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腹腔镜Soave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333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术后10例出现吻合口裂开,2例经保守治疗获愈,另外8例行免造瘘一期缝合术。术中清除直肠周围脓肿,腹腔镜下腹腔及直肠周围彻底冲洗,松解腹腔粘连,切除吻合口缘坏死组织后,用4号可吸收线一期缝合裂口,在直肠后及腹腔置管引流。10例吻合口裂开患儿的平均年龄为42.4个月,大于无吻合口渗漏患儿的20.6个月。直肠检查示:吻合口裂开位于5点4例,6点3例,7点1例,0点2例,其中8例并发腹膜炎。平均术后(8.8±4.3)d行吻合口缝合,一期缝合8例均未行回肠造口术。缝合后3~5 d停腹腔及直肠后引流。8例均经一期缝合后治愈。术后3周开始扩肛4~6个月。随访时间6~68个月,患儿每日排便2~3次,无污粪。彻底冲洗腹腔及直肠周围间隙,行免造瘘一期缝合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腹腔镜Soave术后吻合口裂开是一个安全选择。
简介:摘要患者男性,51岁,因体检发现肝内占位性病变3个月入院。完善相关检查,初始诊断:左半肝肝癌伴肝外转移(巴塞罗那临床肝癌分期C期、中国肝癌分期Ⅲ-b期),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经程序性死亡蛋白-1抑制剂与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转化治疗后,复查影像学检查肝外转移病灶消失,原发病灶变小,降期成功。经评估可实施根治性切除,并成功施行开腹左半肝切除。至今已随访至术后14个月,未见肿瘤复发。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将美沙拉嗪口服结合灌肠应用于治疗活动期溃疡性左半结肠炎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在我院进行溃疡性结肠炎治疗的患者9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例。单一组只使用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联合组则在单互助基础上加用美沙拉嗪灌肠液,观察分析接受美沙拉嗪口服结合灌肠治疗的患者接受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的治疗效果、Baron肠镜评分以及DAI指数。结果:根据患者治疗前后生命体征,对疾病临床症状治疗效果通过显效、有效以及无效的对比,联合组总有效率95.56%高于单一组患者82.22%,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对患者治疗前后Baron肠镜内评分以及DAI指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显示,联合组患者各项评分均优于单一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口服美沙拉嗪结合灌肠治疗活动期溃疡性左半结肠炎可有效减少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患者因炎症引发的症状,促进肠道被破坏黏膜的愈合,药物副作用明显减少,治疗过程更加安全。
简介:摘要目的对上颌骨肿瘤术后的缺损进行分型,以便精准的筛选各型缺损修复的合适组织瓣。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8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经治的组织瓣一期修复重建上颌骨缺损的患者219例,其中男性136例,女性83例,年龄16~78岁。依据修复方式的选择,将上颌骨缺损分为4型,其中上颌骨下部缺损(Ⅰ型)22例,上颌骨上部缺损(Ⅱ型)44例,全上颌骨缺损(Ⅲ型)132例,扩大上颌骨缺损(Ⅳ型)21例。对皮瓣成活以及修复重建满1年的患者进行外观和功能的评价,并对恶性肿瘤患者(169例)进行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法比较各组生存率差异。结果本组219例患者共行234个皮瓣修复手术,Ⅰ型缺损修复采用腓骨瓣频率最高(4/13)。Ⅱ型缺损采用颞肌瓣(11/24,45.8%)及股前外侧皮瓣(6/24,25.0%)频率较高,Ⅲ型缺损采用颞肌瓣(71/128,55.5%)、股前外侧皮瓣(32/128,25.0%)及腓骨瓣(12/128,9.4%)频率较高,Ⅳ型缺损采用股前外侧皮瓣(8/20,40.0%)及腹直肌皮瓣(8/20,40.0%)频率较高。局部带蒂皮瓣114例,成活率95.6%(109/114);游离皮瓣120例,成活率95.8%(115/120)。皮瓣吻合血管血栓发生率为4.3%(10/234),是组织瓣修复重建失败的主要原因。88例患者完成术后1年的生活质量随访,均恢复了正常的吞咽及语言功能,其中82例(93.2%)对外形较满意,75例(85.2%)对于视力视野较满意。恶性肿瘤患者3年及5年总体生存率为66.5%和63.6%,3年及5年的无病生存率为57.1%和46.2%。结论根据上颌骨缺损各分型的特点选择适合的组织瓣,兼顾了功能和外形,在不影响生存率的前提下,可以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模式化腹腔镜左半结肠癌根治术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74例行腹腔镜左半结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106例,女68例;年龄为59(17~86)岁。所有患者行模式化腹腔镜左半结肠癌根治术。观察指标:(1)手术情况。(2)术后并发症情况。(3)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情况。(4)随访情况。采用门诊或电话方式进行随访。术后2年内每3个月随访1次,2~5年每6个月随访1次,5年后每12个月随访1次,了解患者术后肿瘤复发、转移和生存情况。随访终点为肿瘤复发、转移或患者死亡。随访时间截至2021年10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或M(Q1,Q3)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计算生存率。结果(1)手术情况:17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模式化腹腔镜左半结肠癌根治术,其中6例术前行肠道支架置入(因肿瘤导致肠梗阻),3例行预防性末端回肠造口,1例行Hartmann手术。174例患者手术时间为97(80,106)min,术中出血量为45(25,60)mL,术后首次肛门排便时间为5(3,6)d,术后住院时间为7(6,8)d。(2)术后并发症情况:174例患者中,12例发生并发症,其中切口感染和(或)脂肪液化4例,吻合口漏3例,不全性肠梗阻2例,腹腔出血、乳糜漏、肺部感染各1例。2例吻合口漏患者行末端回肠造口术。1例腹腔出血患者行剖腹探查腹腔成功止血。1例高龄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死亡。其余患者均经保守治疗后好转。