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对于中耳乳突改良根治术后患者给予其耳内窥镜下换药与常规换药的干耳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了我院在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间收治的90例(98耳)行中耳乳突改良根治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换药方式的不同,将本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5例(49耳),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换药,实验组患者给予耳内窥镜下换药。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干耳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首次发现肉芽组织和干耳的平均时间均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干耳率没有明显差异,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中耳乳突改良根治术后患者,给予耳内窥镜下换药和常规换药的干耳率没有差别,但耳内窥镜下换药能够明显提早发现肉芽组织的时间,并及时清理,从而加快干耳的时间,降低发生炎症的风险,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在门诊换药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5月江苏省南通市肿瘤医院换药室共接诊各种患者44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严格管理医护人员、实施心理护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物品清点制度和安全防护制度、及时正确处理创口。结果患者伤口愈合后发放满意度调查表,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100份,有效回收率100%,护理满意98例(98.00%,98/100),同时发放自行设计的疾病知识调查问卷,了解患者疾病相关知识的达标率,达标89例(89%,89/100),无护理纠纷的发生。结论通过对门诊换药室患者进行全方位的护理干预,使患者在身心均处于良好治疗状态,提高换药的质量,满足患者需求,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对封闭式负压吸引与常规换药在骨科创伤感染治疗当中的临床效果进行探究。方法在本院2016年2月到2018年1月间收治的患者当中进行筛选,选取68例骨科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的方式进行分组,每组患者34例,对照组采用的是常规换药的治疗方案,治疗组采用的是封闭式负压吸引治疗方案,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费用以及临床效果等等。结果在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之后,对照组的创面愈合率仅仅为69.44%,治疗组达到了94.44%,χ2检验为6.2318,P<0.05,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结论在当前的临床治疗当中,骨科创伤感染患者在确定治疗方案的过程中,通过采用封闭式负压吸引的治疗手段,能够有效的降低感染的创面,同时极大的缩短患者的愈合时间,为患者临床效果的改善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有着很强的推广价值。
简介:目的调查移动换药车换药前后细菌污染状况。方法采用现况调查方法,分别于2016年3月23日—6月26日和2017年8月8日—9月13日对某院整形烧伤病房的一辆换药车进行采样,换药车使用前、后及消毒静置3h后分别于车把手、抽屉把手和车顶层采样,进行细菌培养,并计算单位面积细菌菌落数,比较不同采样时机菌落数差异。结果本研究共采样303份,其中换药前样本90份,换药后样本123份,消毒静置3h后样本90份。不同采样时机换药车顶层菌落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组间比较结果显示,换药后车顶层菌落数较换药前及消毒静置3h后均增加(均P〈0.05)。不同换药时机车把手、抽屉把手菌落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同采样时间点换药车各部位间菌落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换药前换药车3个部位的样本合格率均为100.00%,换药后车把手、抽屉把手和车顶层样本合格率分别为100.00%、97.56%和97.56%,3个部位消毒静置3h后样本合格率也均为100.00%。结论移动换药车采用的物体表面消毒方法可达到我国医院消毒卫生标准对于II类环境物体表面的卫生标准,换药车消毒后在3h内移动使用基本安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且总结骨科创伤性感染病人接受封闭式负压吸引以及常规换药治疗的具体方法与效果。方法对于我们医院骨科在过去一年之内所收治的创伤感染病人资料100例实行分析,由于病人所接受治疗方案的差异对其实行分组,给予对照组病人常规换药治疗,给予研究组病人封闭式负压吸引治疗,对比两组病人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治愈时间,将所得各项数据施行统计学计算。结果两组病人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具备统计学意义;两组病人接受不同治疗措施之后,平均治愈时间对比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中针对骨科创伤感染病人,为其开展封闭式负压吸引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常规换药治疗,能够促进疾病治愈速度,应该给予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简介:目的比较应用负压封闭引流(VSD)和常规换药两种方法处理开放性骨折后其创面细菌学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3年7月期间收治的121例开放性骨折且术后发生感染的患者资料,男88例,女33例;年龄为4~75岁,平均39.9岁;受伤至入院时间为1~16h,平均6.0h.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急诊行清创及内固定、外固定或截肢术,根据术后伤口处理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成两组:VSD组60例,男45例,女15例;平均年龄为(40.6&#177;17.0)岁,术后伤口应用VSD持续创面引流;换药组61例,男43例,女18例;平均年龄为(37.3&#177;13.4)岁,术后创面常规换药处理.分别取两组患者的感染创面分泌物行细菌培养加药敏试验,比较其创面的细菌学结果.结果VSD组60例患者分离出60株细菌,共8种病原菌.换药组61例患者分离出69株细菌,共11种病原菌.两组患者术后感染细菌多为革兰阴性菌[VSD组占83.3%(50/60),换药组占91.3%(63/69)];鲍曼不动杆菌是主要致病菌[VSD组为36.7%(22/60),换药组为49.3%(34/69)].VSD组多重耐药菌感染率为20.0%(12/60),换药组为60.9%(42/6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耐药菌中仍以鲍曼不动杆菌为主[VSD组占83.3%(10/12),换药组占81.0%(34/42)],其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相对较低[VSD组为9.1%(2/22),换药组为44.1%(15/3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致开放性骨折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创面行VSD能明显降低多重耐药菌的感染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