能力,在已有农田优化灌溉预报模型和雨养农业区农田干旱监预测方法等科研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整合、完善构建了半干旱水资源综合利用系统,形成既可对主要灌区进行灌溉预报,又可对旱作区进行土壤水分监测和干旱监测的综合服务系统。

  • 标签: 水资源 灌溉预报 服务系统
  • 简介:采用红外线辐射器增温法,通过增温模拟试验研究了增温对半干旱春小麦田间水分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增加,叶片水势不断降低,增温1.0℃和2.0℃的春小麦叶片水势比没有增温的春小麦叶片水势日平均分别降低了2.61%和4.45%。土壤水势随着土层深度的加深呈缓慢增加趋势。温度增加,不同土层深度的土壤水势均呈不断降低的趋势,温度增加越多,降幅越大;增温与土壤含水量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增温能够明显降低春小麦田间土壤贮水量,增加农田总蒸散量。在高温情况下,湿润处理增加了土壤总贮水量,尤其是在拔节期以后。春小麦0~160cm土壤贮水消耗量在100cm以上随温度的增加呈逐渐增加的趋势,而在100cm以下深层变化趋势不明显。增温2℃,湿润处理0~160cm土壤贮水消耗量要高于正常供水和干旱处理。

  • 标签: 模拟增温 水势 土壤含水量 土壤贮水消耗量 半干旱区
  • 简介:摘要通常在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树木的成活率非常低,主要是受到气候环境的影响。目前,中国的林业研究界以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作为主要的研究课题,以期扩大森林覆盖面,这就需要充分考虑到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技术,并根据林业发展特点,从经验与理论相结合的角度出发,针对相关技术进行研究。

  • 标签: 干旱半干旱地区 抗旱 造林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