(3)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情况:174例患者中,肿瘤TNM分期Ⅰ期27例,Ⅱ期68例,Ⅲ期77例,Ⅳ期2例;肿瘤高分化9例,中分化107例,低分化58例。174例患者淋巴结检出数目为19(15,23)枚,阳性淋巴结检出数目为0(0,2)枚,肿瘤长径为4(3,5)cm。174例患者中,淋巴结转移79例,癌结节21例,脉管侵犯35例,神经侵犯29例。(4)随访情况:174例患者中,157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27(1~70)个月。157例获得随访的患者中,20例出现肿瘤转移,其中9例多发转移、5例肝转移、4例肺转移、骨转移和脾脏转移各1例。157例患者5年总生存率、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0.9%、80.8%。结论模式化腹腔镜左半结肠癌根治术安全、可行。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老年左半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的优质护理干预效果。方法:纳入医院二〇二〇年三月至二〇二一年四月收治的70例老年左半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YZ组(n=35)与JC组(n=35),前者行优质护理干预,后者行常规护理,对比YZ组/JC组手术时间指标、并发症情况。结果:YZ组留置导尿、下床、造瘘口排气、住院等指标均短于JC组(t=18.455 /13.924/6.905/3.185,P<0.05);YZ组并发症2.86%低于JC组20.00%(x2=5.081,P<0.05)。结论: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改善老年左半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手术指标,减少术后并发症,利于患者身体康复。
简介:摘要:一期与二期闭式循环水场设计方案,二期闭式循环水场设计容量减少很多,从工艺运行角度和管道布置情况,结合一期与二期闭式循环水场的不同运行情况进行了分析,对一期与二期循环水联通方案进行了研究。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老年左半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对象为本院2020年2月-2021年1月期间诊治的老年左半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71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5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36例,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确优质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不同护理后,观察组术后恢复较快,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特殊部位左肝胆管结石患者采用腹腔镜下左半肝切除术联合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56例自2020年1月~2021年6月接受手术治疗的特殊部位左肝胆结石患者并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有样本量28例,为对照组患者提供腹腔镜下肝左外叶切除术联合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为观察组患者提供腹腔镜下左半肝切除术联合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对比两组结石残留率及术后复发率。结果:观察组结石残留率及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结肠J型储袋吻合在老年腹腔镜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我院2016年3月~2021年8月收治的行腹腔镜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结肠J型储袋吻合与常规端端吻合老年患者83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常规吻合组(41例),J型储袋吻合组(42例)。结果J型储袋吻合组的平均排便次数、平均大便失禁次数在术后1.5个月、6个月均明显少于常规吻合组(P<0.05);J型储袋吻合组在术后1.5个月、6个月的延缓排便能力、需要定期服用缓泻剂和排便控制功能优良等指标也好于常吻组(P<0.05);J型储袋吻合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相比常规吻合组低(P<0.05)。结论J型储袋吻合在老年腹腔镜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中的应用,能够改善排便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阐述经高位颈前咽后联合后入路一期全椎体切除并环状重建技术治疗枢椎肿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2月到2018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共20例枢椎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经高位颈前咽后联合后入路实施枢椎肿瘤全椎体切除,并采用异形钛网或3D打印(3DP)植入物重建。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Frankel神经功能分级评估疼痛和神经功能情况,随访时予以影像学检查评估内固定及复发情况。结果20例患者中男12例,女8例,年龄(59.1±11.0)岁(31~72岁),手术时间(605.0±60.1)min(430~700 min),术中出血量(1 250±347)ml(800~2 400 ml),术后住院时间(13.2±2.8)d(8~20 d),随访时间(37.2±14.2)个月(14~66个月)。20例患者中,14例采用异形钛网前路重建,6例采用3DP植入物,5例采用枕颈固定,15例单纯颈椎固定;疼痛VAS评分由术前的(7.1±1.1)分降至末次随访时的(1.6±0.6)分(P<0.001);9例术前神经功能损伤患者随访时均改善,其中2例Frankel B级分别改善为C及D级,3例C级改善为D级,4例D级改善为E级。围手术期并发症包括:椎动脉损伤2例,吞咽困难2例,声嘶呛咳3例,脑脊液漏2例,枕大神经痛1例。末次随访时5例患者死亡,3例患者复发;仅1例患者因肿瘤复发导致内固定失败。结论经高位颈前咽后联合后入路一期全椎体切除并环状重建技术对枢椎肿瘤安全有效,临床效果满意,并发症少;异形钛网或3DP植入物前路重建联合后路钉棒固定可有效重建脊柱力学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