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游走脾是比较罕见的一种临床状况,至今全世界报告了约500例,发病率低于0.2%,特点是脾脏迁移到腹部其他位置或盆腔,而不是固定在左季肋区。游走脾的发病率有两个峰值,分别是不到10岁儿童和育龄妇女,游走脾同时合并胃扭转及左侧临床罕见,值得大家讨论学习。

  • 标签: 游走脾 胃扭转 膈疝 儿童
  • 简介:摘要游走脾是比较罕见的一种临床状况,至今全世界报告了约500例,发病率低于0.2%,特点是脾脏迁移到腹部其他位置或盆腔,而不是固定在左季肋区。游走脾的发病率有两个峰值,分别是不到10岁儿童和育龄妇女,游走脾同时合并胃扭转及左侧临床罕见,值得大家讨论学习。

  • 标签: 游走脾 胃扭转 膈疝 儿童
  • 简介:摘要本文回顾分析胎儿脑膨出并发左侧、脐膨出临床资料,给予超声检查,与引产术后对比,结果表明超声诊断准确。可见,超声对脑膨出的确诊率很高,且能够判断其程度及有无并发症,有利于指导进一步处理,确诊后视情况决定胎儿去留,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标签: 超声 胎儿脑膨出 并发症 左侧膈疝 脐膨出
  • 简介:目的探讨左侧创伤性的临床诊断及不同手术方法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998年6月至2014年6月左侧创伤性患者48例,通过临床症状及影像学检查确诊,将所有患者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16例,行常规经腹治疗,对照组32例,行经胸手术治疗。术后观察记录所有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临床疗效评定。结果通过门诊复查方式对所有患者行平均(29.67±4.83)个月随访,常规经腹及经胸治疗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患者住院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所有患者整体疗效评估,优43例,良4例,差1例,优良率达97.92%。结论临床中,对于左侧创伤性,可联合伤后胸腹部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进行准确的早期确诊,治疗可根据造成的内容物、合并损伤器官不同选择有效的手术方法,均可得到比较好的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

  • 标签: 左侧创伤性膈疝 诊断治疗方法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修补手术对新生儿先天性的远期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7月-2012年1月收治的22例新生儿先天性患者,均采用修补手术进行治疗,并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比较患儿治疗前后呼吸功能情况。结果治疗前患儿呼吸功能正常0例、轻度衰竭1例、中度衰竭3例、重度衰竭18例,治疗后呼吸功能正常19例、轻度衰竭2例、中度衰竭1例、无重度衰竭患儿,呼吸功能轻度衰竭、中度衰竭例数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呼吸功能正常、重度衰竭例数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新生儿先天性修补手术可挽救患儿生命,有效改善呼吸功能,提高生活质量,远期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先天性膈疝 新生儿 膈疝修补术 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胎儿先天性(fetalCongenitalDiaphragmaticHernia,FCDH)是一种先天性肌发育畸形,发病率约1/2000-5000.尽管其诊疗技术不断进步,但发病率和死亡率仍然高达30%-40%,主要死亡原因是肺发育不良和肺动脉高压.

  • 标签: 先天性膈疝 胎儿 指南 评估 产前 主要死亡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胎儿的超声诊断要点及注意事项,为临床处理提供更好的帮助。方法观察在我院确诊的19例胎儿超声图像特点,分析漏诊病例。结果19例胎儿,腹围均小于相应孕周;右侧2例,左侧17例,胃泡和肠管入者合并羊水多,1例肺/头比值为1.67的胎儿出生后存活。结论诊断应熟悉胸腔内结构回声特征,结合肌矢状面连续扫查法有助于减少的漏诊,超声结合核磁检查对胎儿的诊断更准确全面。

  • 标签: 胎儿膈疝 超声诊断体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非脏器型中液囊的影像特征。[方法]收集已证实的254例,观察非脏器型中液囊的形态特征、与腹水关系,并与脏器型比较,统计学数据采用χ2检验。[结果]254例中非脏器型73例、脏器型181例;73例非脏器型中16例(21.92%)伴液囊(食管裂孔7例、腔静脉裂孔5例、胸肋三角3例、腰肋三角1例),其中14例伴腹腔积液;多方位成像影像以类圆形、水滴状和半月形为主,腔静脉裂孔脂肪环绕积液外周,其他则相反。脏器型181例中7例(3.87%)伴液囊(与非脏器型比较,χ^2=26.52,P〈0.01),7例液囊均无规则形状且均有腹腔积液。[结论]非脏器型中液囊具一定规则形状,负压吸引腹水易进难出或口卡压囊内毛细血管漏出是主要形成机制。

  • 标签: 裂孔 横膈 MSCT MRI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成人的病因主要包括先天性及创伤性,其总体发病率较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误诊、漏诊,诊断与治疗尚无临床指南与共识。笔者总结国内外相关文献,结合临床实践,探讨成人的诊断与治疗策略:建议疑似患者及时完善多排螺旋CT检查,关注矢状位影像;有临床症状者应及时修补缺损,择期手术优先选择经腹入路腹腔镜手术,对于缺损较大者推荐补片加强修补。

  • 标签: 膈疝 成人 诊断 治疗
  • 简介:该患者为伴不全性结肠梗阻,术中发现缺损靠近脾脏下极的后方,采用腹腔镜腹腔内补片植入术(IPOM)进行治疗。手术有三个关键点:(1)补片修补之前先用缝合的方法关闭缺损,即“加强修补(Augmentation)”代替“桥接修补(bridging)”。(2)切断脾韧带,游离部分结肠脾曲,使补片能够充分覆盖缺损的后方。(3)严禁用钉来固定覆盖在肌上的补片,本例患者使用的是医用胶固定。

  • 标签: 横膈 腹腔镜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腔镜修补术治疗新生儿先天性的效果。方法抽取2018年9月至2021年10月河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先天性新生儿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手术,研究组采用胸腔镜修补术。比较两组围术期情况、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结果研究组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术后抗生素使用时间、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及术后进食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2、6、12 h,研究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8.00%,2/25)与对照组(16.00%,4/25)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复发率(16.67%,4/24)与对照组(12.50%,3/24)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修补术治疗新生儿先天性可改善围术期情况,加快患儿术后恢复,并可减轻手术创伤和机体疼痛,安全性和预后效果良好。

  • 标签: 先天性膈疝 新生儿 胸腔镜膈疝修补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RI征象评估先天性胎儿囊存在与否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至2020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经产后手术证实的57例先天性胎儿的MRI图像,孕周为20~40(28±5)周,产后术中判定有囊18例(有囊组)、无囊39例(无囊组)。分析7个MRI征象,包括外周包膜感、肺-交界面光滑、肺被压缩呈新月形、患侧可见残余肺组织、心脏移位、肺-交界面上方积液和肺-交界面下方积液。采用χ²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有囊与无囊组间各MRI征象的差异并计算各个征象的诊断效能。将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征象纳入预测积分模型,每出现1条征象记1分,计算每例胎儿的影像学积分,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影像学积分诊断囊存在与否的效能。结果有囊与无囊组间有5个MRI征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外周包膜感(χ²=25.74,P<0.001)、肺-交界面光滑(χ²=48.20,P<0.001)、肺被压缩呈新月形(χ²=57.00,P<0.001)、患侧可见残余肺组织(χ²=12.14,P<0.001)及肺-交界面上方积液(χ²=4.31,P=0.022)。其中肺被压缩呈新月形具有最高的诊断效能,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均为100%。将有囊组与无囊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5条MRI征象纳入预测积分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999,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94.9%,最佳阈值为2分。结论胎儿MRI征象及预测积分模型可以有效识别先天性患儿囊存在与否,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胎儿 先天畸形 疝,横膈 磁共振成像 疝囊